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隱痛,盡管我沒有親歷地震,但是看到諸多的報道我還是心痛了好久。
生命是如此脆弱,在此刻卻如此堅強。看看那些不言棄的生命,我卑微著,卑微自己的渺小。曾經的自己為了愛情而奔命,為了朋友而負氣,為了生活中無數小小的磕絆而痛苦。其實,面對生命這個大詞的時候才覺得,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意義。原來一切可以如此豁然開朗。也許只有到了這樣的時刻人們才會從蕪雜的生活中露出小小的頭,看看自己的生活。我為自己還有這樣的能力不知道該慶幸還是悲哀。
寫這些東西真是見笑了,希望我小小的感受可以和所有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分享,也和我愛的《視野》分享。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小柯
災難的確讓人驚醒,但愿我們大多數人不只是短暫的頓悟,然后又滑回原來的生活軌道。
——編者語
剛開始關注《視野》就被其“紛呈”與“深邃”所吸引,更因其“好文不貴”而堅持閱讀了無數期,而蘭州大學也成了我向往的學府。名門子弟定是不俗“良將”,從一篇文章可以看出雜志的品位層次,從一本雜志也可以看出編者們的學識修養,而通過這些又不難看出雜志社的根基,《視野》給了我重重震撼,蘭大更讓我向往已久。
可成績的不理想讓我與蘭大的距離更遠了,今天剛發下月考的成績單,讓我痛楚了許久,不知道汗水與成功的化學方程式該如何配。多想有朝一日能昂昂然走進蘭大的校門,走進《視野》,而如今只能希望這些付出的汗水能夠有所收獲了。
——吉林省永吉縣 程化丹
這兒是蘭州大學,《視野》在這兒等著你。
——編者語
工作了,和在學校截然兩種心情,試著以一個成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是發現很累,也許大人都這樣吧,呵呵!尤其是在遠離家鄉的異地,有太多的孤獨和落寞總需要一個出口,而交一個掏心掏肺的朋友似乎也是一個巨大而艱難的工程。于是,我這樣一個本身性格有些孤僻的人,還是選擇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書本之中。
這幾年看了不少書,包括雜志,精神上可以說是不匱乏的,而《視野》給了我很多,不僅僅因為這是我母校——蘭州大學的一本雜志,更因為它的質樸和誠意曾深深地打動了我,和我孤獨的心發生了共鳴,它對我彌足珍貴,正如在沙漠中干渴的人,一滴水對于他的意義一樣。
——蘭州大學文學院 小甘
一個人的成長有太多的沉重,感謝你在孤獨無助的時候這樣地想起《視野》。
——編者語
我相信世間很多東西都是命中注定的,正像上天讓我遇到了《視野》。極少有雜志會得到我的贊賞,而《視野》卻讓我為之瘋狂。也不知自己是怎樣得到2007年12月A那期《視野》的,但我卻因這期雜志與《視野》結緣。也許這就是冥冥中的約定,無須多想。通過五個來月的閱讀,讓我產生了許多想法,這些雜亂的東西還是分點闡述來得清晰。
一、占有欲。每次托人買回最新一期《視野》都會瘋狂地去讀。我喜歡自由,討厭約束與管制,所以我讀文章毫無章法可言,隨手一翻,看到哪算哪,到最后有的文章讀了幾遍,而有的卻依舊陌生。朋友把它借去,當時心中有種被人奪走的感覺,難以名狀。無奈地看著心愛的雜志離去,好長時間無法平靜——思歸、思歸!我的強烈的占有欲!
二、書的生命。書與人一樣,是有生命的。我像呵護心愛的人一樣呵護著《視野》。我怕它在別人手中遭到褻瀆,怕別人不懂它。我每翻一次書都在心中莫名地問一句:“你疼嗎?”
三、幾個字與幾行線。有人讀書喜歡隨手標記幾段話,寫幾行字,自己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但一次當我提筆時卻陷入了一種矛盾之中。劃,意味著心中情感的一種外在表達;不劃,那就是保持一片尚未涉足的意境。我思考了良久,口中念念有詞,心中卻是一片茫然。最后一咬牙、一狠心,下筆。原因很簡單——總要給自己和文章一個交代。
所有一切都緣自愛,緣自命中注定的我與《視野》的完美邂逅。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第一中學李增泉
這個粗俗的時代,很少見你這樣對文字惺惺相惜的人了。不過,分享,尤其是分享好東西更是一種美妙的事。
——編者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