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提出對藥品保險包裝等相關問題的處理原則和解決方案。方法:通過案例對藥品保險包裝的涵義、監管法規、技術及對藥品安全性的影響進行辨析和界定,對藥品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結果與結論:藥品保險包裝對于消費者用藥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進行規范化管理。
關鍵詞 藥品安全 保險包裝 顯竊啟技術
中圖分類號:R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08)12-0539-03
藥品質量安全不僅包括藥品本身安全性,也包括藥品的包裝和使用安全。國內制藥企業在設計藥品包裝時,關注焦點主要放在包裝材質的相容性、穩定性試驗以及包裝外形設計是否吸引消費者注意等方面,而很少關注藥品的保險
包裝問題。
1 案例
1982年,強生公司(Johnson Johnson)生產的泰諾(Tylenol)膠囊被人為注入氰化物,前后造成7人死亡。泰諾作為不含阿司匹林的止痛藥,市場占有率高達3成以上,是美國8成民眾的家庭常備藥物。因此該事件立刻成為焦點,在全美國引起恐慌。即使在調查后發現泰諾致死是惡意人為因素所引起,與泰諾的生產質量并無關系,但強生公司還是第一時間在美國進行召回,并在承受巨大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研制了防止藥物改裝的新藥物包裝[1]。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泰諾事件” 反而促進了美國藥物包裝的改革以及保險包裝法令的出臺。
2 藥品保險包裝的發展歷程
2.1 藥品保險包裝法律界定
美國cGMP對藥品保險包裝(tamper-evident packaging)的定義為:“保險包裝是內有一個或多個指示物或障礙物的藥品包裝。若缺損或失落,能適當地給顧客提供已發生破損的明顯證據。如果要便于發現包裝破裂或被開啟,則要求此包裝在設計上應有特色(特指包裝不能用一般的通用材料和加工工藝來復制,例如噴霧產品容器)或使用一個或多個有鑒別性的指示物或障礙物加進包裝內(例如圖案、名稱、注冊商標、標識或圖畫等)。”顯竊啟標識(tamper-evident)是指:“如果包裝破裂或被開啟,此類標識能夠提供可見的證據表明容器或包裝被觸動過。”簡而言之,保險包裝要達到的目標便是讓使用者能夠肉眼判斷藥品包裝的完整性。
2.2 發達國家對保險包裝的監管
美國在泰諾事件后迅即立法以保證OTC藥品采用保險包裝,明確規定1984年是所有OTC和化妝品采取該措施的最后期限。美國監管當局對于保險包裝非常重視,這可以從cGMP對制藥企業的強行規定看出:“一種零售0TC藥品(皮膚科藥、牙粉、胰島素、喉片除外)沒有包裝在保險包裝內或沒有適當的標簽屬摻假藥或者貼錯標簽。”美國FDA也在包裝指導原則中對包裝封閉性部分明確提出了保險包裝的要求。
澳大利亞于2003年出臺了治療用物品保險包裝的法令,要求采用由治療用物品管理局代表工業內閣危機控制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治療用物品保險包裝的良好行為規范的文件(2003年)作為澳大利亞治療用物品的強制性包裝標準,也就是說那些可以買到的(無限制的)、向公眾出售的治療用物品(藥和醫療設備)或出售的非處方藥應遵照該包裝標準使用保險包裝。
2008年3月,歐共體就擬議中的反假藥措施(旨在修正歐盟相應的法律法規)發起了公眾咨詢活動。這些改革的實質性要點,旨在解決包裝和相關供應鏈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建議措施要求對所有產品采用保險包裝,使用顯性和隱性驗證功能,通過一個統一的編碼標準在某個包裝級別上加強產品的標識。
目前的趨勢是各發達國家或地區陸續出臺各自的保險包裝的法規文件和標準,不斷完善對包裝安全性的監管要求,對保險包裝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要求應用保險包裝的范圍不斷擴大,從OTC逐步發展到所有的藥品。
2.3 保險包裝技術的發展
