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擲萬金:
喜得絕妙神仙卷
1936年,徐悲鴻在香港辦畫展時受到作家許地山的熱情接待。許當(dāng)時任香港大學(xué)中文學(xué)院主任教授,他安排徐悲鴻住在家里,還在香港大學(xué)舉辦了他的畫展。
一天,許地山忽然問徐悲鴻要不要搜集中國古字畫,酷愛中國書畫的徐悲鴻立即表示出很大的興趣。許地山說德國有位馬丁夫人,家里藏有一批古字畫。原來,這位馬丁夫人的父親生前曾經(jīng)旅居中國多年,搜集了不少中國古代書畫,頗引以為豪。這些被他視為家寶的東西后來留給馬丁夫人,由于她不懂中國字畫,便束之高閣。研究宗教哲學(xué)的馬丁夫人在一次旅港之際偶遇許地山,兩人遂成為同行知己。在一次偶然的閑談中,她提出請許地山為她收藏的中國古字畫尋求買主。
許地山覺得鑒定這批古字畫非徐悲鴻莫屬,徐悲鴻也欣然同意。經(jīng)過聯(lián)絡(luò),馬丁夫人全家到香港旅行,把那批中國古書畫全部帶到了香港。馬丁夫人十分熱情地把徐悲鴻接到自己的住處,打開所有的箱包讓徐悲鴻挑選字畫。
在多幅沒有落款的普通字畫中,徐悲鴻獨具慧眼,捧起一幅古卷凝神不語,看著看著,忽然起身對馬丁夫人說:我要這一幅,我只要這一幅。馬丁夫人有些吃驚地望著他,建議他再看看尚未翻完的。徐悲鴻搖搖頭,將隨身所帶的1萬元現(xiàn)金掏出來,又從自己所展作品中選出7幅精品一并推到馬丁夫人面前。馬丁夫人從徐悲鴻急切的情緒里悟出了此古卷的價值,又有些舍不得了。
許地山說,徐悲鴻的這7幅作品都是精心創(chuàng)作的佳品,并帶她到香港藝術(shù)品估價委員會進行了作品估價,馬丁夫人這才愉快地接受了這筆交易。
這幅古卷就是以后徐悲鴻形影不離的《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線條優(yōu)美飄逸,意境深邃遼曠,令人遐思萬千。在深褐色的絲絹上,87個襟飄帶舞的人物全用白描手法,整幅畫卷看起來卻滿紙生輝。畫無落款,但徐悲鴻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的藝術(shù)絕品。那近于縹緲的畫面意境使他日夜觀摩,興奮不已。他精心地刻了一枚“悲鴻生命”的印章,鈐于畫側(cè),足見畫卷在這位藝術(shù)大師心中的地位。
有驚無險:
“神仙”安然在肩頭
1937年春,徐悲鴻返回南京。恰巧張大千由北平來南京籌備全國美展事宜,此時,黃君璧、謝稚柳等人也在南京,他們把酒暢飲,會聚一堂。此間,張大千、謝稚柳等人還前往徐悲鴻的住處觀看了《八十七神仙卷》。張大千見卷后大吃一驚,嘆為觀止,稱這幅當(dāng)時國內(nèi)惟一見到的唐代人物畫卷有“吳帶當(dāng)風(fēng)”之感,極有可能是畫圣吳道子的真本,謝稚柳等人也表示贊同。自己的珍藏,被同行好友贊賞品評,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尤其對于愛畫如命的徐悲鴻來說,這使他更加珍愛《八十七神仙卷》。
1938年秋,徐悲鴻接到了印度詩圣泰戈爾之約,到印度國際大學(xué)講學(xué)。他決定早些上路,以便利用途經(jīng)香港的機會,讓中華書局把《八十七神仙卷》精印下來,以利保存。10月,徐悲鴻自重慶出發(fā),路過廣州時,正趕上廣州淪陷。他帶著畫在西江漂泊了四十多天才抵達(dá)香港。到港后,他直奔中華書局,把重新裝裱、作了題跋的《八十七神仙卷》交由中華書局采用珂羅版精印。可是由于在西江耽誤了時間,行程緊迫,徐悲鴻不久就前往新加坡了。行前,他把《八十七神仙卷》鄭重地交由香港銀行保存。
徐悲鴻前往新加坡是為了在那里舉辦畫展,以籌款捐獻(xiàn)祖國抗戰(zhàn)。1939年春,畫展在新加坡舉行,可他總是不放心古卷,常夢見古卷再遭厄運。于是,他又讓人迅速取回……
失而復(fù)得:
盜畫原來是“將軍”
1942年徐悲鴻漂泊在云南,有一次到昆明辦義展。
