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為中國培養了228位大學校長的圣地,她被稱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母機”,中國的大學之母。她的名字叫北京師范大學。余秋雨先生曾說,“北師大是書寫中國文化史永遠繞不過去的學府?!崩钫涝f,知中國必知北師大。
有人說:北大學子仿佛一柄鋒芒畢露的青虹,清華學子就像削鐵如泥的利刃,復旦學子宛若輕靈飄逸的短劍,而北師大學子更似樸實沉穩的玄鐵重劍。
■風骨:
盧溝橋事變以后,北京師范大學舉校西遷,千里跋涉,師生退入西安和漢中,在日本炸彈爆炸聲中再開講義。中文系主任錢玄同因病留在北平,拒絕漢奸勸誘,直至貧病而死;北師大教授楊蔭榆在蘇州抗議日軍暴行,被殺害于盤門外吳門橋。北師大先賢曾說過:怕難的不必來,求安逸的不必來,好奉承的不必來,服了這口氣的不必來。
■校友:
李大釗、魯迅、丁文江、錢玄同、馬敘倫、吳承仕、翁文瀚、馬寅初、黎錦熙、陳垣、范文瀾、侯外廬、黃藥眠、周廷儒、賀綠汀等先后在這里弘文勵教,梁啟超還擔任過北師大的校董事長。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哲學家李達、教育家楊明軒、歷史學家周谷城、白壽彝和知名學者鐘敬文、書法家啟功都是北師大的校友,還有“西部歌王”王洛賓,中學課本里學到的劉和珍君,都是北師大的學生。
■歷史:
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范館→ 1904年,京師大學堂優級師范科→1908年,京師優級師范學堂→1912年,北京高等師范學?!?923年,師范大學→1931年,國立北平師范大學 →1949年,北京師范大學。
■學科:
北師大在教育部全國重點學科評審中,中文、教育、心理、歷史列全國第一,天文、舞蹈、地理、數學、物理、民俗、刑法、體育、藝術、理論經濟學列全國前三位。
■足?。?/p>
毛澤東:1949年6月,北師大湯璪真教授家迎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毛澤東。當時,好幾位教授正在湯家聚會,毛澤東一眼看見曾任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教員的黎錦熙,急忙上前連聲說:“黎老師,您好!”北平解放前夕,黎錦熙拒絕了國民黨政府南下的邀請,對家人說:“我要在這里等一位‘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的偉人!”這一天終于等到了,師生重逢真是喜不自勝。后毛澤東親自為北師大題寫校名,并送去三幅供大家挑選。
錢玄同:1936年,錢玄同在北師大中文系講傳統音韻學,講到“開口音”與“閉口音”的區別,一同學請他舉一個例子,他說——
北京有一位京韻大鼓女藝人,形象俊美,特別是一口潔白而又整齊的牙齒,使人注目。女藝人因一次事故,掉了兩顆門牙,應邀赴宴陪酒時,坐在賓客中很不自在,盡量避免開口,萬不得已,有人問話才答話。她一概用“閉口音”,避免“開口音”,這樣就可以遮丑了,如這樣的對話:
“貴姓?”“姓伍?!薄岸啻竽昙o?”“十五?!薄凹易∧睦??”“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p>
以上的答話,都是用“閉口音”,可以不露齒。
等到這位女藝人牙齒修配好了,再與人交談時,她又全部改用“開口音”,于是對答又改成了:“貴姓?”“姓李。”“多大年紀?”“十七?!薄凹易∧睦??”“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戲?!?/p>
學生聽了無不大笑。