自泰諾事件后,由于發達國家政府的監管加強,保險包裝得以迅速發展。隨著保險包裝應用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顯竊啟技術發展迅速,現在國際市場上應用較廣泛的包裝大致可歸納成以下8種類型:1)薄膜裹包——包括全面融合裹包、收縮裹包、拉伸裹包和貼體裹包幾種形式;2)泡罩包裝——有泡眼包裝、淺盤包裝和蛤殼包裝等;3)報警信號式包裝——利用現代科技使竊啟后的包裝容易被識別出來,這樣的材料有可變色的塑料薄膜、新型的光纖封條以及含有某些化學物質的特殊材料;4)可破壞蓋——有斷開式蓋和真空蓋兩種形式;5)瓶口封閉包裝——通常分為內封式和軟蓋式;6)收縮箍套;7)全封閉容器;8)膠帶密封[2]。在這些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嘗試采用一種新的保險包裝時會引來業內廣泛的探討和爭議,這樣不斷推陳出新,使得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藥品保險包裝有效性得以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也越來越得到保證。
3 我國藥品保險包裝現狀分析與對策
3.1 保險包裝的法律法規
到目前為止,我國對包裝的安全性強調得不多,對藥品的保險包裝幾乎沒有關注。《藥品管理法》中對于假藥的界定,涉及到包裝的僅僅提及標簽內容“所標明的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在劣藥的界定中提及“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未經批準的”屬于劣藥,假劣藥的定義都并未涉及包裝設計的安全性以及顯竊啟標識。《藥品包裝用材料、容器管理辦法》與《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管理辦法》當中也并沒有保險包裝的相關規定。由于立法工作缺少預見性和超前性,必定會給藥品的使用安全帶來隱患。
目前,在國際上,保險包裝不僅是作為保護公眾用藥安全的強制性措施,而且已經成為藥品質量特性確認的一個重要方面,成為國際醫藥貿易中包裝規范的一個通用規則,我國政府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藥品監管部門應當及早地制定保險包裝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以適應藥品安全需要。
3.2 企業應用技術與管理
雖然沒有出臺有關保險包裝的法律法規,但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國內仍然有不少企業采用了保險包裝,不過所采用的顯竊啟技術較為單一,最為常見的是箔復合膜和泡罩包裝這兩種。箔復合膜通常用于塑料瓶口或管口,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但是此類密封能否具備顯竊啟標識作用,在國外一直存在爭議,因為患者直到開蓋后才能看到隔膜,銷售時無法看到。而泡罩包裝作為顯竊啟標識也因外包裝缺乏顯竊啟功能存在很大隱患。其他的顯竊啟技術如PVC收縮箍套或普通膠帶密封,極易被仿制,在國外已經很少使用。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還很不充分,消費者對商品鑒別能力有所欠缺以及維權意識、安全意識還很淡薄,不可能也不會對藥品包裝尤其是安全包裝提出過多的要求,這就使得那些不采用保險包裝的藥品乃至包裝安全有嚴重缺損的藥品給消費者造成損害。
國內藥品生產企業應該認清保險包裝發展的趨勢,并積極應對,對保險包裝問題進行長期細致的考慮,結合產品特點采用行之有效的顯竊啟技術。箔復合膜仍然是前景好的密封材料,企業可以在此基礎上再選擇一種顯竊啟標識使用于外包裝上,如將塑料瓶蓋做成可破壞蓋或者增加撕拉環。膠囊劑的泡罩包裝應該在外包裝上再增加標識,可以應用薄膜包裹或者是盒口帶有企業特征標識的密封。如果采用金屬蓋,應該通過專門的夾子或點焊固定。采用環的設計時,可以在環的底部安放一層隔膜。
