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說,個人對“心靈雞湯”之類的東西一直沒有好感。長期以來的閱讀口味告訴我:那是快餐的、通俗的、大眾的、一次性的、煽情的、復制的、瑣屑的、虛假的……長久以來無論中西,被認作或喜歡以“精英”自詡的人,大多持有這樣的看法。事實上,還可以找出很多“心靈雞湯”的同義語:肥皂劇、好萊塢大片、于丹講論語。
必須承認,這些看法有它的道理。自己似乎也正是嚴肅思考后才認同,才對“雞湯”敬而遠之的。但最近。發現心底不敢那么肯定了。
引發懷疑是因為一本書,我不確定它是否屬于“心靈雞湯”。這是一位叫做拉金(Alan Lakein)的美國人寫的,關于“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它具備了暢銷勵志“雞湯”所應該具有的一切元素:小開本適合放入口袋;醒目的標題、簡短的段落、不斷的分行,適合隨時隨地隨處開始的閱讀;當然還有神乎其神的名人推薦,對作者和內容的誘人廣告……
讓我接近它的緣由不是這些,而是自己的生活。忽然發現,一段時間以來整天處在疲于應付中,所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但是由于時間的擠迫,這些喜歡的事情已是索然無味。知道一定在時間安排上出了問題,于是搜索一圈遇見了這本書。
所有的病人在聽到醫生準確地描述出自己癥狀的時候都會充滿欣喜。這本書給人的助益還不止如此。比如它說,“除了做A級活動(對我們人生目標最重要的具體行動),其他的都是浪費時間”;“有些事情做了不如不做”;“每件事情只能做一次”;“不要在完成很多瑣事上找成就感”;“不要為不能完成的任務而焦慮”等等。試著做了做,情形果然改善多了。當然。改變遠非如此簡單。想通這些極簡單的道理不難,但要結合自身情形行動起來,一需認真,二需意志,而且還不能教條。
這里我真正想說的,不是這些,而是很多時候我們的一種傲慢的態度。如何掌控時間,如何安排生活,——這也算知識?也需要學習?很不幸,對我們絕大多數人而言,的的確確需要認認真真地學習。即使你的領悟協調統籌能力出眾,看看別人系統的說法,也只會讓你如虎添翼。知識就是這樣,它升華了眾多人艱苦的摸.索和共通的經驗。
回到“雞湯”。其類三千,其味各異。如果以一種傲慢的態度一概拒之千里。也許,你會錯過身體里特別需要的一種營養。畢竟,所有的知識,再高深美妙,也都不是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