于丹:在于丹還是北師大學生的時候,她就以“愛玩”、“會玩”著稱。讓于丹頗為得意的是,那時她有一個著名的外號“北師大玩委會主任”。許多年后,已經成為老師的于丹性情并沒有太大的改變,用于丹自己的話說,她還是那個愛玩愛鬧的于丹、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于丹的課程在北師大里聽眾最多。她說,我對我的研究生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你們學業上可以無精進,但首先你是一個健康的人,這個健康包括身體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你要去健身運動,該玩兒的時候就盡情地玩兒,到學習的時候,才有飽滿的精力來學習。她說如果有機會的話要開一門課,叫教你玩。
但生活中于丹有點迷糊。她在北師大呆了二十幾年了,但還經常找不到教學樓,經常夾著一摞講義,在校園里氣急敗壞地揪住一個人說,“快把我帶到教四樓”。
■話題:
蒙古兄弟:到北京師范大學報到的第一天,班里一位蒙古族弟兄差點兒成了名人。
我這蒙古族同學顯然不是壞人,正相反,他險些成名的時候正在干好事,用平板車賣力氣地幫女同學拉行李呢。問題是他的板車技術是伊克昭草原上練出來的,北師大林蔭里的柏油馬路對他來說顯然太窄,而輕捷的三輪車對他過剩的精力來說又太不夠分量,于是1988年初秋涼爽的空氣里,一位斯文的老先生剛剛從五四紀念亭的紫藤蘿下面走出來,就看見一輛瘋狂老鼠式的板車迎面撲來。
這先生雖然老,反應還是很快,見勢不妙,腰一擰,閃到了一棵大樹的后面;而我們那位蒙古族同學來不及剎車,一頭撞在了大樹上,頓時車仰人翻,老先生也嚇得坐到了地上。
這位同學迷迷糊糊爬起來,就看到一個奇怪的景象,只見路邊的、路上的老師們紛紛跑了過來,卻沒人搭理他,而呼啦啦把那毫發無傷的老先生圍在中間,問長問短,恭敬異常。還好,老先生并無異樣,沖著蒙古族兄弟笑笑,自己站起來,搖搖擺擺地走去了。
就有一位教授模樣的走過來,道:“小伙子,你再加一把勁兒,今天就一舉成名了啊……”
這教授說得一點兒都不過分,那位老者就是中國民間文學的泰斗,在三十年代曾經因為和魯迅的糾葛名噪一時的鐘敬文先生。
食堂:說到我們北師大的食堂,總會讓人想起登在某期校報上的笑話:一同學早上在學校食堂買了一個雞蛋餅趕去上課,不慎將餅落在地上,正好有車經過,把雞蛋餅輾了一下。這位同學怎么拔都拔不動緊緊粘在地上的雞蛋餅。另一位同學經過,見此情景就上前說:“不要緊,我來幫你。我正好買了食堂的油條,可以幫你把餅撬出來?!?/p>
課堂:宿舍老五在心理課上,就老師布置的課題進行演講。她以這樣一段話作為結束語:“我爸爸說了……”這時,已經聽了她長達十幾分鐘的演講之后的我們,突然迸發出笑聲。照常理,她該接著說,可是她先是沉默,接著笑了笑說:“我爸爸的話,誰想聽,下課以后咱們再聊!”哄堂。后來才知道,她被大家的笑聲搞亂了思維,忘了要說什么。
三寶:剛進北師大校園,一定會有師兄師姐跟你特地談到北師大的三寶——烏鴉、木鐸跟漂亮姑娘,這也似乎成了大家對北師大的最直觀的印象。
以木鐸路為分界,烏鴉跟喜鵲各撐起了師大的半邊天,它們像訂立了什么契約似的,在另一方的領地,你一定找不到一只對面的烏鴉或喜鵲。聽說有生物系的老教授對這個專門做了研究,未果。
木鐸是北師大的?;眨项^說的木鐸路就是這個巨大的標志物所在的地方。孔子在《論語》里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薄拌I”大約起源于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以木為舌的木鐸,是用來宣政布政的。孔子以木鐸自況,說自己是上天派來教化民眾的。此后“木鐸”就成了教師的別名,而從京師大學堂開師范館起,“木鐸”便被作為校徽標志物,一直沿用下來了。一所大學用一匡天下的象征物作為標志物,其雄心自不待言。
至于漂亮姑娘,怕是每個師范大學所獨有的風景,也是令理工科學校的男生門垂涎不已的寶藏,各種順口溜也就應運而來。比如:“玩在北大,吃在人大,學在清華,愛在北師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