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脫口應對
據說文天祥童子試時,主考先生見他袖子里攏著一朵桃花,于是出了上句“小童生暗藏春色”,沒想到小小文天祥脫口就對出“老宗師明察秋毫”,可見其小時的敏捷才思。
李調元機敏對師聯
清代才子李調元,5歲時便能吟詩作對。8歲時有次老師問他養蠶何用,小小的調元順口就出“蠶作繭,繭抽絲,絲織綾羅綢緞暖人間”,老師索性叫他對下聯,他又爽快地答道:“狼生毫,毫制筆,筆寫錦繡文章傳天下。”后來李果然中進士,成了文學家、戲劇理論家。
林則徐妙應童子試
你肯定聽說過,林則徐小時騎在父親頭上去應童子試,眾人笑他的故事:一人戲曰:“子將父作馬。”林回擊道:“父愿子成龍。”眾人嘖嘖稱奇。
魏源腹內孕乾坤
魏源9歲時應童子試,唱名時,縣令指著自己茶杯中畫的太極圖吟出一聯“杯中含太極”(平平平仄仄),魏源應道“腹內孕乾坤”(仄仄仄平平,當時他懷里正揣著兩張麥餅),真是個敏捷而又不失點幽默的小魏源。
魯迅巧對“獨角獸”
魯迅小時候以“比目魚”(“比”不是數字但含雙)對老師壽鏡吾的“獨角獸”(“獨”不是數字但含單);以“放牛歸林野”對老師的“陷獸入阱中”。
郭沫若偷桃免罰
郭沫若小時更有意思,過節了其他同學都送老師禮物(舊時私塾先生靠弟子禮物維持生活),惟獨他沒送。他調皮,早將禮物吃了,老師遲遲未見其禮物,又不好意思直言,于是委婉道:“竹本有節,遇節豈能空過?”小沫若機靈答道:“松原有子,過時盡是干包!”聽此對,老師比接禮物還高興。言及此,自然讓我想起另二對。小沫若有次偷人家桃子,桃主人告先生,先生責問道:“昨夜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郭立即回對:“他年折桂步蟾宮,必定有我!”妙,實在是妙!難怪老師特喜歡他。14歲時,離家到樂山縣讀書,見守城門官吏對老百姓敲詐勒索,一挑糞老農要捐一個銅板才能出城,小沫若激憤自書一對“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有屁無捐”,真是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人民的憤怒之情。
左宗棠拿錢買錢
小左宗棠對屠夫的對子也有意思。屠夫出句“殺牲命養生命,以命養命”,小左宗棠見鄰店賣紙錢、香燭,于是對道“用金錢買紙錢,拿錢買錢”,可見其應變之快。
(王瑞摘自《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