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借鑒木桶原理及其相關理論,重點從重視團隊成員個人素質水平、加強團隊內部協作和重視團隊運作基礎平臺建設三方面論述如何提高團隊工作效率,并指出團隊建設還要同時借鑒其他管理理論,進一步增強團隊的能力與凝聚力。
[關鍵詞] 木桶原理 管理團隊 團隊建設
隨著市場環境的逐步開放,企業(或組織)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木桶原理”所揭示的就是一種限制性因素原則,即在假定其他各種因素都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對阻礙組織目標實施的限制性因素做出各種改變,從而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一、木桶原理對團隊建設的指導作用
團隊能夠做出多大的成績,主要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團隊中每個成員的自身素質的水平;第二,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團結協作的能力;第三,團隊給其成員所能提供的展示平臺。借鑒“木桶原理”的理論內涵,可通過采用各種措施對前述三個限制性因素進行調整,增強團隊的整體實力,進而提高團隊的工作績效。同時結合“木桶原理”的其他相關理論對團隊的各種限制性因素進行各種調整,以達到團隊工作效果的最優。
1.正確看待團隊成員的自身素質水平。在團隊建設過程中,盡管主管部門對團隊成員進行了一系列篩選,但是成員的素質水平還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工作任務安排的過程中,正確對待不同素質水平的成員對團隊的整體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遵循“補短板”原則提高水平較低團隊成員的素質與能力。“木桶原理”指出桶的盛水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為了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就需要加長短板。對于團隊建設來說,對工作能力最弱的成員最明智的做法是對他們的關注和關愛,而不是一味的讓他們承擔責任以及對他們的排斥與批評,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盡快提高自身素質,融入到團隊中。
遵循“拉長板”原則,進一步提升高水平成員的工作能力。在社會競爭中,一個團隊想要在競爭中取得全面性競爭優勢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對于團隊中的高素質成員,要充分集中他們的優勢,形成團隊自己的鮮明特點,培養團隊的差異化優勢。
從木桶理論的基本原則來看,在團隊建設中應“補短板”與“拉長板”并重,充分發揮每位成員的能力。一個團隊,在不斷加長“短板”讓團隊均衡發展的同時,還要注意“拉長板”形成團隊的差異化優勢,這樣才能使團隊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2.加強成員間的團結協作,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罅桶原理告訴我們即使構成木桶的各個木板都一樣高,但是如果木板間有縫隙,那么木桶的盛水量還不如沒有縫隙而有短板的木桶。由此可見,團隊的凝聚力、團隊成員間的團結協作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一個團隊來講,成員的專業背景、年齡、工作習慣等各不相同,每個成員都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只要這些成員能夠相互配合、協作,取長補短形成成員間的優勢互補,達到最佳的協調狀態,那么每個成員自身的缺點是毫不影響整個團隊的完美的。
在木桶理論中,箍桶原理也是其重要組成內容。桶箍是各木板間緊密有效連接的保證。沒有桶箍,那就只能是一堆木板而形不成一只木桶。上桶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木桶質量。如果上桶箍太松,木板間會有縫隙,那么木桶就會漏水;上桶箍太緊,超出木板所能承受的強度,木桶就會裂開。因此,在進行團隊管理時要加強內部管理控制,但要注意控制的松緊適度,既要讓團隊成員團結在一起,又不能造成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
有效、合理的對團隊成員進行控制,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同時發揮團隊成員的主動性是高效完成團隊事務的重要條件。
3.重視團隊的基礎平臺建設。一只沒有桶底的木桶肯定是無法盛水的;而一只不結實的桶底,在其盛水量不斷增加時,就會因為承受不了增大的壓力而破損。因此,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于木桶桶底的承受力,即桶底制約著木桶盛水量的增長。在團隊中,團隊的基礎管理——團隊的制度建設和行為規范就猶如桶底。一般情況下,任何團隊都有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但能夠徹底執行制度的團隊卻寥寥無幾,團隊建設絕不能忽視自身的制度建設與制度的執行。在完善的制度下,團隊成員共同思考,統一行動,形成一種行為習慣,這種習慣經過升華,會形成一種團隊精神,這種團隊精神會促進團隊的進一步發展。
二、其他管理理論對管理團隊建設影響
1.系統原理。團隊可以看作一個系統,若系統某個組成要素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當系統出現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地解決,就會使系統處于癱瘓的邊緣。如果這些組成要素在系統中給系統帶來巨大的不可彌補的問題,那么就不能在修補了,而是要打破從新組裝。團隊中存在的任何一個細節問題都有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因此對每一位成員都必須嚴格管理,每一環節都要嚴格控制。
其次,系統的中心思想就是整體性。必須協調組成團隊的各個要素的關系。只有各個組成要素都協調統一的發展,才能形成“1+1>2”的整體效果。這就要求團隊成員雖然各自分工不同,但是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團隊成員必須認識并做到之間的相互協作,提高事務處理效率。
第三,團隊作為一個系統,其必須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并與環境相互影響。因此,團隊想要發展,必須與其存在的周圍環境相適應,適時調整團隊的自身結構,從而形成一個不斷完善的、適應性強、工作效率高的團隊。
2.比較原理。我們處于一個競爭的社會里,有競爭就會有比較。組成木桶的木板的長短是相對的,要看比較的對象。參照物不同,長板與短板的判定結果就會有所不同。因此,要重視長短板的這種轉化關系,因勢利導的調整,以己之長,攻他人之短,使團隊處于不敗之地。
3.整合原則。在擁有大量人才資源且人員素質高低不一的情況下,可以將團隊進行整合。按照人員的素質水平可重組成若干個團隊。分類組成的團隊,可以不同程度的調高整體實力。這種整合是創造性的破壞,是為了團隊的更好發展。建設高效率的團隊是提高企業(或組織)績效的重要內容,以木桶原理及其他相關理論為指導組建、管理該團隊也是提高企業(或組織)競爭力的正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滕 青:細說木桶原理[J]. 連鎖與特許,2002(2)
[2]張德偉 黎倩雯:木桶原理的衍生思考[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