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各國紛紛醞釀出臺救市方案應對金融危機之時,中國出臺4萬億人民幣經濟刺激計劃以應對金融危機,這不僅讓亞洲市場興奮不已,也向外界傳達了一個強烈信號——蘇格蘭皇家銀行駐香港的經濟學家本·辛芬德費爾說:“我想,十年后我們回顧這一時刻時會說,就是這個時候。這是真正發生變化的時刻——中國經濟從外向型出口導向經濟轉變為內向型經濟了!”
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出臺后,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擴內需促增長,而北京在繼2006年消費率首次超過投資率之后,今年消費推動再次超過投資推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北京市發改委張燕友副主任透露,今后兩年北京共計劃安排政府投資1200-1500億元,將帶動社會投資1萬億元!
據張燕友介紹,本次以“擴內需、促增長”為目的的政府投資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北京利用本次“擴內需、促增長”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承載能力,增強資源能源保障能力,改善生態環境,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并惠及民生。這方面主要包括: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以每兩年建成100公里、每年至少通車一條線路的進度向前推進,全力確保2009年新開地鐵4條線路,到2010年累計投資900億元,實現通車300公里;加快外部聯絡線和城市路網、公交樞紐建設,重點推進京臺高速北京段、京承高速三期等高速公路建設,提前建成北京市規劃高速公路網;加快建設華能等四大城市熱電中心、陜京三線等輸氣項目和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加快實施11個新城森林公園和綠色走廊等生態項目建設等。
二是在如何拉動產業發展、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方面著力頗多。這主要包括:一方面加大政府貼息和補助力度,重點支持高端產業功能區基礎設施、企業技術改造、自主創新以及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發展,通過貼息和補助的方式,助推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將通過一系列金融和產業支持手段,如推行企業集合債券、擴大中小企業創投引導基金和再擔?;鹨幠?、完善金融要素市場探索、通過政府“首購”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產品推出等,擴寬社會資本的進入渠道和力度,為產業轉型、企業升級創造環境和機遇。
三是對擴大消費、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這主要包括: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兩限商品房建設;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失業保險金標準等調整時間提前到明年年初;積極采取穩定就業措施,加快農村產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村流通領域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國家一些有助于推動消費擴大和消費升級的重大項目在北京落地;加快本市特色消費街區的建設來進一步刺激消費擴大;加大、加快旅游設施建設的力度和速度,提升旅游服務的環境和質量,吸引世界各國、包括全國人民來旅游和消費以及從事各種商務、文化和科技活動。
事實上,北京這項龐大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廣受經濟學家和投資者的歡迎。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就對這個方案給予了肯定。他指出,這個方案統籌了保GDP與促進產業發展的關系,并把擴大內需、改善民生放到了比較突出的位置,為北京的發展注入了長期的活力。相對于其他省市“大躍進”式的投資規模,北京的投資是客觀而理性的。這個投資方案從北京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北京市提前進入小康社會的民生基礎上,與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相匹配的。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提到,如此規模的投資一旦落實,這11200億的投資相當于2007年北京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2.8倍(去年北京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67億人民幣),規模是相當巨大的!按照拉動社會投資1萬億人民幣推算,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的比例是1:7(一份政府投資拉動7份社會投資),與通常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拉動1:3來算,他認為北京的經濟是樂觀的。
在此之前,《財經》曾經對全國8個省市投資藍圖做過估計,沈明高提到,即使這是未來兩年實際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對GDP的拉動作用也是巨大的!而此次1200-1500億投資保守估計至少能拉動北京GDP增長6-8個百分點,對經濟拉動是不言而喻的!
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在采訪中表示:亞洲金融危機時候,由于中國加大投資,中國經濟加快了3年,此次金融危機把中國過去壓制的投資提前釋放出來,可以加速中國經濟10年發展!而北京作為技術創新的中心,是服務導向性的經濟體,北京應該加大對高端產業的扶持力度,以期在高端產業占據戰略高地。
采訪中,越來越多的聲音表達了希望借助此次投資機會促進如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一些高端產業快速發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