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字在人類語言文化方面擁有特殊地位,以數字命名商標具有易讀、易識、易記、易傳播的優越性。本文用圖表分析方法證明數字“三”在中文數字商標命名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從社會語言學角度解析數字“三”的東西方文化內涵,挖掘其驚人的“數字”文化。
[關鍵詞] 中國馳名商標 三 文化
數字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為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而產生的。數字不僅可以說明事物的個數,同時作為語言的一個特殊領域,已逐漸成為人類文化的載體,形成了數字文化。這種文化不僅涉及宗教信仰、思維理念、傳統習俗等方面,還是各種世界觀,價值觀,哲學觀,審美觀的體現。本文記錄了中文數字商標出現的頻率,旨在借助對具體語言事實的調查與分析,而不是停留在空洞的理論層面來研究語言中的文化現象,探求中文商標中最具吸引力的數字。
一、中國馳名商標中的“三”
商標是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等所組成的一種可視性標志?!鄙虡耸巧唐飞a者為了反映商品性能、促進消費欲望,區別其他商品而使用的一種顯著性的標記。商標還是一種有內涵的實用標記,其形式、語言、內容必須引起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注意,通俗易懂。商標除具有特定的標志意義外,還具有豐富深刻的文化底蘊,應符合大眾審美需求和審美能力。因此商標具有不同于其他文體的獨特風格。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并施行的《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二條指出“馳名商標是指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并為相關公眾所熟知的注冊商標。”截至2008年1月1日中國馳名商標網頒布的中國馳名商標共計1115件,其中涉及日化、電子、服裝、鞋類、涂料、藥品、化肥等45類商品類別。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具有可靠性、代表性、概括性、準確性,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及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被調查的1115件商標中,以數字命名的商標共87件,占全部商標總數的7.80%。最值得關注的是用數字“三”命名的商標有:三諾、三紅、三人、三源、金三塔、三全、三魚、三鹿、三A、三槍、三利、三角、三力士、三一、三環、三江源、三精、三金、三征、1398360、779315、3537、361、3F共計24件,占全部數字商標總數的27.59%。中國馳名數字商標分布圖說明帶有數字“三”的商標除具有數字商標特有的吸引力、便于記憶,使人印象深刻這些特點外(除3件按商標注冊證號或中國人民解放軍工廠代號命名外),都含有商品生產者希望生產的產品數量多、規模大,期盼生意興隆、事業長久等特殊含義。
二、中國人心目中的“三”
漢語中,“三”是個極為活躍的數字,有實指與虛指兩方面的含義。除表示確切數量“三”外,其虛指義有兩類:一是表示不確切的小額復數;二是表示眾多、許多、極多、無限等含義,由此引申出盛、大、多、久、強、壯、集、合、群等意思?!叭钡倪@種引申表多的虛指義在漢語中是很常見的。正如清代學者汪中在《述學·釋三九上》中所說“因而生人之措辭,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三,以見其多?!?/p>
數字“三”所具有的包容性對中國人的哲學觀、價值取向有很大影響?!独献印返谒氖抡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崩锨f的哲學思想中“三”就是有限之極,無限之始 ,其蘊含著高度的哲學理念。“三”還是中國“天人合一”哲學的最高智慧基數,它富有魅力,為中國人所喜愛?!叭币呀洺蔀橐环N文化、觀念、思想,在漢語成語、諺語、俗語及固定詞組中都有所體現。如:三年五載,火冒三丈,三生有幸,舉一反三,三思而行,等等;俗語:三句不離本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等等。對“三”的鐘愛已經成為中國數字文化的一大特色。
三、倍受世人偏愛的“三”
在日本文化中,常用數字“三”把美好的事物連結在一起,還賦予其威武、崇高的氣概,也常用“三”作為表達吉祥、平安的象征。數字姓名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帶有數字“三”的姓氏不勝枚舉,如三浦、三宅、三上、三好、三木、三輪、三島、三谷、三井、三原、三村、三澤、三橋、三田、三枝等等。還有眾所周知的日本最大的壟斷財團“三菱、三井”都是源自日本人的姓氏。
西方人喜愛“三”與基督教文化有密切聯系。在西方人的意識中“三”代表一個完美的整體,如:圣父、圣子、圣神即“三位一體”?;浇涛幕袛底帧叭鳖l繁出現,“圣經”里關于“三”的故事有:以色列有三大圣祖;先知約拿在魚腹中活了三天三夜;耶穌降生時“三王來朝”;彼得三次不認主;猶大出賣耶穌要了三十銀元;基督受難第三日復活等等,都為數字“三”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總之商標命名涉及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美學等學科,運用統計方法科學命名可以凸顯商標的顯著性、專用性、聯想性及其識別功能,打動消費者心扉,促成銷售行為。中國馳名商標分布圖表明在人類社會中確實存在數字文化,這種文化使本身不具神秘色彩的數字成為崇拜或禁忌的對象。在跨文化交際中掌握各民族的數字文化,正確運用數字,有利于克服文化心理障礙,促進相互溝通,使交際更為順利,人際關系更為和諧。
參考文獻:
[1]吳漢江 曹 煒:商標語言[M].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1
[2]蘇新春:文化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4
[3]朱亞軍:諧音寓義:商標名翻譯的一種有效方法[J].修辭學習,2005(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