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科技園作為中關村最早成立的三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已成為北京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其率先倡導的“總部經濟”發展模式更是在全國一炮走紅。奧運之后,豐臺科技園提出了打造最具活力的科技型總部經濟區的戰略設想,并提出了較為完善的發展規劃。由總部基地到高技術服務總部區,豐臺科技園將實現怎樣的產業跨越?日前,本刊記者專訪了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管委會主任孔令斌先生。
《投資北京》:作為北京市重要的產業功能區,豐臺科技園自1992年正式啟動建設至今,主要取得了哪些發展成就?
孔令斌:依托豐臺區優越的投資環境,豐臺科技園作為豐臺區重點建設的功能區,已成為中關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和北京知名的總部經濟聚集區。
通過多年的發展,完成了2.89平方公里土地的開發,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創立了“綠色服務”品牌,吸引了3500多家企業入住,集中了國內知名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國內外上市公司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總部產業聚集效應充分展現。主要經濟指標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僅2007年,豐臺科技園就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000億元,上繳稅費25億元,在建成區不足豐臺區1%的土地上,對豐臺區財政的貢獻已接近1/5,成為了豐臺區經濟發展重要的支柱,成為了北京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
2007年,科技收入和稅費總額在中關村“一區十園”中居于第三位,建成區域每平方公里產出也居于前列。今年以來,入駐企業又取得豐碩成果,前三季度,實現技工貿總收入和上繳稅費同比分別增長了30.3%和35.6%。在園區安家的企業達到291家,新增注冊資金43億元。其中,注冊資金超過億元企業6家、千萬元以上企業25家。
《投資北京》:在產業發展空間方面,豐臺科技園是如何科學合理布局的?
孔令斌:豐臺科技園規劃總面積8.18平方公里,包括東區4.01平方公里、西區4.17平方公里以及沿西南四環的科技一條街,呈“兩區一街”空間布局。
東區4.01平方公里分三期開發,其中一期規劃占地1.24平方公里,1992年啟動,已全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入駐了北京動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白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以管理、研發、生產為主體的重點企業。東區二期占地1.65平方公里,以組團式大項目實施開發運作,主要由總部基地、鵬潤國際時尚中心、總部國際、托普科技園等四個項目組成,已建成77萬平方米,吸引了中國建龍鋼鐵、中國誠通集團等一批重點總部型企業入駐,成為園區發展總部經濟的主要區域。園區目前正在推動東區三期與西區的建設,這兩個區域是園區未來發展的新區,是重要的產業拓展空間。科技一條街全長12公里,包括17棟孵化樓,近22萬平方米的孵化面積,是園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重要的空間載體。
《投資北京》:豐臺科技園在全國率先倡導發展“總部經濟”,并且是北京市發展總部經濟的重要實驗基地,其發展思路是什么?目前發展情況如何?
孔令斌:2002年,豐臺科技園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發展“總部經濟”的設想,當時主要是為了避免園區發展大型工業的劣勢,并為總部經濟模式量身打造了總部基地。
總部基地以其規模化、生態化的規劃型態,迅速成為了全國知名的發展總部經濟的項目,總部基地共計建成303幢總部樓,吸引了國資委一二級企業19家,上市公司10家,外地進京骨干企業15家,包括中華通訊、中國誠通、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建龍鋼鐵集團等。入駐企業已超過200家。園區已成為大型企業決策管理中心、科技研發中心、市場營銷中心、資本運營中心四大中心,成為了承接北京市老城區企業轉移和北京市外企業進京的重要陣地。總部經濟、總部基地影響全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包括中央和北京市、上海、天津、武漢、成都、廣州、濟南、重慶等各個地區的領導,都到園區調研了解發展總部經濟的情況。
豐臺園按照打造總部經濟區的整體思路,始終致力于建設創新活躍、要素集中、經濟發達、區域和諧的北京最具活力的科技型總部經濟區,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優化升級。總部基地以吸引企業總部為特色,總部經濟特征進一步顯現。目前,豐臺科技園已發展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最知名的總部經濟聚集區。
《投資北京》:豐臺科技園提出打造高技術服務總部區的初衷是什么?是否具有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基礎和優勢?
