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級解讀版
A層級闡釋
“語句通順,標點正確”是對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在7~9年級課程目標“寫作”目標設置上要求學生“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要做到語句通順,一方面就是做到語言規范、連貫、得體。即:1.語言的運用要符合漢民族的習慣,不用或盡量少用歐化的句法;2.要符合約定俗成的語言法則;3.要以普通話為準則,盡量少用一般人不懂的方言俚語;4.避免文白夾雜的現象;5.上下文不脫節,表述有條理;6.有一定的詞語銜接和呼應;7.語言符合各種人物的身份,符合特定的場合需要,符合各種文體的要求。另一方面就是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避免出現病句,做到文從字順。
要做到標點正確,一方面就是要掌握標點符號(逗號、分號、頓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間隔號、引號、括號、書名號、破折號、省略號)的基本用法;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寫作中規范正確地書寫標點符號。
B失誤提醒
在語句方面,容易在以下三方面出現問題:
一、語言不通順。不少同學都特別想使作文語言不要太“土”,所以就努力錘煉自己的語言,但語言功夫不夠深厚,只是在語言的形式上做文章,結果把語言弄得反而生硬、做作,失去了自然的美,甚至導致有些句子根本不合語法,成了病句。
二、語言不得體,帶有“學生腔”。不少同學對生活的觀察不夠準確,一旦寫到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就開始根據自己的想象補充,用自己的話代替了人物的語言,人物說出的話當然帶有強烈的“學生腔”了。另外,有的同學形成一種偏見,喜歡對人物的語言進行“拔高”,從而使人覺得不真實。
三、語言重復啰嗦,不夠簡潔。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或寫完后對自己的作文不加以修改,或是寫作時為了達到規定的字數,導致文中有些地方的語言前后重復,結果造成空話連篇,語言干癟冗余。
在標點方面,一方面容易錯點標點符號:不明確標點符號與語句的內在邏輯結構間的關系,如“十七八歲”不能標成“十七、八歲”;不明確標點與語句的語氣之間的關系,如句中有疑問代詞,但整個句子不表示疑問語氣,句末不能用問號卻錯用問號;不明確標點符號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在同一句話中標用兩個冒號、引號與引文末的點號連用等。另一方面是標點書寫不規范,如標點符號不占格寫;點號類符號(逗號、分號、頓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放在一行的開頭;省略號、破折號分兩截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開頭。
C提升要訣
要做到語句通順,第一要熟悉常見語病,掌握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文從字順。常見的語病有兩類,一類是語法邏輯上的病因: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不合事理、重復累贅、用詞不當等。這一病因的修改方法可概括為四個字:1.增——對于成分殘缺的病句,要將缺少的成分補全;2.換——對于用詞不當的病句,要換用準確的詞語;3.調——對于語序不當的病句,要采用調動詞語調整句子等方法使語序合理;4.刪——對重復累贅的病句,要將重復累贅的部分刪去。另一類是寫作上的病因,主要有材料與中心不一致、詳略不當、上下文不銜接、結構不完整、主題不明確、思想內容不健康等毛病。這一類語病的修改要弄清句子與句子、句子與段落、段落與段落、段落與篇章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二,要力求語言規范、連貫、得體。
第三,要力求語言簡潔,不重復啰嗦。在平時的寫作中要多訓練多修改,同時要恰當分段,使文章層次顯得清楚,語言變得簡潔一些。
要做到標點正確,一要掌握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詳見下表。二要掌握標點符號的規范書寫,標點符號要占格寫,破折號占兩格,省略號每三點占一格。引號、括號、書名號前后部分各占一格,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書名號內再用書名號時,雙書名號在外,單書名號在內。點號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省略號、破折號不能分兩截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開頭。

D名家引路
雨 兒
龍應臺
我每天都會打一個電話,不管在世界上哪個角落。電話接通,第一句話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兒。”(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續)如果是越洋長途,講完我就等,等那六個字穿越渺渺大氣層進入她的耳朵,那需要一點時間。然后她說,“雨兒?我只有一個雨兒。”
“對,那就是我。”
“哦,雨兒你在哪里?”
“我在香港。”
“你怎么都不來看我?你什么時候來看我?”
