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新西蘭達成第一個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經歷的并非僅僅是過去三年的談判
耗時三年、歷經15個回合的談判,中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終于落下帷幕。
4月7日上午,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與新西蘭貿易部部長菲爾·戈夫(Phil Goff)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下稱《協定》)。中國總理溫家寶和新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女士出席。
這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第一個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是中國與發達國家達成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四個“第一”
“對新西蘭政府來說,與中國的這個自由貿易協定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程。” 4月8日,新西蘭總理克拉克在北京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說。
克拉克說,這個自由貿易協定必須放在一個歷史框架中來看,即“并非僅僅是過去三年的談判,而是過去35年中新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的發展”。
在克拉克看來,新西蘭成為第一個和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發達國家并非偶然。長期以來,中國視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為亞太地區友好的發達國家鄰邦。“所以,當中國有興趣嘗試一些事情時,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可以作為小規模的試驗田。”2004年11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克拉克借圣地亞哥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之機共同宣布,啟動中新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新西蘭政府做出的另外兩個“第一”的決定,為成功啟動談判奠定了基礎。1997年,新西蘭成為第一個同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2004年4月,新西蘭又成為第一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發達國家。
“我們決定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知道這對和中國談判自由貿易協定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說是一個前提條件。”克拉克說。
克拉克還表示,新西蘭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或許是發達國家中最開放的一個經濟體,特別是在目前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我們并不想與中國競爭。”
克拉克說,新西蘭的關稅已經很低,而中國制造成本之低,使得關稅成為“不相關”的因素。克拉克也指出,很多西方國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把目光停留在具體的制造過程中,而非整個鏈條。“我不認為美國工人的就業受到威脅要歸咎于中國,而是因為其經濟本身。”
從一開始,雙方便達成共識,這將是一個“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克拉克本人也多次強調,不能接受一個“低質量”的協定。
2007年,談判進入到實質性的階段時,克拉克和中國領導人三次會面。有兩次,她直接向溫家寶總理指出那些最困難的議題說:“如果不能掃除這些障礙,我們不可能達成協定。”
“所以,有諸多因素促成了第四個‘第一’(第一個和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發達國家),但這必須放在歷史和雙邊關系的開放這一大背景下來看。”克拉克說。
關鍵詞是“全面”
作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第一個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中新《協定》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多個領域。
根據《協定》,新西蘭方面承諾將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華進口產品關稅,其中63.6%的產品從《協定》生效時起即實現零關稅;中國方面承諾將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西蘭進口產品的關稅,其中24.3%的產品從《協定》生效時起即實現零關稅。
