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市場中的經濟人假設在當前的信息下經濟人按照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進行經濟活動。當然在存貨的期末計量和處理上也要遵循這一原則。
[關鍵詞] 經濟人 原材料存貨 期末計量 可變現凈值 違約成本
存貨(包括價值大的原材料、半成品、加工中的在加工品等)在期末我們可以將他用于生產產品,可以用于出賣,也可以用于等待作為后備材料,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一點,那就是他的處理必須本著使企業的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所以我們必須分清楚在各種情況下存貨的最大化收益是多少,然后進行計量處理。
1.(例一)甲公司2007年11月1日與乙公司簽訂了一份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雙方約定,2008年3月31日甲公司應按照每臺100萬元的價格(不含稅價格)出售給乙公司10臺W型機器。如果違約,甲公司應向乙公司賠償損失150萬元。向乙公司銷售W型機器的單臺銷售費用為1萬元,稅額為每臺2萬元。2007年12月31日構成W型機器設備的主要半成品Y型半產品的成本為50萬而市場價格為80萬元,進一步加工成W型機器還需要每臺投入40萬。若將這些半成品銷售需每臺發生銷售費用0.8萬,相關稅額為1萬。
(1)若將半成品Y按照合同的規定加工成產成品W那么甲公司
凈收益=100×10-(40+50)×10-(1+2)×10=70萬元
(2)若將半成品Y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出售那么甲公司扣除違約金
凈收益=(80-50)×10-150-(0.8+1)×10=132
此時出售半成品比將半成品繼續用于生產而得到的凈收益要多,理性的經濟人會選擇變賣半成品而不是繼續用半成品來進行生產。如果Y半成品暫不出售,Y半成品的可變現凈值為100×10-40×10-(1+2)×10=570萬元,大于其成本不需計提減值準備。無需做會計分錄。
若出售
會計分錄:借:原材料—持有待售原材料 5000000
貸:原材料—生產用原材料5000000
如果出售:借:銀行存款800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8000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6680000
貸:原材料—持有待售原材料 5000000
銀行存款1680000
2.例二,接上題。如果半成品Y當時的市場價格為55萬元每臺
(1)若將半成品Y按照合同的規定加工成產成品W那么甲公司
凈收益=100×10-(40+50)×10-(1+2)×10=70萬元
(2)若將半成品Y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出售那么甲公司扣除違約金
凈收益=(55-50)×10-150-(0.8+1)×10=-118萬元
此時出售半成品比將半成品繼續用于生產而得到的凈收益要少許多,理性的經濟人不會選擇變賣半成品而是繼續用半成品來進行生產,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100×10-40×10-(1+2)×10=570萬元,大于其成本500萬元。所以此時也不應該確認存貨的跌價損失。無需作會計處理。
3.例三,接例一。如果Y半成品的價格下降到48萬元每臺,同時W型產成品的價格降到70萬元每臺
(1)若將半成品Y按照合同的規定加工成產成品W那么甲公司
凈收益=70×10-(40+50)×10-(1+2)×10=-230萬元
(2)若將半成品Y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出售那么甲公司扣除違約金
凈收益=(48-50)×10-150-(0.8+1)×10=-188萬元
此時無論兩種選擇選擇哪一種都要出現負的凈收益,理性經濟人會將半成品Y出售,但是此時Y的可變現凈值為70×10-40×10-(1+2)×10=270萬元,相比較其成本50×10=500萬元發生了230(500-270)萬元的減值損失。
會計分錄:若企業預計Y的價格下降是暫時的并不急于出售
借:資產減值損失-存貨減值損失 230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300000
若出售 借:原材料—持有待售原材料5000000
貸:原材料—生產用原材料 5000000
借:銀行存款 480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48000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6680000
貸:銀行存款 1680000
原材料—持有待售原材料 5000000
4.例四,接例一。如果Y半成品的價格下降到48萬元每臺,同時W型產成品的價格降到80萬元每臺,
(1)若將半成品Y按照合同的規定加工成產成品W那么甲公司
凈收益=80×10-(40+50)×10-(1+2)×10=-130萬元
(2)若將半成品Y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出售那么甲公司扣除違約金
凈收益=(48-50)×10-150-(0.8+1)×10=-188萬元
無論兩種選擇選擇哪一種都要出現負的凈收益,經濟人將半成品Y按照合同的規定加工成產成品W,并且按照合同的規定銷售給乙公司。
Y的可變現凈值=80×10-40×10-(1+2)×10=370萬元,發生了130(500-370)萬元的減值損失。
會計分錄:借:資產減值損失-存貨減值損失130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1300000
所以由以上事例我們知道由于材料的靈活處理性和違約成本的存在,我們在存貨期末處理時應該分別不同情況區別對待。我們根據材料售價-材料成本-違約金-銷售材料相關稅費與產成品售價-產成品成本-銷售產成品相關的稅費二者之間的關系判斷是否繼續生產還是把原材料售出或持有待售。然后根據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判斷是否要計提存貨減值準備和計提的金額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