[摘 要] 現代社會中,企業的捐贈行為日益普遍,尤其是在災難等突發事件面前,企業的社會捐助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企業捐贈行為與企業社會責任關系的基礎上,對于企業捐贈行為的性質做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 企業 捐贈行為 社會責任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網絡上關于各企業捐款數額統計結果的討論異常熱烈,其中對于萬科集團及其董事長王石的負面評論尤為激烈,部分網友指責其捐款數額太少。那么,我們到底有沒有理由去指責企業捐款數額少,企業捐贈行為的性質到底是什么呢?由此,筆者在此意欲對企業捐贈行為的性質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企業的捐贈行為
在本文討論企業捐贈行為的性質之前,我們必須先對企業捐贈行為進行一下表述。本文所指的企業捐贈行為是指企業合法、自愿的向其他企業、團體和個人無償提供資金、實物等幫助的行為。當然要對企業捐贈行為做出清晰的界定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筆者在此只是對其加以通俗表述以方便下文的論述。
二、企業捐贈行為與企業的社會責任
1.社會責任
對于社會責任到底包含了那些內容,目前學界并沒有統一的說法。有學者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包含了六項內容:(1)企業對政府的責任;(2)企業對股東的責任;(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4)企業對員工的責任;(5)企業對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6)企業對社區的責任。其中企業對社區的責任就是回饋社區,比如為社區提供就業機會,為社區的公益事業提供慈善捐助,向社區公開企業經營的有關信息等等。也有學者從另外的角度分析,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企業責任,即包括企業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與慈善責任等,但他們的地位并不相同。
2.企業捐贈不屬于企業的社會責任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不少學者對于企業捐贈屬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觀點持肯定的態度。但是筆者認為,將企業的捐贈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觀點值得商榷。
企業捐贈在客觀上的確具有社會積極意義,它在災難和突發性事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群提供了資金和物質等幫助,有助于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對于企業的一些社會責任我們是不難理解的,例如保護環境和納稅等社會責任。但是對于企業捐贈而言,要將其納入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則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眾所周知,企業捐贈行為屬于一種慈善行為,而慈善行為顯然是包含著權利與自愿的涵義的。而社會責任,其作為企業責任的一種,體現的是義務的涵義。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關系責任或積極責任。析言之,“責任”一詞包含兩方面的語義:一曰關系責任,一曰方式責任。前者為一方主體基于與他方主體的某種關系而負有的責任,這種責任實際上就是義務;后者為負有關系責任(即義務)的主體不履行其關系責任所應承擔的否定性后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將企業捐贈行為納入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中的觀點值得商榷。
三、企業捐贈行為的性質
通過前文的論述,筆者認為企業捐贈行為并不能納入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去。那么企業捐贈行為的性質到底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捐贈行為本質上是企業實施的能夠使企業與社會互利的戰略性投資行為。
這種結論是一種應然的狀態,而中國實然的狀態則是中國企業目前的捐贈理念還處于一種模糊和混合的狀態。改革開放至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企業社會公益捐贈的理念處于一個多元化的時期。第一,受計劃經濟統一調配思想的影響,而存在行政動員式的社會公益捐贈方式,主要是存在于一些國有企業中;第二,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道德支配下的不圖回報的社會公益捐贈,主要存在于一些民企私企中;第三,受市場經濟利潤最大化及跨國公司的影響,與企業的經濟利益相結合的社會公益捐贈較多。但是,這并不會影響到我們對于企業捐贈行為的性質作理論上的分析。
1.企業捐贈的目的
作為企業的一種戰略性投資行為,企業捐贈行為在此時不僅僅是企業的純粹利他,不圖任何回報的無私行為,而是企業為了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企業通過提高競爭力,能夠維續企業的生存,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有利條件,獲得更多的利益,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和企業本身存在的目的和社會價值并無沖突。
2.企業捐贈的雙贏效果
不論企業主觀上在進行捐贈行為時是出于什么目的,是回報社會的純粹利他行為,還是作為企業有所計劃的戰略投資,企業捐贈行為在客觀上都使社會和企業共同受益,產生了雙贏的效果。一方面,社會各方因為企業的捐贈確實獲得了資金和實物等幫助;另一方面,企業的捐助行為無疑會在民眾中贏得贊譽,從而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對企業來說,參與慈善事業不僅可以直接回報其營業成績,更可以降低賦稅水平,提升社會形象和增強內部凝聚力,并最終與企業的盈利性目的相一致。對社會來講,企業參與慈善可以擴大慈善事業的發展資源,促進社區發展,并在全社會表達一種“關愛與和諧”的價值與信念。
3.企業捐贈的內部管理
如果說企業捐贈行為是企業的一項戰略投資行為,那么企業對于某次具體的捐贈行為需要經過過詳細的分析和預測,這不同于我們平時具有隨意性的自發和偶然捐贈。具體來說,企業內部對于捐贈有一套規范的制度,包括事先的意見征集、評估分析和事后評估總結等。這是企業用于捐贈性戰略投資所制定的長期的,具有投資回報效果的一項機制,它不會因為領導人的改變或者外部的壓力而隨意的更改,具有穩定性、明確性和可預期性。
綜上,企業捐贈不應納入企業的社會責任之中,其性質上是企業的戰略性投資行為,在企業內部有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而外在則具有使企業和社會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 勇: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及價值.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9月第5期
[2]李淑英: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界定、范圍及特質.哲學動態,2007年第4期
[3]盧代富: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界說述評.現代法學,2001年6月第3期
[4]孫曉霞:中國企業社會公益捐贈之理念嬗變.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07 年第1卷第1期
[5]王鮮萍:慈善捐贈在企業競爭中的作用.經濟導刊,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