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的一天,我對女朋友說:“我打算考北大心理學系的研究生?!彼龁栁遥骸澳阌卸啻蟮陌盐??”我吹噓說:“99.9%吧?!笔聦嵣?,我那時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心理學,除過弗洛伊德的名字。
既然牛皮已經吹了,我就無任何后路可言!我看了招生簡章,有一門課叫實驗心理學。心理學還有實驗?我給一個做心理學博士后的朋友打電話:“你們心理學還有實驗呀?”可笑吧,好玩吧?!可這是真事。我現在做的就是實驗心理學,主要研究網絡心理學。
我本科是學理論物理的,從理論物理轉到心理學來,說實在的,一點都不難。我總覺得,一個人只要真正學通了一門學問,就可以很輕松地轉到另外的學科中去。因為科學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很多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都可以借鑒。而且因為你是這個領域新來的,對所有的東西都感到好奇,甚至能擺脫這個領域的窠臼,創造性地做出一些東西來。
至于為什么學心理學,坦白地說,在此之前,我曾有半年時間陷入極其嚴重的抑郁和焦慮之中,不可自拔。但是當有一天,我依靠自己的不斷努力,一下子從那種深淵中解脫出來之后,我覺得生命從來沒有像這樣美妙過,我覺得自己一下子擁有了新的內涵,對世界有了一種全新的看法。我發誓,一定要去幫助那些像我一樣痛苦的人,這就是我學心理學的原因。我覺得,人的真正的成熟是畢生的事情,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
有過這樣一次經歷,是一筆財富。從此以后,每次在我陷入困境的時候,我總就想起以前的經歷,我就用中共六大文件中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革命處于兩個高潮之間!”
接下來,我邊工作邊準備復習考研。所有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我一頭扎進一個美妙的世界,一個以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世界,我發現,原來人是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研究的。那半年,我看了二十多本心理學專業書,惡補了北大心理學系本科生四年的主要課程。
那時候,信息對我太重要了。我從各種各樣的渠道搞信息,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請教別人。慢慢地,心理學在我的腦海中清晰了起來,一個整體的把握出現了,我覺得自己可以很簡單地概括心理學了。
所有考研的同學,如果經過這個階段之后,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否則,真的很懸!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自己要有悟性,有良好的哲學和方法論的修養,還要有人能幫自己捅破那最后一層窗戶紙。
有人說,考研是分三批撤退的。上暑期考研班的時候打退堂鼓的算第一批;考研報名的時候掉隊的算第二批;考完英語或者政治之后又撤退一大批。是的,考研需要毅力,而且一定要有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到底的勇氣。想想看,自己面臨的困難,別人也會遇到,你就少了很多氣餒的可能。
我本科畢業后幾乎沒有再參加過任何正經的考試。而考研的第一門就是英語,那是我一生中最狼狽的時刻。所有的單詞我都認識,但一句話看完就是不知道在說什么!整整10分鐘,我都靜不下心來,冷汗淋漓。當時就想退考,但是后來一想,就這樣認輸,就這樣放棄,太虧了!我索性安慰自己:“作文我不寫了,前面的題我只要得55分以上就差不多了。如果這樣的話,時間充裕,慢慢看絕對沒有問題。”這樣心情才慢慢平靜下來,逐漸進入了狀態。
雖然后來英語成績的確不好,但是很僥幸,過線了!可見一念之差的不同后果,所以:關鍵時刻一定要挺住,挺住!別趴下。
考完英語,考政治又出了問題。我答題時答錯了位置,整整花了15分鐘重抄了一遍,一直寫到了鈴聲響起。
前一天考得不好,讓我倒有了一種壯士斷腕的感覺,有了一種悲涼,有了一種背水一戰的心情,所以后來的專業課考試都很順利。
考完之后,我估計了一下自己的分數,覺得可以考350以上。分數出來之后,果不其然,每門課的實際得分和我的估計,誤差范圍是2分。
1998年9月4日,我進入北大,正式成為心理學系的碩士研究生。
考研是一個門檻,很不公平,但是也很公平。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門檻,你必須一個一個地去邁。而當你邁過去之后,你就可以和那些原本需仰視才可以看見的人,平起平坐了!等到那個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圈子。
(李兆奎摘自《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