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出發,分析目前關于財務報告改進的幾種構想,最后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提出改進我國財務報告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財務報告 會計信息 財務模式
21世紀以后,一種以網絡、知識、信息和高新技術為主要特征的嶄新的經濟運行模式呈現在人們面前。這種新的經濟運行模式,對現代企業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報告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輸出結果存在很多局限性,需要不斷改進,以規范信息模式,適應這種新的經濟環境。
一、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
1.現行財務報告的重心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現行財務報告以財務資源與財務狀況為重心,只重視企業過去財務資源與現在財務狀況信息的披露,而忽視了企業未來財務潛力和財務核心能力信息的披露。會計信息用戶不僅需要企業財務資源和財務狀況的信息,而且更加需要企業財務能力尤其是財務核心能力的信息。而現行財務報表體系是以財務資源信息報告為基礎,以財務狀況信息報告為重心,只是間接地披露企業財務能力而已。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財務資源與財務狀況均是可變的。因此,目前的財務報表普遍缺少預測性和前瞻性。
2.財務報告無法反映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非財務因素。財務報告所列示的信息是企業的經營成果,經營成果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然而現行財務報告只能使報表的使用者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對于形成這種狀況的各種因素,尤其是表外的非財務因素缺乏必要了解。比如,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的聲譽、能源的來源及產品的銷售渠道等。由于這些因素都無法用貨幣形式進行描述,所以無法在財務報表列示。
3.財務會計報表沒有完全體現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實質重于形式是財務會計中一條重要原則。有不少實踐對提高信息質量功不可沒,但在很多情況下,由于財務會計固有的確認標準,財務報表經常把重點放在法律形式上,而不是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上。用法律形式來確認、計量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得與損失不能完全反映經濟事實。
二、財務報告的改進
1.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信息技術革命為財務報告的多樣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我們可以通過傳播媒介來傳輸財務報告信息,通過圖象表述、文字表述、語言表述等多種形式來豐富財務報告模式,由一種單一的非黑即白的模式轉變為一種在線的交互式的彩色報告模式。
交互式是信息提供者與需求者在信息使用上的互動與溝通。知識經濟時代應提供各種財務報告,反映多樣的會計信息以滿足使用者需要。于是,一種交互式按需報告模型應運而生。這一模型的基本要素如下:①數據庫。報告單位要維護一個可用來保護其愿意披露最原始的水平信息的數據庫,它包括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以生成不同的財務報告。②會計程序模塊化。報告單位的會計系統由三類模塊組成:財務報告要素、非財務信息項目、會計和表達方法。模塊化便于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將一種交易或財務報表要素按不同方法加以處理。③報告生成器。為了幫助信息使用者編制其所需財務報告,報告單位在因特網上為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報告生成器。④信息溝通機制。系統設置一個反饋渠道,以便信息使用者就如何及時改進系統為報告單位提供建議;還可設置一個記憶單元,記錄日常被選用的信息、項目、方法和選擇它們的使用者,這一信息可以幫助法規及準則制定者改進現行的法規和準則。
2.企業財務報告內容的豐富。為了使財務報告反映投資大眾的廣泛要求,使用戶全面了解企業的機遇和風險,以及企業發展的前景,財務報告的內容應該更加豐富。鑒于使用信息的用戶對相關性的要求,企業財務報告應補充披露以下信息。
(1)預測信息。預測性信息是指企業根據現有的財務狀況、已取得的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信息,考慮到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可確定和不可確定的因素,采用科學的預測方法,而得到的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預期的信息。隨著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完善,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對反映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情況的信息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對于信息使用者來說,有關企業未來發展情況的信息對決策更加重要。預測性信息是歷史和未來之間的聯系的紐帶,它幫助現在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以及其他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未來現金凈流入量的金額、時間和不確定性,符合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
(2)非財務信息。與決策相關的信息不僅包括財務信息,還包括非財務信息。非財務信息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也有重大影響。如市場份額、用戶滿意程度、新產品開發和服務等,都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經營過程和發展前景。
(3)對財務與非財務的分析信息。企業管理人員對財務和非財務的信息做出科學的、細致的分析,使信息使用者不會因為專業知識的限制而對有些信息難以理解或做出錯誤的判斷。
(4)企業環境信息。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與環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環境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包括:一是環境本身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二是因環境而引起社會原因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三、改進我國財務報告的幾點建議
1.借鑒國際先進做法,改進我國的財務報告。我國財務報告體系存在很多問題,改革速度也很緩慢,這與我國實行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相關。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財務報告體系的改革一方面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另一方面要借鑒國際先進做法。
2.財務報告目標應轉向相關集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已經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的格局,財務報告目標應轉向滿足與企業有直接利益關系的相關集團,如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等的信息需求。
3.加強落實和完善《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是國家財政部新近推出,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執行,加強落實和完善《新會計準則》對我國財務報告體系改革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 娜:財務會計報告的改進.財會世界,2001年;5:P18~P20
[2]王延明:企業財務報告的改進及使用者的認定.財務月刊,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