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來到比利時首都的游客,都會急著前往市中心的大廣場去參觀,因為它不僅是世界上最華麗的廣場,同時也是城市歷史的忠實記錄者。數百年來,它經歷了法軍炮火的洗禮,也目睹了埃格蒙特伯爵被處斬的血腥場面。
百萬株鮮花鋪成的地毯
布魯塞爾廣場其實并不大,長100多米,寬不足70米。地面用花崗石鋪成,四周則聳立著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中世紀。
在歷史上,這座美麗的廣場曾經是該市的貿易中心,常有工匠和商販光顧。而如今,這里仍然是市民們最喜歡的娛樂、休閑場所。每逢節假日,廣場上人山人海,市民們盡情地購物、狂歡;每兩年的8月中旬,這里還要舉辦為期四天的“鮮花地毯節”。花匠們把精心采集的一百余萬株秋海棠花連夜運往首都,然后從廣場中心一朵一朵地向外擴鋪,逐漸“編織”成世界上最壯觀的“鮮花地毯”。
建筑師以死謝罪
在大廣場南側,一幢古樸的哥特式建筑拔地而起,尖頂飛拱,氣勢不凡——這就是著名的布魯塞爾市政廳大廈。
市政廳大廈由三部分組成:左右兩側為翼樓,分別建于1402年和1444年;中央則是一座高約90米的哨塔,塔頂聳立著圣·米歇爾屠惡龍的雕像。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哨塔并非處在市政廳大廈的中軸線上,而是稍稍偏向一方。據說,在大廈落成之時,建筑師發現了這一無法彌補的缺憾并深感自責。后來,他竟然從塔頂縱身躍下,試圖以死來向市民謝罪。但實際上,這一微小的失誤根本無損于建筑物的整體風格。如今,這座大廈不僅是布魯塞爾最醒目的地標,同時也是比利時境內最精美的哥特式建筑。
走向斷頭臺的荷蘭統帥
市政廳對面為“國王宮”。“國王宮”始建于13世紀,最初是存放面粉的地方,稱為“糧宮”;1795年法國占領比利時后,宮殿被更名為“國王宮”。但實際上,沒有一位國王曾在這里住過。
“國王宮”是一座別致的小塔樓,它的正面沒有厚重的墻壁,取而代之的是纖細的廊柱、優雅的拱門和充滿奇思妙想的鏤花石雕,這就使整個建筑像童話般輕盈。但你一定不會想到,16世紀時,這座精美的建筑曾被用作國家監獄。正是在這里,埃格蒙特伯爵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埃格蒙特為荷蘭統帥和外交家,因反對西班牙殖民者的血腥統治而被捕入獄。1568年6月5日,他以“重大叛國罪”在布魯塞爾廣場被公開處斬。兩百多年后,大詩人歌德以他的事跡為題材,創作了不朽的悲劇《埃格蒙特》。后來,貝多芬又為這部悲劇譜寫了十段音樂。
如今,“國王宮”已變成城市歷史博物館,但游人們在宮殿的墻壁上仍然可以看到一塊銘牌,上面鐫刻著埃格蒙特伯爵被押送到這里的日期。
雨果的避難所
“天鵝之家”斜對面的“鴿子公寓”原本是油漆匠行會的辦公樓。如今,這幢樓前豎立起一塊銅牌,上面寫著:“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曾在此居住。”雨果第一次來到布魯賽爾是在1851年年底。當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恢復帝制,自稱拿破侖三世。雨果因發表反對獨裁政權的演說而遭到逮捕。之后,他被迫流亡至布魯塞爾,并在大廣場上的“鴿子公寓”里生活了若干個年頭。
1871年5月,當巴黎公社遭到鎮壓時,客居布魯塞爾的雨果從人道主義出發,呼吁赦免公社社員。他甚至在比利時《獨立報》上公開聲明:“我愿向被鎮壓者提供比利時政府所拒絕的避難所。在哪兒呢?就在比利時的土地上!我要為比利時爭得這一榮耀!我將在布魯塞爾廣場的4號公寓里為他們提供避難之處……”為此,他家遭到了反動暴徒的襲擊,而他本人也被比利時當局驅逐出境。
耐人尋味的是,131年后的2002年5月30日,布魯塞爾市政府在雨果故居前立了一塊紀念碑,并承認當年驅逐雨果的錯誤。
撒尿小童救了整座城市
在廣場附近的一條大街上,聳立著一尊被稱為“布魯塞爾第一公民”的青銅雕像。走近細看時,你一定會覺得忍俊不禁:一個精靈古怪的小頑童高高地站在噴泉的中央,正在旁若無人地往大理石碗中撒尿!
關于這個撒尿小童的來歷,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中世紀時,一伙強盜企圖洗劫布魯塞爾。一天夜里,他們偷偷地把炸藥安放在城墻腳下,并點燃了導火索。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個名叫于連的小男孩急中生智,用一泡尿澆滅了導火線,從而拯救了整座城市。為紀念小男孩的救城之舉,人們塑造了一尊60厘米高的青銅像,并將其安放在大廣場的北部。
“第一公民”受到所有人的喜愛。1698年,巴伐利亞選帝侯給它寄來了第一套服裝。1747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又送給它一套金錦緞的華服。此后,外國領導人到比利時訪問時,都要向他贈送一套具有本國特色的服飾。到目前為止,這個小家伙已經有四五百套行頭了,而它的“衣帽間”則占據了“國王宮”的一個展廳。
如今,每逢重大慶典,撒尿小童就會換上節日的盛裝,為該市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氣氛。有意思的是,當啤酒節來臨時,小家伙還會“撒”出口味純正的啤酒,專供游人們品嘗。
(黎麗川摘自《上海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