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今年北京文理兩科高考狀元不約而同地報考了香港大學的經濟金融專業,敝人不由得悵然若失。其實,人家選什么專業,關我啥事?問題是,如果狀元們傾向性地報考商科類專業——記得去年也有廣東文理狀元報考同校同一專業——我們是否該為別的專業擔點心?
分數與智商有很強相關性。從統計意義上講,考分高的人,智商高的可能性比較大。最聰明的人最好讀什么專業?最好讀對得起自己天賦的專業。智商測驗考兩種能力,一是抽象思維能力,二是語言能力。最要求抽象思維能力的是理論數學、理論物理等基礎科學專業,最要求語言能力的是中文、英語等語言文學專業。最聰明的人最好讀這兩類專業。我對金融專業并無偏見,但確實覺得最聰明的人不必首選這一專業。
現在國人喜歡與美國比。美國最聰明的學生,比如哈佛大學里的,不也是修經濟的最多?你看那德國文學專業,某年慘到只有一個學生,教授倒有六七個。不過,沒有這一個學生,哈佛的品位就低了一半;而修經濟的學生砍掉一半,哈佛還是哈佛。要是真的喜歡文學,做那個教授寵愛在一身的學生,讀讀歌德,讀讀里爾克,不也很有趣?
有位美國歷史學家說過:對后人來說,美國的偉大,并不在于曾經煉過多少噸鋼或造過多少輛汽車,而是要看美國在文化上有些什么貢獻。同樣,對我們的后人來說,你對我們這個民族、我們這個文明的貢獻,還是要看你在文化上做了些什么。
兩年前,《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就是《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者——去印度觀摩信息行業的年會,發現印度老總們對本國教育很有意見。他們是抱怨工程師太少,管理人員不足?不,他們說的是人人都去讀工程讀管理,那么,將來的奈保爾(印裔英國作家,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阿馬蒂亞森(哈佛教授,原籍印度,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從何處來?他們說這是可悲的和危險的。
為什么老總們會提到奈保爾?因為,如果你要超越跟美國的日本式競爭——美國發明了電視,發明了半導體,發明了大規模集成電路,日本拿來做大做強——在不遠的將來跟美國作美國式的競爭,要有原創性的概念性的發明,你需要文化。且看《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所舉例子。“蘋果”電腦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在大學上過一門書法課。拉丁字母也有書法的,漢字的篆文、行書和楷書,可以分別對應拉丁字母的花體、手寫體和印刷體。整整十年,這門課對他似乎毫無用處。然后他和朋友開始鼓搗電腦。那些書法知識突然全部回來了,喬布斯就用這些知識設計電腦外形和界面。書法線條是植根在英語文化中的,所以美國人都說“蘋果”的產品好看。經過二十多年的推廣,如今全世界都說好看了。
假設現在國內也有設計人員想從書法中汲取靈感,中國的書法是和繪畫、金石、詩歌密切結合的。真要掌握書法的精髓,還得懂點“小學”,知道常用漢字的初始意義。教這種書法課的老師,須有極深的古典修養。他大概要出自名牌大學中文系,本身還得是上資之材。喬布斯碰巧遇到了美國當時數一數二的書法教授。如果狀元們不報中文系,未來國內大學的類似專家從何處來?
印度人在為他們的基礎類專業擔心,我們呢?
(景政治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