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共和國》
世界哲學歸根溯源只有兩種,其中之一是希臘哲學。了解希臘哲學,首先要談柏拉圖。柏拉圖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把哲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哲學不是那種空洞言詞的游戲,也不是宗教和意識形態的教條。哲學要對一般概念和理論進行發揮和論證。
亞里士多德《工具論》
亞里士多德是許多學科的開創者。與柏拉圖不同,他是學科的體系化者,后來許多哲學、科學體系的建立是以他的體系為模式來做的。《工具論》是亞里士多德的邏輯論文的匯編。邏輯和語言一樣,平時感覺不到它有多重要,而只有在思想混亂一團時才感到其必不可少。邏輯是整理思想和知識的框架,沒有它,理論和科學都無從產生。
薛定諤《生命是什么?》
20世紀生命科學最重要的事件是分子生物學的產生,分子生物學來自沃森和克里克的DNA雙螺旋模型。而這兩位科學家恰巧都受到薛定諤這本小冊子的深刻影響,他們的成就,使其后五十年生物學完全改變面貌,而且還將在下一個五十年、一百年改變世界的面貌。這條路恰巧是一位連化學都不太懂的物理學家打通的。
維納《控制論》
該書實際上預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一整套新學科的產生。控制論所包括的內容十分龐雜。20世紀晚期發展起來的一套理論,如非線性科學、渾沌理論、復雜性理論、人工生命等,直接或間接地與控制論特別是維納的思想有關。
美國《領袖周刊》刊載了一篇《領袖必讀的100部名著》,其作者據說是自然科學出身,主要從事數學和科學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入選的6部中文名著是:《論語》、《孫子兵法》、《阿Q正傳》、《道德經》、《毛主席語錄》和《紅樓夢》。現摘錄《領袖必讀的100部名著》中的部分書目及簡介,以饗讀者:
威爾遜《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
正如威爾遜所說,社會生物學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普遍理論,使之能夠依據群體的各種參數關系以及由物種遺傳結構所產生的行為在受到制約的情況下,來預見社會組織的特征。顯然,這在理論上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正如達爾文一樣,只要把動物同人類聯系起來,終將會受到挑戰。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對人的本質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從古到今,人最感興趣的問題還是人本身,人希望認識自己。而這恰巧是人本主義或人文主義的實質。但人是復雜的,這種認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藝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佳的場所。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作家當中是最偉大的思想家。如果說,“文學是人學”,那他就是人類心靈最為深刻的探索者。或許,是人心的洞察者。俗話說“人心叵測”,這似乎有貶義,但人心的確難以用科學的方法、理性的方法來度量,而文學作品卻可以彌補科學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