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像我這樣的人該怎么辦呢?我學歷低,長相差,個子矮,簡直是一無所長,所以我的自卑感越來越重。”在一次電話咨詢中,有個青工這樣向我訴說著。
對于許多自卑者來說,他們總是陷于自我的否定之中,因而萬般苦惱。但是,我們真的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一無是處嗎?
不是只有你自卑
十幾年前,白巖松從一個北方小城考進了北京的大學。上學的第一天,鄰桌的女同學問他,“你從哪里來?”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的邏輯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著小家子氣,沒見過世面,肯定會被那些來自大城市的同學瞧不起。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使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學說話,以致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很多同班的女同學都不認識他。
二十年前,張越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學里上學。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過。大學學習結束的時候,她差點兒畢不了業,原因是她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老師說,“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師解釋,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為恐懼,恐懼自己肥胖的身體跑起步來一定非常非常的愚笨,一定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可是,她連給老師解釋的勇氣也沒有,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傻乎乎地跟著老師走。老師回家做飯去了,她也跟著。最后老師煩了,勉強算她及格。
白巖松,現在是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他主持節目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就是從容自信;張越,現在也是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而又是第一個完全依靠才氣而絲毫沒有憑借外貌走上中央電視臺主持人位置的。
原來是他們;原來他們也會自卑;原來自卑是可以徹底擺脫的。
如何擺脫自卑
* 真正做到“愛自己”
黃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腦性麻痹的病人。腦性麻痹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諸多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
然而她昂然面對這一切,迎向所有的不可能,終于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
有人問她:“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沒有怨恨嗎?”
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的寫下——
“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這么愛我!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五、我有只可愛的貓!六、還有……”
她最后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優點。但是,細細想來,我們在內心中又給過自己多少掌聲呢?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與自己形影不離的人只有自己,我們理應成為自己最好的聆聽者,最好的激勵者。
* 內心不要太敏感脆弱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中年時患上了麻痹,開始時,他一點也不能動,必須坐在輪椅上,依賴別人把他從樓上抬上抬下。
有一天他告訴家人說,他發明了一種上樓梯的方法,要表演給大家看。原來,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來,挪到臺階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這樣一級一級艱難緩慢地爬上樓梯。他的母親見狀忙阻止他說:“你這樣在地上拖來拖去的,給別人看見了多難看。”
羅斯福斷然說:“我必須面對自己的恥辱。”
仔細考察一下我們所欣賞的那種自信的人,你不難發現他們絕非超人。他們會犯錯誤,他們也會哭泣,他們也會絕望。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自信,恰恰來自他們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不刻意掩飾自己的錯誤。因此,要想建立起自信,必須先悅納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