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金錢
美國父母會把一些家務交給孩子做,并與孩子商定好價錢。比如,阿萊西歐博士6歲的小兒子科迪,承擔了把家里的垃圾收集后放到垃圾桶的工作,每周的“工錢”是1美元。他家有大大小小十幾個房間,共有十幾個廢紙簍,他要一個一個地清理一遍,工作量不小,這1美元也賺得不容易。
有一次,我故意問他:“你一共有多少錢?”
他很自豪地悄聲告訴我:“43美元。”連藏在哪里都告訴我。
我問阿萊西歐博士:“為什么不讓他把錢存到銀行里?”
她說:“我們也為科迪開了戶頭,主要是存一些大錢,這些小錢就由他收藏。如存到銀行里,孩子沒有數字概念,不知怎么回事,他自己拿著,1美元1美元地往上加,看得見,摸得著。”
我孩子所在的學校,舉辦過幾次與理財有關的模擬社會活動。一次是同學們自由組合辦各種各樣的公司,在同學、老師間做生意。另一次活動是讓孩子組成一個公司,公司內部用假錢流通,把個人的工作角色同報酬聯系起來。還有一次,是舉辦真正的“拍賣會”,學生以自己的成績換算成拍賣的資金,拍賣物都是孩子聯系各個贊助公司得來的。
談理想
我在美國居住期間,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之一,是黑人笑星比爾·考斯彼主持的《孩子說出的出人意料的東西》。
有一次,比爾問一個七八歲的女孩:“你長大以后想當什么?”
女孩很自信地答道“總統。”
比爾故作吃驚狀地問:“那你說說,為什么美國至今沒有女總統?”
女孩回答:“因為男人們不投她的票。”
全場響起一片笑聲。
比爾意味深長地笑笑,對全場觀眾說:“請投她票的男人舉手。”
伴隨著笑聲,有不少男人舉手。
比爾說:“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
女孩淡淡地說:“還不到 1/3。”
比爾擺出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對觀眾說道:“請在場的所有男人把手舉起來。”
在哄堂大笑中,男人們紛紛舉起手來。
比爾得意地說:“怎么樣?總統女士,這回可是有2/3的男人投你的票啦。”
女孩露出了一絲輕蔑的笑意,說:“他們不誠實,他們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
許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片掌聲,一片驚嘆。
談性
在“性”教育上,美國的學校常常有些驚人的舉動。
玲玲是朋友的獨生女,在美國上中學。有一天,玲玲從學校抱回一個頭發金黃、眼睛碧藍、貨真價實的“洋娃娃”。朋友覺得很奇怪:玲玲都上初一了,怎么學校還讓學生玩娃娃?沒過幾個小時,朋友就發現,這個娃娃可真不是個“好玩”的。它的體內裝有電腦程序,每過幾個小時,娃娃就會放聲大哭,原因有兩個:一是餓了;二是要換尿布了。要娃娃“停止哭鬧”,必須馬上行動,如果是餓了,就要把奶瓶放進嘴里;如果是尿布“臟”了,就得換上“干凈”尿布。如果當“媽媽”的想偷懶,娃娃就會哭個不停。即使是半夜,娃娃也還是按照預先的設置三番五次地“哭鬧”——那天晚上,玲玲被“娃娃”鬧得精疲力竭,狼狽不堪。第二天,玲玲很有體會地說:“自己有個孩子一點都不好玩,才當一天‘媽媽’就累死了。”
這就是美國中學開沒的一門選修課,初衷很明確:一為傳授科學知識;二讓青少年體驗喂養孩子的艱辛。美國學校對“性”的問題沒有采取“回避加糊弄”的辦法,而是給學生一個積極的“早孕實習”。它向女孩們發出一個警告:懷孕、當媽媽,可不像童年時“扮家家”游戲那么好玩。
(陳艷濤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