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日復一日地從事著單調乏味的工作?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在職場發展中老是原地踏步,找不到可以突圍的方向?如果是這樣,就請你問一問自己:你對自己的工作了解嗎?你有沒有對工作進行過認真的思考?其實,機會是無處不在的,但它卻只屬于勤于思考的人。
家喻戶曉的華人首富李嘉誠之所以能成為首富,就得益于他能不斷地思考。
李嘉誠的父親是一位教師,他非常希望李嘉誠能夠考上大學。但是,父親的突然去世,使得這個夢想破滅了,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到了才十多歲的李嘉誠身上,他不得不靠打工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存。
李嘉誠先是在茶樓做跑堂伙計,后來應聘到一家企業當推銷員。
有一次,李嘉誠去推銷一種塑料灑水器,一連走了好多家都無人問津。一上午很快過去了,一點收獲都沒有,如果下午還沒有進展,他回去將無法向老板交代。
盡管推銷做得很不順利,他還是不停地給自己打氣,精神抖擻地走進了一間辦公樓。他看到樓道上灰塵很多,突然靈機一動,沒有直接去推銷產品,而是去洗手間,往灑水器里裝滿了水,將水灑在樓道里。非常神奇,經他這么一灑,原來很臟的樓道,一下子變得干凈起來。這一來,立即引起了主管辦公樓的人的興趣,一下午,他就賣掉了十多臺灑水器。
李嘉誠的這次推銷為什么這么成功呢?原因在于,他把握了一個推銷的訣竅:要讓客戶動心,就必須把握客戶的心理——聽別人說好,不如看到怎樣好;看到怎樣好,不如使用起來好??偸钦f自己的產品好,哪能比得上親自示范,讓大家看到使用后的效果呢?
在干了一段時間的推銷員之后,公司的老板發現,李嘉誠跑的地方比別的推銷員都多,成交額也最高。
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原來,他將香港分成幾個區域,對每一個區域的人員結構進行分析,了解哪一區域的潛在客戶最多,有的放矢地去重點出擊,這樣一來,他獲得的收益自然比別人多了。
縱觀李嘉誠的奮斗歷史,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用思考改變命運、用智慧贏得成功的歷程。無獨有偶,遠隔重洋的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是靠自己勤于思考的品質締造了龐大的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年輕時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他學歷不高,也不會什么技術,他的工作就是查看生產線上的石油罐蓋是否自動焊接封好。
裝滿石油的桶罐傳送至旋轉臺上,焊接劑從上方自動滴下,沿著蓋子旋轉一圈,作業就算結束,油罐下線入庫。他的任務就是注視這道工序,從清晨到黃昏,每天如此。
如此單調的工作日復一日,令洛克菲勒很是厭煩。他也想過改行,但又苦于找不到別的工作,只好堅持做下去。
后來,洛克菲勒對整個工作的流程開始認真觀察。他發現罐子旋轉一周,焊接劑共滴落39滴,焊接工作即告結束。他思考著,眼前這簡單至極的工作,是否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有一天,洛克菲勒突然想到:如果能把焊接劑減少一兩滴,是不是會節省生產成本呢?
說干便干,經過多次試驗之后,洛克菲勒研制出37滴型焊接機,但是該機焊接出來的石油罐偶爾會漏油,質量缺乏保障。他并沒有因此而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機,這次效果令人非常滿意。不久,公司便推出了這種機器,采用了落克菲勒的焊接方式。
新機器節省的雖然只是一滴焊接劑,但長年累月下來,為公司節省的卻是很大的一筆開支。
因為善于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位平凡的美國青年從最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為自己的人生打開了成功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