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明星志愿者
四川地震災區牽動著演藝明星的心,除了捐款捐物外,明星們還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災區做著貢獻。賑災期間,不少明星紛紛前往災區,充當志愿者,為災民提供最大幫助。
1.譚維維:她是第一個進駐災區的明星。作為四川籍藝人,譚維維在第一時間回到家鄉成都,與家人一起投身到抗震救災的最前沿。
2.韓寒:一向特立獨行的韓寒此次沒有捐款,取而代之的則是實際行動。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他就決定不捐款而是前往災區做志愿者,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3.成龍:大哥不愧為娛樂圈的典范,除了捐款錄歌外,還主動前往災區,看望那些受傷的孤殘兒童。稍后,成龍還有意在災區興建希望學校,以幫助那些失學的孩子。
4.李連杰:在捐款百萬元之后,李連杰攜帶大量物資以及“壹基金”工作人員,前往災區,為災民帶去了希望。
5.楊瀾、蔣勤勤、鄧婕:在綿陽災區,她們把奶粉、牛奶等物品送給受傷的媽媽、兒童。此外,她們還對災區兒童、媽媽進行了心理疏導,以解除她們的心理陰影。
6.黃曉明:黃曉明與二十多位醫療救護朋友組成志愿者團隊到四川,身穿迷彩裝的他戴著口罩,幫忙分發物資,記錄當地情況。他發現很多災民住在塑料布臨時搭建的帳篷后,立即向工廠訂制一批帳篷,并準備返回北京后,再籌集物資送到災區。
7、韓紅:韓紅愛心救援志愿隊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舉行了重建龍居中心學校捐款儀式暨重建奠基儀式,儀式中,韓紅向孩子們發放了自己親手封裝的藥品、食品袋。
他們不是戰士,卻一樣沖鋒在前,他們沒有回報,卻一樣無私奉獻,他們就是志愿者!
據悉,在這次地震中全國通過電話、傳真、郵件等各種方式進行登記注冊的志愿者已達數十萬,已派任務的有十多萬。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在詮釋著志愿服務的精神實質。
什么是志愿者
志愿者(Volunteers)是一個沒有國界的名稱,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驅使、不受法律強制,基于某種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感,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貢獻個人的時間、才能及精神,而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人或人群。
義務工作的四個特征: 志愿性 無償性 公益性 組織性
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
自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發起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以來,目前我國經過規范注冊的志愿者已達2000萬人,全國累計已有1.5億多人次的青年為社會提供了超過55億小時的志愿服務。此外,中國志愿者已走向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受到服務國家的熱烈歡迎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而國外的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廣大公民的自覺行動。如1998年,美國約有1.09億成年人參與了志愿者活動,56%~62%的婦女每周奉獻3.4個小時、49%的男人每周奉獻3.6個小時從事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者困境
在“志愿者”三個字背后,既有光榮和夢想,又有辛酸和無奈。因為,做一名志愿者不僅意味著奉獻和責任,有時還不得不面對質疑和冷漠,面對生存和發展的艱難抉擇。
面對“擠破大門”的就業形勢,你敢放下緊張的學業,去西部支教嗎?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你敢放下手頭的工作,去做志愿者嗎?
一位救助艾滋孤兒的“紅絲帶”志愿者,就因為“沒有處理好工作和救助之間的關系”而被迫辭職。在很多單位,志愿者常常被扣上“不務正業”、“沽名釣譽”的帽子。
感動中國的徐本禹也曾面臨困境:2003年,徐本禹以高分考取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生后,決定到貴州支教。可是,因為不符合規定,學校不同意為他保留研究生入學資格。心意已決的徐本禹準備放棄讀研的機會去支教。后來,在一些老師的幫助下,華中農大才破例為徐本禹保留兩年研究生學籍。生活是現實的,也是殘酷的。要工作、要學業,還是去當志愿者,這是怎樣的兩難選擇?!
做志愿者、參加公益活動,有時要承擔一些經濟成本。對于很多青年學生來說,他們希望成為志愿者,為社會做貢獻。可是,參加活動需要承擔的一些經濟成本,冰封了青年學子的熱情。178個貧困孩子的父親——叢飛,曾多次陷入經濟困境:在2003年“非典”期間,演出市場一度停頓,為了不讓自己資助的孩子輟學,叢飛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錢,有時甚至賣掉家里的一些東西……
然而,更讓志愿者無奈的是,還要面對孤獨、寂寞的熬煎,面對親人的不理解和人們的冷嘲熱諷。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保護藏羚羊的志愿者不僅要和狂風暴雪做斗爭,還要時時警惕盜獵者從背后打來的冷槍……
可是,讓人感動和敬佩的是,即使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依然有很多人甘當志愿者,選擇了理想、奉獻和堅持。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招募工作啟動以來,高校師生報名踴躍,報名人數突破10萬。更多的人接過了叢飛、徐本禹的接力棒,光大崇高的志愿者事業……
志愿者是溫暖社會的陽光,是激勵人們前行的力量。我們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關心和支持,讓他們的志愿者之路,走得不那么孤單,不那么悲涼。
志愿者組織
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
其主要領域和服務項目有:
1.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組織動員青年志愿者為貧困地區提供教育、農業科技推廣、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服務。
2.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
3.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紅十字會志愿者
1.我有資格成為紅十字會志愿工作者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守《中國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和《中國紅十字會章程》,愿意協助紅十字會工作,可自愿申請成為志愿工作者。
2.如果我想申請成為志愿工作者,應怎樣做呢?
要求加入志愿工作者組織的人士,需本人自愿向紅十字會提出書面申請,填寫本網站的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志愿服務申請表。經紅十字會同意并登記備案后成為志愿工作者,在紅十字會統一領導下開展活動。
3.參加志愿服務,會影響我的正常工作或學習嗎?
志愿工作者協助紅十字會工作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原則上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遇緊急或特殊情況需占用工作時間,紅十字會出具證明,請單位給予支持和鼓勵。
4.成為紅十字會志愿工作者后,有什么要求?
作為一名紅十字會志愿工作者,有一個基本要求:每年參加紅十字會志愿工作服務的時間不少于48小時。
國際志愿者活動
197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組建“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UNV)”。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鼓勵志愿者為本國和國際間的發展和平盡其所能,努力促進國家經濟與社會進步并使之得到持續發展。該組織從屬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
每年,全球有4000名符合條件且經驗豐富的人員自愿加入聯合國志愿人員項目,到發展中國家從事志愿服務。目前,聯合國志愿人員中有70%來自發展中國家,30%來自發達國家。
聯合國志愿人員在全世界140個國家提供服務。其中36%在非洲,31%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其余在阿拉伯國家、加勒比海、中南美及中東歐。三分之一的志愿人員在全球最貧困、偏僻和落后的地區工作。
如申請作為志愿人員外派到國外服務,應有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在所申請的工作領域中具備五年以上實際經驗,能夠運用外語獨立工作,有國外工作經驗者優先。如申請作為本國志愿人員在國外服務,基本要求是大專以上學歷,具備兩年以上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