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4日,百度宣布有該公司“第一員工”之稱的CTO劉建國離職,很多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畢竟“這個公司不錯,職位也很高了。”如今,劉建國則很樸素的向記者解釋當初做出這一選擇的原因:“對于我來說,還是希望做一些更有挑戰性的事情。”
離職之后,劉建國短暫出任了他曾參與創辦的搜索引擎——天網公司董事,直到2007年末以愛幫網CEO的身份正式復出。他現在的目標就是把愛幫網打造成為生活搜索領域最大的網絡公司,這一次的獨立創業之旅才剛剛開始。
為百度的精彩而激動
2000年時,決定辭去北大教職的劉建國遇到了李彥宏。他的這位從美國硅谷回來創業的北大校友,正在尋找能在搜索引擎領域一起創業的伙伴,交流之后發現,兩個人的想法很一致,一拍即合。
劉建國當時已經是副教授了,工作上有較大的自由度,但是進入公司就完全不一樣了,凡事都有完成的最后期限,而且要講求效益。“從自由懶散的狀態變成打仗的局面”,劉建國并沒有不適應,相反還為之激動和興奮。現在回憶起來,他覺得那段時間很快樂,雖然壓力和挑戰很大,但他們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推出了構想中的網站。
作為外界眼中的百度“第一員工”,劉建國親歷了這家公司的成長過程,這段將近七年的時光成為他人生當中“非常寶貴的時期”,“有無數的感動和體會”。劉建國非常懷念創業之初的情景,晚上十點鐘還在開會,加班到凌晨兩三點都是常事,“雖然非常辛苦,但大家覺得很充實,很快樂,比較享受這個過程。”
2005年8月5日,劉建國永遠也忘不了那天,那是百度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的首日。身在北京的劉建國與同事們在公司觀看了實況,“開市之后,很長時間沒有人做交易,不知道價值多少,我們非常期待。”最終,百度的開盤價66美元就比發行價高出了很多,盤中還一度超過了150美元,收盤時漲幅超過350%。劉建國坦承,“大家都很激動,徹夜未眠,覺得六年的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身在美國的李彥宏第一個電話就打給劉建國,只說了一句“We Did It(我們成功了)”就因激動而無法繼續。
但是,這樣的激動并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上市一年后,身價數億的劉建國選擇了離開。“對我來講,挑戰性已經不是很大了。人還是要有一點抱負,要想辦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劉建國還表示,不管是技術還是管理,李彥宏都很有見地,對自己的影響也較多。
從山區到北京
老家在陜南山區的劉建國出生于文革時期,幸運的是,小學畢業時文革已經結束了,教育制度重新規范起來。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劉建國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異。高中畢業填報志愿時,他并沒有清晰的概念,只知道當時計算機和管理相關專業很熱門,參考了老師的意見,劉建國“模模糊糊”的報考了西安交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軟件專業。
事實上,劉建國特別希望能到北京上大學,他最向往清華園,“陰差陽錯”的填報了志愿讓他久久不能釋懷。但入學之后,他發現自己的高考分數在班里并不算高,大家都很優秀。劉建國很快喜歡上自己的專業,感覺計算機很神奇,可以做很多事情。
1988年,劉建國從西安交大畢業。這時的互聯網基本還停留在學術層面,但局域網和廣域網已經很火了,學校有一位老師對廣域網頗有研究,劉建國對這一領域也很感興趣。最終,順利通過研究生考試的劉建國還是如愿到了北京,成為北京大學計算機系軟件專業的研究生。
在北大的三年時光,劉建國改變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在研究室的鍛煉讓他夯實了專業基礎,開拓了眼界,做很多事情時,能接觸到國際上最先進的進展。此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也讓他在做學問和做事情的風格上獲益匪淺。
觀念的顛覆
從北大畢業后,劉建國選擇了留校任教,在那片自由的天地里,他開始盡情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在那段學術生涯中,劉建國創造了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兩個第一:一是在實驗室開發了中國第一個面向消息的中間件產品“銀燕”,這個系統被廣東省建設銀行和貴州省建設銀行大面積使用,劉建國帶領了一批人開始做產品而不僅僅局限于研究:第二個就是著名的北大天網項目,開始對搜索引擎進行深入研究,“經費很少,但很有意思”,后來在教育科研網上提供服務,他的知名度也因此大大提升。
1997~1998年,劉建國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I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計算機科學系進行實時系統、計算機網絡、分布式系統等方向的研究。這次美國之行給他留下了深深的思想烙印。
劉建國發現美國是一個更適合做研究的地方,研究獲得的支持比較多,很多教授和學生都比較專注。他認為,“美國的社會分工很好,如果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便會心無旁騖的去做,要做就要做到頂尖,做到世界領先。這和國內不太一樣。在國內你往往需要考慮怎么去拉錢,協調和各方面的關系等,容易分心。”這種思考也最終影響到了劉建國以后的選擇:走出象牙塔,投身產業界。
從美國回來后,劉建國向國家863高科技基金申請了一個名為“大規模的中文搜索引擎研究”的項目,申請第一輪獲得通過,但最終還是因為資歷較淺等因素在第二輪被刷了下來。他有點沮喪,“多少受了點打擊”。
