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高新區”“全國首批向APEC并放的科技工業園之一”、“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建園十余年來,豐臺科技園已然在全國高新區內擁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更加為投資者所關注,更能形成科技園品牌優勢的,是豐臺科技園的另一個定位——北京市新興的總部經濟聚集區。
如今,在“總部經濟”全國開花的形勢下,在全國率先倡導發展“總部經濟”的豐臺科技園提出,要打造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高技術服務總部區,不但要把總部經濟做精做專,還要通過大力發展高技術服務業,邁上高端產業發展之路。
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西南四環外的總部基地,五年前還是一片曾經沉寂的土地,而如今,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聚集了300余家國內知名企業,首創中國總部經濟概念的高科技園區已拔地而起。
目前,總部基地西區已入駐近300多家大中型成熟企業;總部基地東區部分總部樓已開始招商;瑪雅大酒店、總部廣場、總部官邸、總部購物中心等各種配套與服務正在進一步建設當中。眾多上市公司、國資委企業和外地進京骨干企業聚集在總部基地,其中北京以外的企業約占40%以上,有許多企業是國內甚至國際同行業的佼佼者,被稱為是市場中的“隱形巨人”。
如今,在總部經濟的推動下,豐臺區原有的航天科技、軌道交通兩大傳統產業已成為科技園區的主要產業集群并被賦予了新的活力。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業和新材料產業四大新型產業也日漸茁壯。
豐臺科技園已成功搭建起總部企業聚集的平臺,但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總部企業中甄別遴選到更有價值的企業?如何在“總部經濟”這一大的范疇中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發展業態?深耕這塊肥沃的“土地”已是當務之急。
在11月4日召開的“奧運經濟——豐臺科技園項目專場推介會”上,豐臺科技園一舉推出了總部基地國際化新區、國美廣場、托普科技園、東區三期、西區五大重點項目,為投資人捧出了奧運后豐盛的商機大餐。
奧運落幕,卻拉開了奧運會后北京新發展的序幕,商機無限。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市經濟總量將突破萬億大關,人均GDP將超過8000美元,提前實現翻番目標,北京的市場商機依然廣闊。
奧運之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戰略取向和總體目標,北京將堅持走高端產業發展之路。
豐臺科技園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孔令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豐臺科技園將在奧運之后著重發展高技術服務業,實現由總部基地到高技術服務業總部區的提升和轉變,高技術服務業將推動豐臺科技園邁上更高的臺階。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首次提出將高技術服務業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并對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專門進行了部署。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預計,到2010年我國高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2萬億元。
高技術服務業將成為園區騰飛的翅膀。2007年上半年,中關村園區以“智造”為主的高技術服務業總收入首次超過制造業。今年1—5月,中關村高技術服務業總收入1834.6億元,同比增長36%;制造業總收入1522.7億元,同比增長9.1%。高技術服務業的增速遠遠高于制造業,總收入已超過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的崛起標志著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正在向高端升級。
總部經濟理論的提出者、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認為,豐臺科技園在原有總部基地的基礎上向高技術服務業發展,是將新的產業形態與園區資源緊密結合起來的思考結果,是一種創新。他相信,在兼收并蓄的互動關系中,總部經濟將更加符合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高技術服務業總部區將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產業是北京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路,也是中關村未來產業結構進一步升級的重要方向。作為中關村“一區多園多基地”重要組成部分的豐臺科技園,顯然是把握住了這一機遇,高技術服務總部區的全新定位將帶領豐臺科技園再次搶占總部經濟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