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語
上漢語課時,老師為了了解一位僑生的中文程度,就問他:“你可不可以說出一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很開心?這個成語中最好能有個數(shù)目字,比如一、二、三、四……”
僑生想了一想,很高興地說:“我知道了,含笑九泉!”
減肥的原因
隔壁小胖終于發(fā)誓要減肥了。
因為,畢業(yè)招聘會上,有人對他說:“哥們兒,讓一下,你擋著我的手機信號了。”
青春的流逝
丈夫斥責道:“你燒的這哪里是青菜?蠟黃蠟黃的。”
妻子立刻回答:“你每天回家這么晚,當然不會知道它們在我的鍋鏟上也曾經(jīng)‘青春’過。”
并非個別
年輕小伙:“爸,我聽說在個別國家的某些地方,男人在婚禮舉行前不知道妻子是什么樣子。這是不是真的?”
父親:“這種情況在所有國家都普遍存在。”
網(wǎng)友的約會
“你昨晚跟網(wǎng)友的約會如何?”
“太恐怖了!他居然開他的那臺1932年出廠的勞斯萊斯來接我。”
“酷!那真是太酷了!有什么好恐怖的?”
“問題是他是那臺車子的第一任主人。”
報仇
在馬德里,一場斗牛賽剛剛結(jié)束。在這場比賽中,一位著名的斗牛士受了重傷,他剛剛被抬進醫(yī)院不久,就見他全身多處纏著繃帶又從醫(yī)院走了出來。
“我一定要報仇。”斗牛士向聚集在醫(yī)院門前的眾多崇拜者大聲喊道。然后他開始沿街向前走去,人們緊緊跟著他,不知他要做什么。
斗牛士走進了一家酒館,坐在了一張桌旁,然后吩咐侍者:“給我上兩份烤牛肉,烤得越焦越好。”
虛偽
教師:“卡爾,你能給我說說什么樣的人是虛偽的嗎?”
卡爾想了一會兒,說:“哦,老師,早晨第一個面帶笑容來上學的學生。”
當和尚去了
鄰家女兒要結(jié)婚,可是因為對象不是佛教徒,父親不同意。于是她勸他研究佛學,早日皈依。
過了些日子。父母問起女兒那個對象的近況。女兒說他已經(jīng)信奉佛教了。
“那可以準備結(jié)婚了。”父母說。
“可是……”女兒哭了起來,哽咽著說,“他信得太深,當和尚去了!”
式樣不流行
一位夫人到畫商那里去,想買一幅人物畫。她挑來挑去,總是不滿意。她對畫商說:“畫家畫的女人,為什么多是裸體的?”
畫商說:“穿了衣服,就不方便了。因為過幾個月,這服裝式樣可能就不流行了。”
懂事的兒子
15歲的兒子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媽媽躺在床上。“媽媽病了嗎?”兒子關(guān)切地問道。媽媽點點頭。
“那我背您到廚房去好嗎?”兒子說。
真正的搶劫
兩個強盜撬開時裝店的門,大肆搶劫。
突然,一個強盜驚呼一聲:“天啊!”
“什么事?”另一個強盜大吃一驚,以為是有人來了。
“你看,像這么一件普通的衣服竟然標價30000元,這才是真正的搶劫呢!”
誰更能吹
外國旅游者參觀果園,導游邊走邊吹牛:“在我國,橘子看上去就像足球。香蕉樹就像鐵塔……”說著絆倒在一堆西瓜上。一個果農(nóng)大聲喊道:“當心我們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