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評價雙歧三聯菌(培菲康)聯用標準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療效。方法:選擇經胃鏡檢查、尿素酶試驗和14C尿素呼氣試驗證實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隨機分為標準三聯組和加用培菲康組(標準三聯組采用埃索美拉唑或雷貝拉唑+克拉霉素+奧硝唑治療)。兩組療程均為7 d。結果:標準三聯組和加用培菲康組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分別為74.2%和8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標準三聯組為27.2%;加用培菲康組為7.4%。兩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培菲康能提高標準三聯療法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并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
關鍵詞 益生菌 幽門螺桿菌 根除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08)12-0552-03
幽門螺桿菌HP是由Marshall等科學家于1983年首先成功分離得到。許多研究[1]證實,HP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密切相關,目前推薦的質子泵抑制劑或鉍劑聯合兩個抗菌藥根治HP可獲得65%~90%的根除率,但仍有10%~35%的患者細菌不能被根除。此外,根除過程中常會產生抗菌藥相關胃腸道不良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近來很多研究[2]報道,一些益生菌在體內外均能抑制HP在胃腸道黏膜定植,許多益生菌與三聯療法聯合的臨床試驗獲得較高HP根除率,不良反應也明顯降低,但也有很多臨床試驗結果不支持益生菌聯合三聯療法能提高HP根治率的觀點。本試驗通過根除HP時聯合應用培菲康后觀察根除率和不良反應的情況,以進一步評價益生菌對HP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經胃鏡檢查、尿素酶試驗和14C尿素呼氣試驗證實為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即被納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選前未接受過抗菌藥治療,無嚴重的臟器功能衰竭或免疫功能缺陷。120例患者進入本次試驗,并隨機分組(標準三聯組,即A組,加用培菲康組,即B組),全部病例完成治療,治療后4wk隨訪復查。全部病例中,男67例,女53例,平均年齡34.8±12.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病程等數據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1.2 治療方案和隨訪計劃
A組給予埃索美拉唑(阿斯特拉制藥公司生產) 20 mg或雷貝拉唑(江蘇濟川制藥廠生產)10 mg,克拉霉素(江蘇恒瑞制藥公司生產)500 mg,奧硝唑(四川珍珠制藥公司生產)0.5 g ,每日2次口服,B組加用雙歧三聯菌(培菲康)420 mg,每日2次口服(服用時與抗菌藥物服用至少間隔2 h)。療程均為1 wk,治療期間及療程結束至再次復查前均不給予其他藥物。停藥4 wk后,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了解HP根除情況并調查不良反應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癥狀及不良反應觀察:記錄治療前消化道癥狀,并于服藥后第1、4周末復診,記錄病情變化及有無不良反應。
HP清除標準:治療后第4周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者評判為HP根除。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 ±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腹痛、上腹燒灼感、反酸、噯氣等癥狀緩解率經卡方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 不良反應情況
A組有18例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腹脹腹瀉、失眠、乏力、口腔金屬味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2%;B組僅有4例出現了輕微的惡心、腹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經卡方檢驗有極顯著差異(P<0.01)。
3 討論
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也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根除HP的方案主要是質子泵抑制劑聯合2種抗菌藥的三聯療法[3],但易造成菌群失調,甚至肝腎功能損害。而且,隨著抗菌藥在HP感染治療中的應用,耐藥發生率不斷上升,以致HP根除難度越來越大[4]。微生態療法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解決目前存在的多種問題。近年來,隨著對益生菌研究的不斷深入,對防治HP感染有了新認識。
