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僅僅是序幕”
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的國有電力企業和石油企業,開春以來業績頻頻告急。
4月5日,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碼:600726,下稱華電能源)發布一季度業績預虧公告,“煤炭價格進一步上漲,新一輪煤電價格聯動沒有啟動,以及機組利用小時數同比下降,預計今年一季度將虧損。”
次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碼:0386,上海交易所代碼:600028,下稱中石化)在香港發布2007年業績報告,盡管獲財政部123億元補貼,全年凈利潤仍只有549億元人民幣,僅實現個位數增長,與2006年同期28.08%的增幅相去甚遠。
不僅中石化,另外兩大中國國有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碼:0857,上海交易所代碼:6001857,下稱中石油)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碼:0883,下稱中海油)此前發布的年報都表明,2007年兩公司利潤增長幅度亦有所放緩。分析人士對兩家公司一季度的財報均不表樂觀。
“這僅僅是序幕。”一位業內資深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說。不出意外的話,受政府嚴格價格管制的石油和電力行業,一季度的業績都將很慘淡。
業績一片慘淡
4月8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公布了2008年前兩個月電力行業的利潤情況分析報告,由于煤價上漲、財務費用增加等多種原因,電力企業利潤水平大幅下降,虧損面則大幅上升。
根據報告,進入國家統計局統計范圍的規模以上電力企業4773家中,有1990家企業虧損,虧損面達41.69%。這一比例比2007年虧損面最高時還要高6.35%。1月-2月電力行業累計虧損額達到137.92億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218.29%;發電企業虧損占行業虧損總額的69.55%。
此次虧損,除了中小企業,也波及到行業龍頭——五大發電集團。在3月召開的一個發電企業內部會議上,來自華能集團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一季度五大國有發電集團中,除了華能,其余四大發電集團均陷入虧損。
“五大集團的上市公司是電力行業中最優良的資產,其他發電企業的虧損程度可想而知。”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一家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今年沒有一個行業像電力這么慘。”
電力之外,同樣受政府價格管制的石油行業,今年的業績也將滑入虧損邊緣。4月8日,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碼:00338;上海交易所代碼:600688,下稱上海石化)發布預虧公告稱,盡管2008年一季度計入了2.47億元的政府補貼,但預計一季度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仍將出現虧損。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月-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僅有16.5%,與去年的增幅相比,顯著下滑。增幅快速下滑正是主要來自電力和石油煉化加工行業的拖累。
“油荒”“電荒”并存
與兩個行業虧損相伴的,是“油荒”和“電荒”來臨。盡管各級政府多次召開會議,要求確保成品油供應,然而隨著國際原油價格飆升,國內各主要城市中高掛“維修停業”的加油站越來越多,一些加油站前車輛排長隊也成為城市一景。
一位石油業內人士告知,“現在無論是煉化企業還是加油站,都是越供越虧,所以能維修的都趕著維修了。”
4月上旬,北京市內多家加油站均表示,供應比較正常,沒有對成品油進行供應限制。不過,北京城區中石化旗下一家加油站工作人員對《財經》記者表示,中石化沒有限制柴油供應,能夠保證對過往車輛的正常供應。但是對于油罐車和拿油桶等器皿前來購買柴油的“概不售賣”。業內人士稱,這是為了防止某些機構囤積油品,待價而沽。
由于油價實行價格管制,防止成品油供應短缺,已經成為發改委的一項重要任務。
今年柴油供應不足,既有零售價格低于生產價格的原因,也有煉油加工和運輸能力不足的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目前政府委托地方煉廠煉油,給予每噸400元補貼加工費。“‘十五’期間關閉的地方煉廠,現在都開始煉了。實際上是兩大集團不愿意煉,越煉越虧。”石油業一位內部人士指出。
“油緊”之外,在年初雪災過去后,“電荒”又顯跡象。據廣東省統計,目前廣東電力供應缺口已達300萬千瓦,缺電形勢蔓延到整個珠三角地區。廣東部分高耗能企業不得已開始錯峰用電,這比往年的迎峰度夏提前了半個月。
電煤價格已成為最大的矛盾焦點。
在2月底召開的中電聯2008年經濟形勢與企業改革分析預測會上,中電聯秘書長王永干說,盡管國務院自1月下旬組織了應急狀態下的電煤搶運工作,電煤庫存有了一定增長,但電煤緊張將成為影響電力供應和運行的最主要矛盾之一。“如果不能很好地從機制上解決電煤供應的量、價、運力安排問題,今年電力供需的嚴峻形勢仍會出現。”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表示,由于目前“市場煤、計劃電”,煤價上漲而電價不漲,電廠利潤必然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根據中電聯燃料分會的統計,按照今年的重點電煤合同,電煤價格比去年平均每噸上漲35元-45元,發電企業將增加成本支出205億元-265億元。