在服務貿易領域,雙方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諾。為了便利技術工人在內的人員流動,雙方承諾,將為技術人員的短期訪問和工作提供包括簽證在內的便利條件。在一些領域有專長的技術人員,可不經過勞工市場調查(Labour Market Testing),就獲得在新西蘭工作不超過三年的機會——這類專長人員包括中醫醫師、中餐廚師、漢語教師、武術教練和中文導游。新西蘭還提出了一個“工作假期計劃”,允許每年有不超過1000名的中國人進入新西蘭短期工作一年,從事旅游及其他勞動力短缺的行業。
在投資貿易方面,兩國將積極鼓勵對方在本國的投資并保證投資安全,承諾給予投資者“國民待遇”。除了漁業和海運業,雙方均承諾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在訂立《協定》的同時,中國和新西蘭還訂立了《環境合作協定》和《勞動合作諒解備忘錄》。這些協定建立了兩國提高勞動和環境標準的合作機制。
“這是我們從中國方面獲得的一個成就,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新西蘭總理克拉克在談到勞工和環境協定時說。
勞工和環境問題是很多發達國家在進行自貿協定談判時遇到的一個大障礙。1999年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WTO部長級會議上,美國試圖將這兩個問題納入新一輪多邊談判,但遭到發展中國家的抵制而未果。
克拉克表示,中新兩國在環境合作上達成的協定,對新西蘭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前一天和溫家寶總理的會面中,溫家寶向她表示,希望兩國能一起合作,幫助中國轉型成為一個低碳經濟體,一起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挑戰。
“對新西蘭來說,這是一個可以為中國做點什么的巨大機會。”克拉克說。
不會沖擊中國乳業
新西蘭是乳業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國。乳制品是中新自貿協定談判中最大的一個難點。
根據《協定》,乳制品(包括嬰兒配方奶粉、酪蛋白、酸奶和乳清)的關稅將在五年或者六年的時間內逐步取消。對于某些“敏感性的”乳制品,將在更長的時間內逐步取消關稅:其中,奶酪、黃油和液態奶的關稅將在十年內逐步取消;全脂奶粉和脫脂奶粉的關稅將在12年內逐步取消。
目前,中國對進口奶粉征收10%的關稅,其他奶制品,如黃油、奶酪、酸奶等征收15%的關稅。
中國在《協定》中為其正在發展的乳業提供了某些額外的保護:中國可以在逐步取消某些乳制品關稅的期間實施某種臨時特殊保障機制。這種保障措施使中國可以針對超過約定數量觸發水平的指定產品進口征收一年的附加關稅(最高可達中國的世貿組織關稅水平)。觸發水平將逐年上調5%。在逐步取消關稅期間和在取消關稅之后的五年內,中國可以實施特殊保障機制。例如,倘若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的奶酪數量超過2009年的數量觸發水平,中國可以針對當年進口的超過數量觸發水平的奶酪征收附加關稅。
對此,新西蘭貿易部部長戈夫向《財經》記者表示,新西蘭出口中國的乳制品目前只占中國乳制品消費的2%。“在2010年,中國乳制品的消費量預計將達到4200萬噸,屆時新西蘭對中國的乳制品出口能力只能達到12萬噸,這和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還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
新西蘭總理克拉克表示,新西蘭乳制品公司也對到中國投資有興趣。目前,新西蘭最大的乳品出口商恒天然(Fonterra)已經在2005年11月與中國的三鹿集團組建了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引入新西蘭的奶牛、設計功能、基因、擠奶設備。“這是新西蘭的強項,我希望在將來引進更多的新西蘭農業技術,來增加生產量,使得雙方受益。”戈夫說。
對市場開放后潛在的對中國乳制品行業的沖擊,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對《財經》記者表示,以發展國內市場為主,輔以進口一定數量的乳制品,對行業的發展本身沒有壞的影響。
他認為,國內的消費者也將受益于價格優惠、質量優良的乳制品。另一方面,由于中國草原退化的現象嚴重,進口一定數量的乳制品,對防止草原退化和保護生態環境都有益。
根據World Trade Atlas提供的數據,2000年至2007年,新西蘭對中國的出口額以每年11.2%的速度遞增,到2007年,中國成為新西蘭的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去年中新之間的貨物貿易總額達75億新元(約合59億美元),其中中國向新西蘭出口達56億新元(約合44億美元),占七成以上。
克拉克表示,希望能充分利用達成的自貿協定,改變目前的雙邊貿易平衡。她認為,不應將眼光局限于貨物貿易,而應看整個的關系。新西蘭可以成為服務業的贏家。目前中國每年到新西蘭旅游的人數達2萬,赴新留學人數達3萬。新西蘭在軟件、文化教育等其他服務業上亦大有可為。
根據中新兩國《聯合研究報告》的預測,2007年至2027年,新西蘭向中國的出口平均增長幅度將為1.8億美元-2.8億美元,中國向新西蘭的出口平均增長幅度將為4000萬美元-7000萬美元。
張燕生表示,新西蘭人口僅400多萬,未來對中國商品出口的影響可能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國內企業可以通過貿易和投資的方式進入新西蘭,同時開展更多經濟技術領域上的合作。
新西蘭政府方面稱,《協議》在獲議會通過后,有望在今年8月1日后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