益生菌是腸道內有益于健康的微生物制劑,可以促進腸黏膜屏障功能[5],向腸道相關淋巴樣組織轉遞信號,平衡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產生,從而在腸道內創建宿主和微生物之間良好的相互作用,并通過啟動上皮更新、黏膜血流和蠕動而影響黏膜免疫系統的發展和功能。益生菌已被用于與腸道菌群改變的一些疾病的治療,包括根除HP、炎癥性腸病、肝性腦病、腸易激綜合征等。目前研究得較多的益生菌主要為乳酸菌和雙歧桿菌[6],其他如大腸桿菌、鏈球菌、腸球菌等也被認為是益生菌。培菲康主要成分為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腸球菌,是人體腸道固有菌群,分別定植在腸道上、中、下部位,能在腸道迅速繁殖,在整個腸道形成屏障,調節人體的微生態平衡。Collade等[7]報道,雙歧桿菌能分泌熱穩定活性蛋白,對于抗菌藥(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敏感和不敏感的HP均有抑制作用,乳酸菌是目前益生菌中研究得比較深入的一類,嗜酸乳桿菌培養上清液在體外能拮抗HP的生長,抑制其尿素酶活性及其對胃上皮細胞的黏附作用。腸球菌不僅能產乳酸,顯著抑制其尿素酶活性,還能分泌一種熱穩定、抗蛋白酶酶解的抗菌物質。體外試驗表明,腸球菌培養上清液能顯著抑制HP的生長。

隨著對益生菌研究的深入,使用益生菌治療HP感染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8]。目前較多研究證實,單用益生菌不能徹底根除HP感染,但能抑制HP在胃黏膜的定植,減輕胃炎的程度。在三聯療法聯合根除HP時加用益生菌能提高HP的根除率,并降低三聯療法過程中產生的惡心、嘔吐、頭痛及腹瀉的發生率。Iakovenko 等[9]一項對照研究中,將98例HP感染患者隨機分為2組,一組接受三聯抗菌藥加益生菌治療,另一組只接受三聯抗菌藥治療,其HP根除率分別為89.1%和63.5%,Sheu 等[10]也證實三聯療法加AB-yourt(含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的酸乳酪)與單用三聯療法比較,前者的HP根除率達91%,而后者的HP根除率為78%,兩者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且可以明顯降低三聯療法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惡心、嘔吐、腹瀉等的發生率。本試驗聯合應用培菲康組HP根除率明顯提高,不良反應也有減少,因此筆者認為,微生態療法治療HP感染療效確切,可避免及糾正因抗菌藥療法所引起的菌群失調,改善腹瀉、腹脹及味覺障礙等消化道癥狀,還可改善胃腸道微生態環境,促進健康。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存在一些局限之處,有待今后在更大規模的臨床實踐中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 田雨,王蔚虹.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共識意見[J].中國醫藥導刊,2007,9(2):103.
2 童錦祿,冉志華,沈駿,等.益生菌聯合標準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薈萃分析[J].胃腸病學,2007,12(11):662-666.
3 胡伏蓮.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新進展[J].醫學與哲學 (臨床決策論壇版),2007,28(6):12.
4 胡伏蓮,韓英,孫忠實,等.消化系統合理用藥專家圓桌會議紀要[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6,6(3):129.
5 顧同進,曹憶嶸,張偉,等. 益生菌在消化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 胃腸病學,2007,12(11):643-645.
6 喻鋼,魏華,曾明,等. 抗幽門螺桿菌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究進展[J]. 藥品評價,2006,3(2):130-136.
7 Collado MC,Gonzalez A,Gonzalez K, et al.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re among the antagonistic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Bifidobacterium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J]. Int J Antimicr. Agents, 2005, 25(5):385-391.
8 陳春云,汪春蓮,謝云. 幽門螺桿菌致病機制及益生菌防治作用的研究進展[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07,15(25):2690-2697.
9 Iakovenko EP, Grigor’ev PIa, Iakovenko AV,et al.Effects of probiotic bifiform on efficacy of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 treatment[J]. Ter Arkh, 2006,78(2):21-26.
10 Sheu BS,Wu JJ, Lo CY ,et al. Impact of supplement with 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vterium-containing yogurt on triple ther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9):1669-1675.
(收稿日期:200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