“原來的理由是沒有煤,政府突擊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后,這個理由不太好說了,就轉說煤價過高造成的。”虎杰咨詢首席分析師張寅分析說。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對《財經》記者表示,不解決機制問題,“油荒”和“電荒”就會不斷出現。“中國‘油荒’和‘電荒’的特點是,油價或者煤價一漲,企業就不積極,‘油荒’和‘電荒’就來了;政府一旦施壓,短缺就過去了。”林伯強說,“企業都是國企,不會不供應,只是會不斷地重復消極供應,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補貼負效應
3月19日晚,中石化及其附屬公司上海石化分別發布公告,宣布獲得國家財政補貼,其中中石化獲得123億元,上海石化獲得3.4億元。這是中石化第三次獲得財政補貼。
與前兩次補貼一樣,這次補貼,也是用于因價格管制而嚴重虧損的原油進口業務。可是,中石化獲補貼的消息一出,頓時在其他受到價格管制的國有企業中引發連鎖反應。
“電力企業認為,同樣是因為價格管制造成虧損,政府給中石化補貼,不給別人,有點說不通。”五大電力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大家就都開始哭窮,說如果不進行煤電聯動,就應該給發電企業進行補貼。”
另一家石油企業的財務部經理則戲稱,“這個補貼政策是一個鼓勵虧損的政策。因為財政部決定補不補的依據就是虧不虧損。”
在今年3月“兩會”期間,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小琳表示,“沒有形成煤電正常有效的價格協調機制,因此,電煤供應的危機難以避免……如果煤炭價格必須反映能源稀缺和環境成本,電價也必須反映這兩點。”
3月下旬,國務院國資委業績考察局在中電投集團總部召集電力企業開會。在會議上,中電投、華能、大唐、華電和國電等多家電力企業,紛紛呼吁盡快啟動第三次煤電聯動。國務院國資委與會代表表示,對電煤價格上漲給電力企業帶來虧損的情況表示理解,并承諾對電煤價格上漲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后,向國務院進行專門匯報。
面對企業的呼聲,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煤炭價格上漲后,今年沒有相應調整電價,主要是考慮今年價格總水平上升幅度較大。至于煤電價格什么時候聯動,曹長慶認為“需要認真研究”。
扭曲的價格之下,企業的行為也在扭曲。
“我們經營得好一些,就不給補貼。現在一方面是對油價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按過去低油價情形下制訂的標準征收特別收益金。中石油現在怎么拼績效都沒有用,國家一個政策就可以讓企業的努力化為烏有。”中石油集團內部一位人士說。
從去年年底以來,中石油一直在爭取對特別收益金征收辦法重新調整,方案之一是提高起征點;方案之二則是爭取原油每桶68美元以上免征特別收益金。中石油的理由是,2006年確定征收特別收益金時,國際油價仍在低位運行,因此,將起征點確定為40美元/桶,而當時預想的油價上限為每桶60美元左右。現在國際油價的漲幅已遠遠超過當時的設定,而國內油價沒有與國際接軌,當時確立的征收標準已遠遠落后于現實。
一方面,財政部只對進口原油和成品油進行補貼,以自供為主的中石油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由于原油價格已經接軌,中石油的自供部分仍必須按照100美元以上的價格來繳納特別收益金。由于中石油目前生產的原油均以自供為主,為了少交特別收益金,中石油試圖調低內部自供原油的價格,但申請被國家發改委拒絕。
據業內人士介紹,為了避免中石化虧損,國家近期還將出臺返還進口關稅的政策,即對原油進口先按17%征收進口稅,再按稅額的75%實行退稅。但這并不是一個好政策。中石油上述人士稱,“政策制定的出發點都是應急,導致每一個政策都有連鎖反應,而政府再一一滅火,結果必然是火越滅越多。”
根據年報,2007年中石化進口原油1.13億噸,中石油進口量約為3000萬噸。
中石化獲補貼的“負效應”還在擴大。一位消息人士說,甚至鋼鐵等基礎產業也希望“拱一下”,以鐵礦石價格過高為理由,游說政府在出口關稅上“不要卡得那么死”。
“都說虧損,但是到底有沒有錢?為何虧損?國企不透明,可以說都是一本糊涂賬。”虎杰咨詢首席分析師張寅說。
“看得見的手”
面對種種壓力,有關部門仍然表示要繼續維持價格管制。
4月9日,國家發改委在全國糾風工作會議上表示,2008年各級發展改革和價格主管部門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中央加強價格監管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堅決防止少數品種的價格異常波動引發價格全面上漲。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一位官員表示,不是不讓漲價,而是要有秩序、有限度地上漲,這樣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在廣州舉行的全國價格監督檢查工作會議上亦指出,促進市場價格穩定和秩序規范將成為市場價格監管的重中之重。
對此,《財經》特約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中國過去幾年面臨的問題是沒有及時啟動價格體制的改革,直到現在,中國的宏觀經濟管理采取的仍是以發改委為核心的微觀管理模式,核心是控制價格。這種模式會導致很多矛盾,而且由“看得見的手”管理,如何能夠準確判斷瞬息萬變的市場供需情況?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認為,價格機制扭曲還會導致壟斷進一步加劇。“國企能熬,民企沒法熬,這在石油行業特別明顯,民營加油站現在紛紛被收購,這樣不利于能源行業提高效率。要提高能源行業效率,就必須打破壟斷。”林伯強說。
“洪水來了,有一個辦法是筑壩,還有一個辦法是泄洪。今年應該是泄洪的時候,可是卻在不斷筑壩,筑壩是要出大事的。”謝國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