孔令斌:近年來,我國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區域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專業分工不斷細化與深化,逐步形成了一個人才密集、知識密集、附加值高、低能耗、支撐并服務于經濟、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高技術服務體系。高技術服務業符合北京市產業向高端升級的發展方向,可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以高新技術、科技服務業、總部經濟為基礎,豐臺科技園將奧運之后的產業定位為高技術服務業。圍繞這一定位,我們將在園區東區三期打造國際知名的高技術服務總部區,為北京、豐臺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承擔更重要的使命:成為豐臺區域創新增長極、現代化新城樣板區;成為首都總部經濟、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成為中關村建設中國創新中心、全球新興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豐臺科技園發展高技術服務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產業發展優勢。近幾年,豐臺科技園高技術產業整體發展迅猛,主導產業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和新材料、新技術等八個領域。目前,園區企業共計35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到2564家,高技術服務業發展迅速,總收入已占園區經濟總量的50%以上,成為強有力的支撐點。
二是科技創新優勢。經過多年的培育與發展,豐臺科技園的區域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目前已有國家級與部市級研發中心15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一批園區企業參與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航天時代公司參與了嫦娥工程的技術攻關,航天海鷹集團的火炬燃燒技術解決了奧運火炬登上珠峰的難題,通號集團等參與了青藏鐵路重大工程建設。
三是總部經濟優勢。以航天軍工、軌道交通、工程服務總部為代表的總部經濟日益凸現,成為園區最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文化創意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在園區也呈加快發展的勢頭,產業融合和產業聚集能力大大增強。
在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為主的產業功能同時,東區三期將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功能,著力推進配套服務功能檔次提升,建立與總部經濟相適應的高端服務功能,主要包括高端商務服務和現代化城市服務。大力發展金融、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建立和完善孵化、加速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營造良好的生態型商務環境,建設城市現代商業、租賃性公寓、城市現代休閑娛樂等城市服務功能,形成對企業總部的強大區域吸引力。
圍繞園區產業和功能定位,我們將重點引進大型企業總部、運營管理中心,適當引入部分應用型研發設計企業,凡屬于有成長性的高技術服務類企業均可進駐。
《投資北京》:豐臺科技園下一步打造高技術服務總部區的設想與規劃有哪些?
孔令斌:豐臺科技園下一步的發展,將圍繞總部經濟和科技產業的發展,提升園區產業結構,優化投資服務環境,以科技、生態、活力為主題,形成北京南部新型的總部經濟和高端產業的聚集區。
擴大產業空間。園區下一步要實現總部基地120萬平方米、托普科技園35萬平方米、總部國際二期10萬平方米、鵬潤國際時尚中心56萬平方米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完成,全面推進三期和西區建設,把三期建設成為北京南部的高端產業區。西區建設成為新型的生態科技園。
優化產業結構。在保證高新技術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和創意產業加快發展,由一業支撐向多業并舉轉變。用政府和市場兩支手,做好項目空間的招商引導工作,完善招商信息互動平臺。加強園區與項目的招商合作,突出對重點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集團、上市公司和外資企業的招商。
深化發展環境。在目前全國高新區政策優勢減弱的情況下,加大建立符合園區特色,符合總部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政策、服務和管理體系。我們將深化園區目前的六大政策體系、六大服務體系和六大管理體系建設,推進創新園區、和諧園區、文化園區、品牌園區和開放園區建設。
到2011年,我們爭取引入超過500家總部型企業,技工貿總收入達到2300億元,對豐臺區財政的貢獻將達到25%,聚集約10萬名高端人才,在北京市城市功能區中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