“我昨天才去看你,今早剛離開你。”
“真的?我不記得啊。那你什么時候再來看我?”
“再過一個禮拜。”
“你是哪一位?”
“我是你的女兒。”
“雨兒?我只有一個雨兒啊。你現在在哪里?”
“我在香港。”
“你怎么都不來看我?你什么時候來看我?”
(人物語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得體連貫)
到潮州看她時,習慣獨睡的我就陪她睡。像帶孩子一樣用被子裹好她的身體,放周璇的《天涯歌女》,把燈關掉,只留下洗手間的小燈,然后在她身邊躺下。等她睡著,我再起來工作。
天微微亮,她輕輕走到我身邊,沒聲沒息地坐下來。年老的女人都會這樣嗎?身子愈來愈瘦,腳步愈來愈輕,聲音愈來愈弱,神情愈來愈退縮,也就是說,人逐漸逐漸退為影子。年老的女人,都會這樣嗎?
我一邊寫,一邊說,“干嗎那么早起?給你弄杯熱牛奶好嗎?”
她不說話,無聲地覷了我好一陣子,然后輕輕說,“你好像我的雨兒。”
我抬起頭,摸摸她灰白色稀疏的頭發,說:“媽,千真萬確,我就是您的女兒。”
她極驚奇地看著我,大大地驚訝,大大地開心:“就是說嘛,我看了你半天,覺得好像,沒想到真的是你。說起來古怪,昨天晚上有個人躺在我床上,態度很友善,她也說她是我的雨兒,實在太奇怪了。”
“昨晚那個人就是我啊。”我把冰牛奶倒進玻璃杯中,然后把杯子放進微波爐。遠處隱隱傳來公雞的啼聲。
“那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她一臉困惑。
“我從臺北來看你。”
“你怎么會從臺北來呢?”她努力地想把事情弄清楚,接過熱牛奶,繼續探詢:“如果你是我的雨兒,你怎么會不在我身邊呢?你是不是我養大的?是什么人把你養大的呢?”(連續問句中有幾句就用幾個問號。而選擇問句中只在最后一句用問號。)
我坐下來,把她瘦弱的手捧在我掌心里,看著她。她的眼睛還是很亮,那樣亮,在淺淺的晨光中,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她年輕時的鋒芒余光,還是一層盈盈的淚光。于是我從頭說起:“你有五個兒女,一個留在大陸,四個在臺灣長大。你不但親自把每一個都養大,而且四個里頭三個是博士,不是博士的那個很會賺錢。他們全是你一手栽培的。”
眼里滿是驚奇,她說:“這么好?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今年多大了?結婚了沒有?”
我們從盤古開天談起,談著談著,天,一點一點亮起,陽光就從大武山那邊照了進來。
有時候,我讓女傭帶著她到陽明山來找我。我就把時間整個調慢,帶她“臺北一日游”。第一站,洗溫泉。泡在熱氣繚繞的湯里,她好奇地瞪著滿堂裸身的女人目不轉睛,然后開始品頭論足。我快動作抓住她的手,才能阻止她伸手去指著一個女人,大聲笑著說:“哈,不好意思啊,那個女人好──肥哦。”
第二站,搭公車,紅五號,從白云山莊上車。一路上櫻花照眼,她靜靜看著窗外流蕩過去的風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容顏,和窗外的粉色櫻花明滅掩映;她的眼神迷離,時空飄忽。
到了士林站。我說:“媽,這是你生平第一次搭捷運,坐在這里,給你拍一張照片。”
她嫻靜地坐下,兩手放在膝上。剛好后面有一叢濃綠的樹,旁邊坐著一個孤單的老人。
“你的雨兒要看見你笑,媽媽。”
她看著我,微笑了。我這才注意到,她穿著黑衣白領,像一個中學的女生。
(選自《讀者》)
鑒賞評價
透過龍應臺教授優美婉約的文筆,雖然只是細絮地描寫幾件小事,卻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女兒對年老患了癡呆癥,認不得女兒,忘記了舊事的母親,所付出的耐心和關照以及年輕時母親的堅忍、能干。又當接了母親來臺,帶她洗溫泉,年老的女人就像變成小孩一樣,不分忌諱地說話,叫溫婉的女兒差點應接不來。年老的人,都會這樣嗎?會的,他們都會不斷地關心孩子,還會發出“你怎么都不來看我?你什么時候來看我?”的呼號。只是作為孩子的,能否妥善地響應父母的輕柔呼聲呢?
