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加強安全醫院建設:注重標準化、人性化
記者近日從全國安全醫院和建設標準培訓班了解到,我國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安全醫院建設管理,將醫院建設成為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公共服務場所,并使其成為一個方便、科學、人性化,符合環保、節能、運行費用經濟要求的公共服務機構。
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于德志說,汶川地震集中暴露了過去我國部分醫療衛生機構規劃建設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包括缺乏科學規劃、不按標準建設、施工質量不高、安全管理不嚴等。對此,今后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病人為中心,遵循醫學規律,推進醫院標準化建設,實現安全醫院建設目標。
于德志認為,所謂建設安全醫院,硬件建設是基礎,醫院房屋建設必須安全可靠,符合國家抗震設防等級要求,嚴格執行有關標準,特別是強制性規范要求;安全管理是保障,醫院平時要強化應對突發事件演練,加強安全意識和技能教育,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有效發揮出救治的功能。
針對當前部分醫院存在的盲目追求擴大規模、豪華裝修等突出問題,于德志還表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今后要按照“綜合醫院建設標準”等相關國家標準,經科學論證制定醫院布局、規模等,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流程科學、規模適宜、標準合規、運行經濟”的規劃建設要求,推進醫院標準化建設。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我國正抓緊制定“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
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近日在杭州舉辦的“2008中國國際健康城市市長論壇”上說,衛生部目前正在研究和制定“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
據了解,“健康中國2020”戰略以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以解決危害城鄉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防治結合的原則,采用適宜技術,以政府為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切實加強對影響國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衛生問題的有效干預。
陳嘯宏說,按照初步設想,到202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縮小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造成的不平等現象,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促進衛生服務利用的均等化,大幅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國2020’戰略是國家層面的衛生發展中長期規劃,”陳嘯宏說,“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重要戰略?!豹?/p>
據預測,到2010年,中國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5%。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水平可能達到60%左右。陳嘯宏說,城市化在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帶來了比較突出的環境和健康問題,比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作壓力增加,以及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食品安全事件、意外傷害等。同時,中國也正在向老齡化社會快速邁進。2004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43億,2014年將達到2億,2026年將達到3億。
陳嘯宏說,這些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年齡結構以及人們生活和行為方式的改變都將給衛生工作提出新的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也會不斷提高。對此,有必要建立長期戰略規劃,以應對一系列的困難與矛盾。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擬修訂藥品不良反應監管辦法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近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正在考慮修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進一步突出企業在藥品不良反應上報方面的責任。
顏江瑛說,200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與衛生部一起發布了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規定衛生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包括醫院、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等,發現藥品不良反應應及時上報。但在現實操作中,藥品生產和經營企業對不良反應上報的積極性不如醫療部門。
顏江瑛說,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正在考慮修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鼓勵企業積極主動地上報不良反應,把企業的責任進一步顯示出來。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求進一步加強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管理
針對近期我國一些地區出現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流入非法渠道,被不法分子用于提取麻黃堿制毒的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近日強調,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不包括含麻黃的中成藥)的管理,以有效遏制流弊勢頭,保障公眾用藥需求。
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是老百姓的常用藥品,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感冒、咳嗽、哮喘等常見疾病。顏江瑛指出,該類藥品按醫囑或說明書指導用藥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并未列入易制毒化學品管理,但是近年來隨著毒品形勢出現的新情況,一些不法分子大量騙購、套購麻黃堿類復方制劑,從中提取麻黃堿后制造冰毒,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和公共衛生問題,對我國的國際形象也造成了不良影響。
她指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日前已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管理的通知》,強調各地應進一步規范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的經營行為,嚴格審核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購買方資質,嚴把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準入關,繼續嚴控生產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所需原料藥審批量。
顏江瑛強調,各級藥品監管部門要繼續加強對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生產、經營的監管,堵塞管理漏洞,發現問題和異常情況時,應當進行調查,必要時,可請公安機關協助調查。對不按規定銷售的,由藥品監管部門依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觸犯刑律的,及時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上海嚴格規范外國醫師執業行為
外國醫師正在上海成為一個迅速崛起的醫療執業群體。根據衛生行政部門的統計,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有232、268及383人次的外國醫師取得上海市行醫許可,截至2008年8月,取得上海市行醫許可的外國醫師已達313人次。
上海市衛生部門表示:已經重視外國醫師數量如此高速的增長趨勢,并展開嚴格的專項督察,長效監管任重而道遠。
上海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日前督查了在全市11個區、縣98家醫療機構內執業的外國醫師,其中民營醫療機構68家,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14家,三級醫療機構13家,二級醫療機構2家,其他醫療機構1家,其中64家醫療機構建立了規范的外國醫師執業管理制度。檢查在崗外國醫師218人次,督查工作重點為外國醫師的執業合法性、執業規范性以及醫療機構對外國醫師的執業管理情況等。
雖然檢查中僅有一名外國醫師被立案處罰,但是仍發現外國醫師管理和執業中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是未使用中文書寫醫療文書的現象比較普遍,有58位外國醫師書寫的病歷或處方為中文,僅占總數的26.6%;二是醫療文書內病人的基本情況填寫不全,主訴病史、診斷、簽名不齊全等不規范現象仍然存在,占被抽查文書總數的45.8%;三是部分三級醫療機構未對外國醫師從事的手術演示全過程進行具體記錄。
上海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表示:上海將進一步加強外國醫師來華執業的管理,完善外國醫師的準入標準,加強對他們中文技能、法律法規掌握程度的審核,組織相關知識的專題培訓,不斷規范外國醫師的執業行為。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