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11月9日)
要聞
中國環評機構將與環保部門徹底脫鉤
【本刊訊】(記者 張瑞丹)針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下稱《環評法》)實施情況的檢查結果,11月4日,環境保護部(下稱環保部)作出正式回應,稱環評機構將完全與環保部門脫鉤,以確保整個中介市場真正獨立。
今年6月至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對環評法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
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了《環評法》實施情況的執法檢查報告。該報告指出了諸多問題,包括環保部門與環評機構存在利益關系,影響評審的公正性等。
對此,環保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潘岳表示,環保部將制定分階段、分類別的環評業務剝離方案,以推進環評業務與環保系統所屬的科研院所脫離,逐步解決環科院變成“環評院”、監測站變成“環評站”的問題。
此外,環保部將嚴格禁止環保部門在環評機構參股分利,更不允許環保部門以各種明示、暗示方式,推薦、介紹、指定環評機構,索取、收受各種名目的“回報”,對此將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
針對整個環評中介市場魚龍混雜的狀況,潘岳承諾,環保部將嚴格淘汰機制,并強化對機構資質以及人員登記的管理;其中包括推行“黑名單”制,對嚴重違規的,三年內禁止其從業等。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1-04/110026053.html)

健康
中國器官移植非法買賣現象嚴重
【本刊訊】(記者 徐超)10月31日,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第四屆全國器官移植學術會議暨2008醫學前沿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中國的活體器官移植事業發展很快,但是目前的活體器官供體,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屬于“假的親戚”。
中國每年有約15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可用的器官數量只有1萬左右。嚴重的供求失衡,加上一些非法公司的存在,使得器官非法買賣很難從根本上遏制。
根據衛生部了解的情況,中國目前有相當大比例的活體移植屬于非親屬或者非幫扶關系提供,即來自于非法買賣。
黃潔夫在會上還透露,有三家醫院因為違反衛生部去年頒布的《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境外人員申請人體器官移植有關問題的通知》,擅自為外國人提供器官移植服務,所在醫院和醫生均受到處罰。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1-01/110025299.html)
科技
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公布
【本刊訊】(實習記者 程晗)10月28日,科技部發布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北京市西城區等13個地區入選。
據悉,整個申報評審工作是從去年開始的,共有14個地區提出了申請。
來自15個部門的代表及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指導委員會的專家共25位評委進行了評審,最終有13個地區通過入選。
根據科技部制定的管理辦法,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將針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重點問題,進行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探索與實踐。
(詳見《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28/110024020.html)
新知
行星形成新解
要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歷史,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隕石入手,因為一些古老的隕石中,甚至還保留著行星早期形成時期的磁場記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10月31日《科學》雜志上的最新成果,通過對古老的鈦輝無球粒隕石的研究,帶來了行星形成理論的一次“微型革命”。
傳統理論認為,行星的建筑材料是類似于小行星的星子,這些星子都是由均質的、未融化的巖石構成的,本身不具備大尺度結構;然而,這一研究卻顯示,巖石融化的下限要比之前預想的低很多。
對于早期圍繞太陽旋轉的灰塵和巖石而言,只要凝聚成尺寸超過160公里的天體(星子),就可以開始融化進程。在星子中間,較輕的硅酸鹽上浮形成外殼,富含鐵的重物質則下沉成為星核;融化的核物質在旋轉時,就會像發電機一樣形成古老的磁場。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在太陽系形成僅僅300萬年之后,隕石中就有磁場記錄存在,因為其時行星還沒有真正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