當(dāng)時昆明雖然未遭淪陷,但敵人的轟炸機卻天天光臨,人們每天都要幾次鉆防空洞。5月10日這天,又傳來防空警報。徐悲鴻迅速把即將展覽的箱裝作品堆于寓所,匆匆鎖了門便到樓下躲進了防空洞。待到防空警報解除之后,當(dāng)徐悲鴻鉆出防空洞急匆匆奔到樓上時,駭?shù)盟康煽诖簦壕尤挥腥嗣爸罩姓◤椂活櫍藖y把寓所門鎖撬開。
徐悲鴻急忙闖進屋內(nèi),經(jīng)清點,發(fā)現(xiàn)30幅參展作品丟失,徐悲鴻幾乎暈倒。他驀地想起《八十七神仙卷》,便瘋一般地跑到內(nèi)室去看,果然,古卷不翼而飛,徐悲鴻撲通倒地……
1944年初夏,中央大學(xué)藝術(shù)系的學(xué)生盧蔭寰女士告訴徐悲鴻,她丈夫的朋友領(lǐng)她到一位初識的人家中,發(fā)現(xiàn)有一幅古卷與老師丟失的很相似。
徐悲鴻簡直驚呆了,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詢問了有關(guān)細(xì)節(jié)詳情,終于斷定它就是那幅令他朝思暮想、夢繞魂牽的《八十七神仙卷》。他興奮得幾乎要立即飛往成都,但又怕自己親自前往嚇著藏匿古卷的人……
就在他愁眉不展、焦灼不安的時候,一位自稱姓劉的將軍來拜訪他。這位劉將軍是徐悲鴻在新加坡辦畫展時認(rèn)識的,他也稱在成都發(fā)現(xiàn)了《八十七神仙卷》,并拍胸脯說他可以萬無一失地討回古卷,但要花一些費用。徐悲鴻當(dāng)時就塞給他2萬元。幾經(jīng)周折,《八十七神仙卷》終于被劉將軍帶回來了。古卷除了“悲鴻生命”印章及裝裱時的題跋被挖割去之外,畫面依然如故。徐悲鴻激動不已,潸然淚下。
他十分感激劉將軍,先后給了劉將軍20萬元現(xiàn)金和十多幅作品用以贖回古卷,事后又多次不惜贈畫。
事情到這里似乎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不料數(shù)年后當(dāng)劉將軍的真名——劉漢鈞被人們知曉后,有人指出劉漢鈞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騙子。
原來,當(dāng)年在昆明的警報聲里盜取古卷的正是這個“劉將軍”劉漢鈞。劉漢鈞在新加坡與徐悲鴻有過一面之交,從別人口中確知徐悲鴻藏有一幅唐代人物古卷,價不可估,遂萌貪心。他一路尾隨徐悲鴻一行回國。當(dāng)時兵荒馬亂,戰(zhàn)火連天,徐悲鴻一行只顧趕路,人困馬乏,不曾料想有人盯梢。但劉漢鈞開始沒有得到下手的機會。
到達(dá)昆明后,徐悲鴻等人安頓下來,劉漢鈞就在徐悲鴻寓所的對面樓里租房住下,每日用長筒望遠(yuǎn)鏡向徐悲鴻的室內(nèi)窺探。
5月10日這天,防空警報聲起,利欲熏心的劉漢鈞見徐悲鴻匆匆下樓進了防空洞,早有準(zhǔn)備的他立即從窗口緣繩而下,在警報聲中沖上樓去,撬了房門,盜走《八十七神仙卷》及30多幅徐悲鴻作品。攜裹而逃。
之后,他帶著徐悲鴻的作品四下流竄,在南洋各地打著義賣籌賑的名義,大發(fā)了一筆國難財。對于《八十七神仙卷》,他更想因它而暴發(fā)。然而四處招搖,終究未達(dá)目的,于是突發(fā)異想打算再將古卷還給徐悲鴻……他自編自導(dǎo)了一場使盧蔭寰女士“碰巧”看到古卷的戲,后來果然如愿以償。
可他哪里能想得到,就在他騙去徐悲鴻20萬元及十多幅作品的第二個月,徐悲鴻患高血壓、心臟病、腎炎,病危住院,竟因為沒有錢無法治療,因為當(dāng)時國民黨中央大學(xué)在他病重后即停發(fā)了他的工資,不予理睬。徐悲鴻新婚不到5個月的妻子廖靜文女士為湊足住院費受盡了艱辛
徐悲鴻明白了劉漢鈞的行徑后,一些義憤填膺的親友建議他不僅要追回?fù)p失,還要對劉漢鈞繩之以法,然而徐悲鴻卻說,無論如何,即使這畫確實是他偷的,他能使古卷完璧歸趙,我也對他感激萬分了。徐悲鴻這樣做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出于他對《八十七神仙卷》異乎尋常的愛。
現(xiàn)在,《八十七神仙卷》保存在徐悲鴻紀(jì)念館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