此外,保險包裝作為藥品形象的一部分,體現出監管者和企業為保障藥品包裝安全所做的積極努力,應廣泛宣傳,讓消費者了解并進一步地熟悉保險包裝。“泰諾”事件后強生公司積極向公眾介紹新包裝,兼之加大宣傳力度,使得保險包裝成為美國患者在購買OTC藥時熟知的規則。企業應在標簽中加以說明,讓消費者非常明確,開啟藥品包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是否采用了顯竊啟的技術以及顯竊啟的標識密封情況。如若包裝有缺陷,應懷疑該藥品曾被開啟過,并拒絕接受該藥品。
3.3 保險包裝的驗證
保險包裝的設計是否充分、是否有效,是制藥企業需要驗證的問題。澳大利亞的治療用物品保險包裝指南要求企業做保險包裝的驗證,以證明其保險包裝的特征確實能達到預期結果。除了需完成與保險包裝特征有關的挑戰試驗,還需要驗證如下因素:設計圖的調整、溫度的影響、塑料的級別、扭矩、供應商確認等。對于驗證過程本身來說,應該考慮公差的挑戰程度、時間間隔、失敗的接受程度、樣本大小等因素。
同時應當注意,預確認應該在包裝的設計階段就做好。驗證與確認的書面記錄應當妥善保存,以備提交注冊申請資料和接受審計時使用。
3.4 標簽說明
美國cGMP中規定OTC藥的每個零售包裝,“要求帶有一‘聲明’放置在明顯處,使顧客對包裝的特殊保險裝置有所警覺。此標簽'聲明'還要求放置于適當的地方,當包裝的保險裝置破損或失落時,不受影響。”例如,在帶有一皺縮套的瓶上的標簽“聲明”應寫明“為了保護起見,此瓶頸周圍印有標志”。企業若采用了有特色的保險包裝,一定要在標簽中有明顯的說明,這樣才能起到提醒消費者的作用。若是出口到美國地區的藥品應注意美國FDA對標簽管理嚴格,在美國FDA于2000年發出的一封警告信中提出,鑒別性的顯竊啟標識一定要在標簽中予以說明,且在2000年后不能再使用“tamper-resistant”(防竊啟)而以“tamper-evident”(竊啟標識)代替。
4 結語
復雜的市場環境和充滿變數的流通鏈使得藥品包裝的安全性面臨多種考驗。因惡意目的而在藥品中摻假行為普遍存在,利益的誘惑使得“回爐藥品”屢禁不止,“泰諾事件”等悲劇也極有可能重演。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一旦類似的事件發生且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召回會使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破產。從患者的角度講,他們購進的藥品因為包裝設計的不充分、不安全而增大了風險,會使生命與健康受到威脅。
藥品包裝系統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國際制藥工業界也不斷發生內部變革,更加注重細節,增加投入,以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因此,藥品安全性以及包裝安全性方面的標準不會降低,只會呈現出不斷提高的趨勢。在此情況下,保險包裝是需要不斷加以考慮的因素。雖然從經濟和技術角度來講,完全的防止竊啟的包裝要求難以實現,但是顯竊啟標識對于藥品來說是可行而且合理的。監管當局應要求企業至少應該對自己的產品應用一個有效的顯竊啟標識,并應鼓勵企業采用更多、更有效的竊啟標識。
醫護工作人員和公眾對產品有信心對于產品的市場發展非常重要,質量合格的藥品,若額外應用了明顯的顯竊啟標識,會提高公眾對產品的信心。特別是國內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面對的是安全意識高的消費群體,增加公眾的信心尤為必要。而當今各發達國家監管方對保險包裝的日益重視也形成了制約中國醫藥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技術壁壘。要通過這樣的技術壁壘,也需要企業更多地考慮有效的保險包裝。
參考文獻
1 本刊編輯部.泰力諾如何度過驚濤駭浪——哈佛商學院醫藥危機公關經典案例[J].醫藥世界,2007,(4):25-27.
2 D.A.迪恩.藥品包裝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421-462.
(收稿日期:200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