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對代謝綜合征患者社區綜合干預的效果。方法:代謝綜合征患者313例分為綜合干預組(164例)與對照組(149例),綜合干預組采取健康教育、改變生活方式、督促就診、督導服藥等措施,對照組接受社會自然干預。1.5年后兩組進行代謝綜合征各組分(體重指數、腰圍、血壓、血糖、血甘油三酯、血高密度脂蛋白)及新發心血管病的比較,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學比較。結果:對綜合干預組干預后,代謝綜合征各組血壓、血糖明顯下降,體重指數、腰圍逐步下降,較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高密度脂蛋白前后比較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甘油三酯下降不明顯。新發心血管病綜合干預組有4例,對照組有6例,無統計學意義;代謝綜合征各組分中3種以上危險因素同時存在者較干預前明顯減少,干預組78例,對照組106例,統計學有顯著差異。結論:社區綜合干預對代謝綜合征患者代謝異常有明顯改善作用,但尚不能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
關鍵詞 代謝綜合征 社區干預 評價
中圖分類號:R58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08)12-0557-03
代謝綜合征是一組包括多種代謝異常的疾病,不僅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而且構成心腦血管疾?。ü谛牟?、腦卒中)的多重危險,增加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和死亡率[1]。目前對代謝綜合征患者尚無公認的個體化治療干預心血管病及心血管事件發病率的報道,因此尋求一種有效、多環節防治代謝綜合征的方法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評估上海市浦東新區周家渡社區代謝綜合征患者的綜合干預效果,為進一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6年6月-12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周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的代謝綜合征患者313例,男97例,女216例,年齡43~79歲,平均65.61±8.26歲。代謝綜合征以中國糖尿病學會(CPS)2004年診斷標準[2]為基本診斷標準,并作適度放寬。代謝綜合征診斷條件:1)肥胖:體重指數(kg/m2)≥25或腰圍男≥90 cm,女≥80 cm 。2)血脂紊亂:甘油三酯≥1.7 mmo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男<0.9 mmoL,女<1.0 mmoL。3)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18.67/12 kPa(或已治療) 。4)血糖代謝異常:空腹血糖≥6.1 mmoL,餐后2 h血糖≥7.8 mmoL 和(或)糖尿病。入選條件:高血壓必備,另3項中至少2項符合。排除標準:1)80歲以上者。2)有腦卒中后遺癥(腦卒中無后遺癥可入選)。3)有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無心功能不全可入選)。313 例患者分為綜合干預組 164例、對照組 149例,兩組的基礎情況比較,具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與監測
由接受統一培訓并經考核合格的醫務人員建立代謝綜合征患者個人檔案,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受教育程度、衛生知識水平、個人史和疾病史。并采用自編患者監測記錄卡,卡中內容包括姓名、年齡、體重、生活方式、運動情況及代謝綜合征情況。每月測一次血壓,每半年測一次血糖、血脂、腰圍、體重、心電圖、腎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全程監測以下并發癥并報告:1)冠心病事件——包括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其他急性冠心病死亡 ;2)腦血管事件——急性腦出血、急性腦栓塞。
1.2.2 綜合干預方法
1)以衛生宣教與健康促進為基礎,認真貫徹執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普及高血壓、糖尿病等知識,定期發放宣傳資料。成立浦東新區周家渡社區代謝綜合征俱樂部,每2月請專家講課,進行健康宣教。
2)與監測及管理對象簽訂干預與監測合同(認知書),保證干預與監測工作順利進行。
3)設專人督導服藥、運動等措施的實施并監測血壓、血糖、血脂、腰圍、體重、心電圖、腎功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檢查等各項指標。
4)以改變社區居民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干預重點,指導采用科學合理膳食,戒煙、限酒、以進食植物性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補充可溶性纖維等。
5)食鹽干預:高血壓患者循序漸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食鹽﹤6 g/d。
6)對于超重/肥胖患者,依據身高、體重計算每天攝入的總熱量及每餐熱量分配,為患者開具個性化處方,控制體重并減少腹部脂肪沉積。

7)運動干預:給予患者運動處方,循序漸進達到中等強度(運動后心率達到最大“220減去年齡的50%~70%”)的有氧運動(快走100~120步/min或慢跑130~150步/min)20~40 min/d,每周4~5次。
8)家庭干預:專人每3月上門進行醫患對話,心理、生活行為干預,健康教育,家庭氣氛干預,藥物劑量干預,鍛煉指導等。
9)藥物干預:設專人進行藥物治療,指導患者規范化用藥,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不同的降壓藥(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降糖藥(磺脲類、雙胍類、胰島素、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降脂藥(他汀類)、減肥藥等,允許多種治療模式。
1.3 統計學處理
全部結果分析以SPSS統計軟件完成,結果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1.5年的隨訪中,失訪者在干預組中有4例,其中3例遷居,1例患直腸腫瘤;對照組中有5例,其中4例遷居,1例患腦腫瘤于2007年4月死亡。新發心血管病病例在干預組有4例,對照組有6例,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代謝綜合征各組分中3種以上危險因素同時存在者較干預前明顯減少,干預組78例,對照組106例,經卡方檢驗,P﹤0.01,統計學上有極顯著差異。
干預組經健康教育、社區宣教,代謝綜合征知曉率從干預前的12%提高到92%, 干預組164例中,吸煙者22例,經干預3、6和12個月,戒煙人數分別減少9例(40.90%)、11例(50.00%)和14例(63.63%);飲酒者26例,經干預3、6和12個月,戒酒人數分別減少10例(38.46%)、16例(61.53%)和17例(65.38%)。其它不良生活方式改變情況見表2。干預組經綜合干預后代謝綜合征部分組分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 討論
上海市浦東新區周家渡社區居民中5種慢性病患病率的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患病率居首位,達17.3%,且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高達31.54%[4]。該社區35歲以上人群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為16.77%[5].代謝綜合癥中的每一項異常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合并多種異常時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更大[6]。本社區因高血壓發病率高于代謝綜合征其它的危險組分,所以高血壓成為入選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必備條件。

對綜合干預組通過社區健康教育、控制飲食、運動療法、心理康復、藥物治療等多種綜合手段,使患者血壓、血糖明顯下降,體重指數、腰圍逐步下降,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高密度脂蛋白前后比較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甘油三酯下降不明顯,與降脂藥只使用他汀類藥有關。心血管發病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由于樣本量過小,造成隨機誤差所致,提示對控制社區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心血管發病率的研究尚需進行更詳盡的設計。從每半年分析,血壓、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不管是干預組還是對照組,半年后都明顯控制,但干預組其后仍能不斷改善,而對照組其后改善就不明顯。關于體重指數、腰圍,干預組隨時間推移逐步收到效果,而對照組前后比較有逐步增加趨勢,這明顯說明了社區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社區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前因后果、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治療手段,使得干預組患者能夠自覺得去配合醫務工作者控制代謝綜合征的各危險因素。盡管如此,干預后的體重指數、腰圍、血糖仍整體超標,說明社區干預工作將是艱巨的、長期性的。
參考文獻
1 魏峰.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跩].山東醫藥,2005,45(25):81-82.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3):156-161.
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0-1064.
4 楊麗萍,等.上海市周家渡社區居民慢性病的調查分析[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3,3(21):22-24.
5 楊麗萍,等.上海市周家渡社區居民代謝綜合癥患病率調查[J].實用全科醫學,2007,5(7):640-641.
6 Muredach P,Reilly,Daniel J,Rader.The metabolic syndrome more than the same of its parts[J].Circulation,2003,108:1546-1551.
(收稿日期: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