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考前的夜晚,總是很淺眠。微微醒來,聽見爸爸和媽媽正在分配任務。媽媽負責做飯(半年的鉆研她都快成食神了),爸爸負責接送(中考時也是他送的,對于女兒爸爸永遠是最忠于職守的跟班)。然后,兩個人開始興致勃勃地制定高考菜單:“老師說了大魚大肉不好”,“太清淡了也不行”,“番茄炒蛋怎么樣”,“煎黃花魚應該不錯吧”……
我用被子蒙住臉,被子微微地浸濕了。
高考的三天,每天早上都會驚醒很多次,生怕自己會遲到。
璐在考前焦急地對我說:“怎么辦,我夢見自己開考前十分鐘發現什么證件都沒帶?!?/p>
軒在考完文基后害怕地扯著我的衣袖:“我試卷類型好像沒涂……”
走在路上,聽著身后的老太太說:“有兩個女孩子考完數學一出來就哭了……”
心下不禁惻然。
我們做了無數道數學題,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解那20道題。我們寫了無數篇詞句優美的文章,只是為了一篇命題作文。無數的“我們……”為了高考而存在。
十二年磨一劍,正如我們高三樓前的口號:今日挑燈苦讀,明日蟾宮折桂。
最后一場考試鈴聲響起,沸騰的熱血忽然降到冰點,交出考卷,夢想也在那一刻起飛,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期待的方向。校門口,無數父母翹首以待,媽媽微笑著給我一個擁抱:“歡迎王者歸來!”
我也笑了,有些苦澀,有這么落魄的王者嗎?但我知道,無論結果如何,在所有父母親人朋友老師的心目中,我們都是王者,我們都是他們心目中最棒的。
這么多的愛,這么多的期待,我們沒有理由失敗,惟有昂首挺胸,像一個真正的王者。
他們用柔情,給我們一個夢想;他們用深情,呵護我們的夢想。
二
考完后,所有的朋友在QQ上的簽名,都變成了“好空虛”,“忽然變得無所事事”。
我們都被彼此愁眉苦臉的樣子逗樂了。
長久的戰爭里,我們做著層出不窮的題,背著成山的資料,竭盡全力,等待上場廝殺的那一刻。當一切都結束了,我們的身體,還保持著戰斗的姿勢,習慣性地想要看題、做題。
忽然,我們發覺:高考結束了。
集結號,已吹響了。高考后的第二天,便是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上,老師們唱起苦練了一整晚的《明天會更好》,那總是落后伴奏一拍的歌聲令我們忍俊不禁,卻又眼眶微濕。
縱然他們沒有絕妙的嗓音,可在我們聽來,那就是最真摯的天籟。
這些辛勤的園丁,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傾盡所有。
他們站在驕陽底下,守候著我們進入考場,離開考場,穿著最顯眼的紅衣,給我們最燦爛的笑容,給我們最棒的鼓勵,哪怕是英語考試時的大雨傾盆,他們依然佇立在考場前。
那滿懷期盼的身影,是我們此生最美的風景。
典禮后,我們回到了教室。
“今天,大家就畢業了。但不要忘了,阿憶同學也是我們高三(七)班的一員。請全體起立,為阿憶同學默哀一分鐘?!?/p>
阿憶是我們班學習最努力的同學,今年3月因淋巴癌去世。
我們沉默地站起身,褪去了典禮時的喜氣,表情變得莊嚴而沉重。
這一分鐘,安靜,絕對的安靜。閉上眼,仿佛能聽見每個人的心聲。
也不只是為她默哀,為她祈禱,也為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喪生的高三同學和花季少年們,即使死去,也要緊緊攥住手中的筆。
也為那些因地震身陷病痛的同齡人們,醒來第一句話,便是“給我找個老師補課”。
那種渴望,讓我們意識到生活彌足珍貴,讓我們努力前行。
讓我們意識到,在高考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我們身上承載著所有人怎樣的期待與愛。
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三
高考后的第三天。
父親忽然問我:“你覺得高考像什么呢?”
想了想,我說:“一個夢。”
是的,這場艱苦卓絕的戰斗,如同一個夢,一個小人物的英雄夢,一個怯懦鬼的終結夢,一個野心者的光榮夢。
高考如夢,當我們步出考場,明亮的日光傾瀉而出時,我們忽然發現,十二年的光陰,十二年的酸甜苦辣,在這個地方,就悄然結束了。
那面對著線性回歸頭大的日子,那拼命背著十七大文化軟實力的日子,那死活也搞不懂關系代詞關系副詞的日子,那作文永遠上不了45分的日子……那一模數學沒及格被老師找去長談的日子,那連上了十幾天課不知道今天是星期三還是星期四的日子……木然地望著倒計時牌的數字由三位數到兩位數再到一位數的日子。
但縱然如此,在這長長的日子里,我們歡笑,我們拼搏;我們筆耕不輟,我們自強不息;我們故作輕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們忍受壓力,將苦悶發泄在無盡的學習中。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精彩的事情,隨著這硝煙漸漸地淡去。
那書海中繁重的鍛煉,那題海中激烈的拼殺,如夢一般,隨風而逝,留給我們的,是最最珍貴的記憶。
四
時光不再,時光不再!
就這樣,全部結束了。
沒有想像中的喜悅,有的,只是波瀾不驚的平靜。
我們站在那里,就像是戰士們面對著多年之后終于收復的美麗土地時的茫然無措,難以言語的感覺涌上心頭。
這時,我們才明白,蘇軾的“人生如夢”,不是豪邁不是澎湃不是逸興湍飛,只是發自心里悲涼的慨嘆。
走過高考的硝煙,百感交集,笑淚交織。
那考場的鈴聲,仿佛戰場上的集結號一般,終結了所有的辛勞與疲憊,它也指引我們,像一個真正的王者,向人生新的高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