佳作展示版
佳作展示1
悠悠飛舞
一考生
你與江最近的接觸時,翅膀做了最靈動的漂游;
你與湖最近的相逢時,翅膀做了最詩意的跌落;
你與海最近的邂逅時,翅膀做了最堅定的騰飛。
楚國的烽煙彌漫在汨羅江的四周,喪國的痛楚緊鎖在你憂傷的眉頭,對故土的思念燃燒在你冰冷的心房。你說沉沒,那就沉沒,讓海平面高過視平線,讓赤子的心,葬在汨羅江滾滾波浪里。在冰冷的河床上,你的錚錚鐵骨化為最柔美的翅膀,在冰冷的水里做最靈動的漂游。最柔美的翅膀載著你最深沉的執著,最堅硬的剛直悠悠飛舞。
你叫屈原,你的翅膀叫剛直。
你乘舟夜游,在月光下,舉杯邀明月。冷冷月光下有你熾熱的目光,你睜著天真的眼睛望著天上幽幽的玉盤。你想起了,那盛世下的浮華,那浮華里的喧囂,那喧囂中的不羈,是你不馴的寫照。在金玉其外浮華喧囂的朝廷中,在貴族傲慢奸人當道的世道里,你是一雙詩意的翅膀,不屑于沉醉在這奢華中。你掙脫束縛,悠悠飛舞,來到這一葉扁舟上,獨自遙望月亮。湖中那幽幽的月亮,隨微風蕩著淺淺的微笑,你嗤嗤地笑著,含著疲倦的淚將它擁入懷中,沉沉地睡在那冷冷的湖心之中,你詩意的翅膀悠悠飛舞,靜靜跌落在這個冰冷的世界。
你叫李白,你的翅膀叫詩意。
你忍辱負重,在金人的游船上回想自己一生的軌跡:相逢科舉,你走上仕途;為報祖國,你投筆從戎;本想以身殉國,卻被金人俘虜。大宋江山眼見崩潰,自己的身世浮浮沉沉。在金人的高官厚祿的引誘下,你擲地有聲一句“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零丁洋里,在與海最近的一次邂逅里,你堅定的翅膀,悠悠飛舞,騰飛在你的愛,你的故土之上。
你叫文天祥,你的翅膀叫堅定。
剛直的翅膀,悠悠飛舞,在人生浮沉里;
詩意的翅膀,悠悠飛舞,在時光曲折中;
堅定的翅膀,悠悠飛舞,在歲月輪回里。
(2007年重慶中考佳作)
綜合評價
首先,審題精準,選材典型。將“翅膀”理解為剛直、詩意、堅定,符合題意,而這些都是人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這樣立意就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然后,文章以時間為線索,列舉了三位具有高貴品質、偉大精神的人物的典型例子,使“翅膀”具備感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讓抽象的話題具備了打動讀者的力量。
其次,構思縝密,結構完美。開頭以“江”“湖”“海”組成排比句(也可看成排比段),引出立意的對象;中間行文分別以“屈原投江”“太白醉湖”“文相臨海”相照應,且寫法大體一致;結尾同樣用排比句收束全文,首尾照應(結構上、內容上),使整篇文章前后順接,細致精密,渾然天成,毫無贅筆,切實地做到了“條理清晰,結構嚴謹”。
再次,語言富有詩意,令人回味無窮。文章的語言極其簡潔而富有表現力。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作者有意識地營造了一種整齊美的氛圍,給人感覺如同桂花,不驚艷,但暗香縈繞,久久不散!
佳作展示2
我心中的那一輪太陽
一考生
“啊,多么輝煌燦爛的陽光,暴風雨過去后……”耳畔響起了《我的太陽》的美妙歌聲。老師,您的形象又一次出現在我的眼前。啊,老師,您就是我心中的一輪太陽。感謝您把溫暖的陽光灑進了我的心底!