在北大波瀾不驚地呆了近九年,可能幾年后也會沒什么懸念地評為教授。劉建國清楚這并不是自己真正的追求:“做研究的話,就是發表些論文,影響的人很有限。而在產業界可以做出更領先的東西,自己研究的東西也能被更多人所用。”內心稍經掙扎后,劉建國還是選擇了人生中的巨大跨越。
重新找回創業的感覺
就像當初離開北大是為了做一番激動人心的事業一樣,劉建國六年以后離開百度,也是要尋找屬于自己的新挑戰。
離職后的劉建國在家里休息了一段時間,陪陪家人的同時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他說,當時感覺搜索引擎仍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但互聯網對于生活的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比如在找工作、娛樂方面幫助很大,但涉及到具體生活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等瑣事,還有很大的空白。經過認真思考后,劉建國決定做一個生活搜索類網站,“可以真正的幫助到別人”。
劉建國又重新回到了八年前那種創業的狀態,但心境已有明顯的不同,畢竟如今他坐擁億萬財富。他向記者坦白的表示:“那時經濟上不自由,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現在則比較純粹,很多事情不會太計較了,更希望做成一番事情,這是最大的動力。”而有些彷徨感則是兩者的相似之處,“商業模式是什么,怎么去賺錢,要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的探索過程,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擁有財富的劉建國并沒有在創業中動用自己的財富,愛幫網啟動之初就很順利的獲得了第一筆風險投資500萬美元,他認為如果一開始就有風險投資介入,公司的運作會更規范,可以避免犯錯誤。
劉建國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對別人的要求很高。“我覺得要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極致,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標準降下來。另外,我覺得做事情要有激情,要真的喜歡那件事,全力投入,而不是僅僅把它當作一個工作,應該把它當作事業,是自己的追求。”公司成立第一天,劉建國就清晰描繪出了企業文化,“充滿激情,追求卓越,平等信任,職業敬業,團隊合作,求真務實,結果導向”,就是一幅充滿朝氣的創業公司圖景。
創業還不到一年的愛幫網現在有70多名全職及兼職員工,其中從事產品研發的技術人員占了1/3多。根據劉建國的規劃,公司前三年主要做技術和產品研發,對商業模式進行探索,此后才注重在營業收入等方面上規模,并真正確立起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工作狂”的信念
劉建國特別欣賞“蘋果之父”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他認為喬布斯“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又有足夠的勇氣去改變很多東西,人生幾起幾落,卻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把蘋果公司帶到目前這樣的市場地位,很了不起”。
喬布斯曾說過:“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對工作如此,對愛人亦是如此。工作將占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
以前的他喜歡打羽毛球,旅行,跑步,現在根本沒有時間。他坦言,創業公司很不容易,很辛苦,每時每刻都在想著公司的事情。
他認為自己不斷重新選擇的原因就是“不甘于現狀”,這是一脈相承的。“當時在北大,其實也不錯,很多人擠都擠不進來,我卻加入了百度,一個當時很多人都看不清楚的公司。在百度好不容易成功了,我又選擇歸零,開始做新的東西。”
Google的兩位創始人也是劉建國比較欣賞的對象,“他們很專注,做技術時長期不變的專注用戶的體驗,長期堅持不懈做一件事情,而且很有信念”事實上,幾度改變人生軌跡的劉建國也足夠專注,“技術改變生活”始終是一條主線。
劉建國相信時勢造英雄,也相信個人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機遇和機會很多,無處不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就看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力,能否抓住它。如果你抓住了機遇,能夠做更多的事情,就會對這個社會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整體的環境會變得更好,生活也會變得更美好。”
如今,歸零的劉建國在互聯網生活搜索領域繼續著對技術的專注和夢想,期待新的成功。他認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要具備很多方面的能力。“第一,要有足夠的積累,沒有明顯的短板,技術、管理、商業等各方面都要積累;第二,心態上做好準備,創業的難度很大,一定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能幻想速戰速決,要有更長遠的目光,耐得住寂寞;第三,要堅持,如果你認為這個是對的,有市場價值,你就要堅持,不斷的探索,不要淺嘗輒止。”
回首過去,眺望未來,劉建國覺得幸福就是一種狀態。“你感覺到快樂,感覺到人生的圓滿,你夢想的東西都能實現,你夢想的一切都能擁有,有尊嚴,有價值,這樣的狀態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