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十日游的下一站,是到素有童話王國之稱的丹麥。這個北歐小國因為有了安徒生這位童話大師,使得這個國家到處彌漫著浪漫而神秘的氣息。
旅行團安排了哥本哈根當地的一位導游來接站,他是個滿臉絡腮胡子的中年男子,人很隨和,中文也講得很流利。在去酒店的巴士上,他給我們介紹當地的各種美食,還有車窗外的宮殿、廣場和港口。最后他非常自豪地問我們:“女士們、先生們,每年來丹麥旅游的客人有幾百萬,你們知道來丹麥哥本哈根旅游的人最想去看看什么嗎?”這個簡單的問題當然難不倒我,我興奮地搶答:“海的女兒,小美人魚!”導游先生樂呵呵地點頭:“小伙子,你說對了,凡是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旅游的人都要去看看小美人魚雕像,這個甘于為愛犧牲的 ‘海的女兒’打動了千百萬人的心。”
“也許你們下次再來哥本哈根,就不一定能看到小美人魚雕像了!”當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童話世界里的時候,導游先生卻有些傷感地感嘆。大家紛紛猜測原因,他也不回答,只是說:“今天大家都累了,明天我再給大家詳細地講解吧!”帶著困惑,車子很快到了酒店,看來我們的丹麥之行注定要在童話般的想像中開始。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出發去看小美人魚雕像。巴士穿梭在哥本哈根漂亮整潔的大街上,我們接著昨天的問題,都有些迫不及待地問導游:“導游先生,小美人魚雕像到底怎么了?”導游先生看著急切的我們,臉上的表情似乎有些復雜。“女士們、先生們,首先感謝大家對小美人魚雕像的關心!這座雕像由丹麥著名雕塑家愛德華·埃里克森花費一年多的心血創作完成,雕像高1.6米,從1913年起就坐落在朗格寧海濱的一塊巖石上。雕像離岸邊很近,人們只需踩著石頭,就可以去觸摸她和她合影。可是總有那么一些喜歡搞破壞的家伙,他們讓我們可愛的小美人魚兩次遭遇斷頭的命運,手臂也被砍斷過,還有幾次小美人魚被潑了一身油彩。如今,作為該市標志性建筑的美人魚雕像要搬遷了!哥本哈根市道路與園林管理局發言人約翰·佩普宣布,為保護美人魚雕像免遭破壞,政府計劃把她向大海深處再移幾十米。”導游先生說到這里長嘆了一口氣,“也許你們遲來幾天,就只能隱約遙望那座美麗的雕塑了,而風高浪急的時候也許你們根本就看不到她,那將是所有來哥本哈根旅游者的遺憾!”
車廂里顯得有些沉寂,我有些忿忿地感嘆:“看來這些游客的素質真不怎么樣!”大家也開始隨聲附和。導游先生卻微笑著告訴我們:“小美人魚要搬家,你們中國游客也得承擔不少責任呀!”正當大家面面相覷的時候,導游先生的聲音又響起來:“朗格寧海濱到了,我們下車看看就會明白了。”
在見到小美人魚雕像的那一刻,人們早就拋卻了心頭的困惑,大家歡呼雀躍地踩著石頭奔向心儀已久的“海的女兒”,光影交錯間,人們仿佛沉浸在美妙的童話世界里。我遞過相機,請求身邊的導游先生給我拍張照片。拍照的時候,他一再向我擺手要我朝中間站,我有些困惑,站到中間不是擋住了美人魚雕像嗎?他走到我身旁指指我身后:“我覺得這些東西留在照片里不好!”我順著他的指點回頭看,卻有些驚訝地發現,小美人魚雕像的底座上竟然刻著許多“××到此一游”的漢字。那一刻我尷尬地望著這些仿佛是注冊了中國專利的句子,終于明白了導游先生先前在車上說的那句話的含義。
站在朗格寧海濱,回頭望著哥本哈根這座美麗的城市,此刻的我感慨良多。想不到代表中華文明符號的漢字卻遠涉重洋,如此卑劣地踐踏在另一種文明的軀體上。回到國內,眼前經常浮現那位導游先生深深感嘆的表情,想到來自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舉止已成為哥本哈根永遠的痛,我的心情有些沉重。
(汪新才摘自《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