您還記得那次晨讀的情景吧?教室里,同學們都在認認真真地讀書。忽然,我感覺有個身影在我的課桌旁經過,我一抬頭,看見桌子上出現了一瓶牛奶,上面有幾個字:“喝了長高高。”再朝那個身影望去——只見您烏黑的秀發飄在肩后。作為一個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一個由于營養不良而發育不好的我,一下子感受到了陽光般的溫暖。老師,謝謝您,謝謝您灑下的陽光,謝謝您無微不至的關愛!
您是否還記得那次午休的時候呢?同學們都伏在課桌上睡覺,后來,外面下起了雨,陣陣涼風吹進了教室,吹亂了您的頭發,也吹亂了同學們的頭發。您坐在講桌旁,正想起身做點什么,突然,您又好像想起了什么,您坐下來——噢!您脫下了您的高跟鞋,輕輕地,輕輕地走到窗戶邊,把每一扇窗戶都關好了。這一切,都被剛剛醒來的我看在眼里。老師,您是怕吵醒了那些可愛的熟睡的孩子們吧!老師,您知道嗎?在這冷風襲來的時候,您的舉動就像陽光一樣照亮了我的心。老師,謝謝您,謝謝您灑下的陽光,謝謝您陽光般的愛!
您還記得那個炎熱的夏日嗎?那天,我們在樓梯口相遇,我說了一句“老師好”,您微微地笑了,走過來,拉了拉我的衣領:“熱不熱?”突然,您發現我的脖子上有許多紅腫的小皰,您關切地問:“呀!這是怎么回事?蚊子咬的嗎?”我點了點頭。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您就給我買來了驅蚊花露水。我又驚訝又感動……啊!老師,謝謝您,謝謝您灑下的陽光,謝謝您陽光般的關懷!
老師,您知道嗎?我時常會憶起您,我時常會抱著那瓶花露水睡覺,我時常會穿著您送給我的帶著香味的衣裳。我特別希望自己長大以后做一個像您那樣的人,不斷把溫暖和快樂送給他人。
尊敬的老師,您是一輪不落的太陽,永遠照耀著我的心房。您趕走了一個貧困學生內心的郁悶和孤寂,驅走了我內心的陰暗,您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無限的溫暖、世界的無比美好!感謝您,老師,感謝您的愛,感謝您灑給我的陽光!
(2007年黃岡中考佳作)
綜合評價
1.表現積極主題。到底該怎樣對待貧困學生?怎樣對待貧窮的人?文中通過對老師行為的回憶和描述,給了我們清晰的答案:理解、關愛。這是當今社會非常需要的一種關愛,文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受助者,文中的“我”所擁有的感激、想要傳遞溫暖等心理,也是值得提倡的。
2.表達胸中真情。文章采用第二人稱寫法,既深情回顧了“我”和老師之間的故事,又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呼喚。情動于中,發之于外,很真實,很感人。
3.結構自然嚴謹。從引出對往事的回憶,到描述往事,又回到今天的感受,前后過渡自然,保持著嚴謹的結構。
佳作展示3
陽光總在風雨后
一考生
緊張激烈的全國森林運動會長跑比賽順利結束,長跑小天王機警兔摘取桂冠。本報記者蜂火速趕往頒獎現場對長跑小天王機警兔進行了一次獨家專訪:
記者蜂:長跑小天王,你好,祝賀你獲得了冠軍。請問,你覺得自己在這次比賽中發揮出了怎樣的水平?你的下一個目標又將是什么呢?
機警兔(手捧鮮花):謝謝!首先我很慶幸能奪得冠軍,這和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此次比賽我發揮得不算很好,沒有跑出預期的成績。提到下一個目標,我會很有信心地去做好,下次我要去參加全世界森林運動會錦標賽。
記者蜂:聽了王者的感言,真是酷極了。人們常說,陽光總在風雨后,那么對于你而言,陽光前的風雨又是怎樣呢?(記者全神貫注地恭聽著)
機警兔(緩緩地,嗓子有些沙啞):是啊,陽光總在風雨后。沒有經過千錘萬鑿出深山,哪有在人間的石灰?沒有電閃雷鳴的暴風驟雨,哪有美麗的雨后彩虹?沒有艱苦生存的丑小鴨,哪有世人矚目的白天鵝?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運動員,要想奪得冠軍,自然也得具備這些先決條件……
機警兔(凝思了一會兒,繼續說):春天,朝露是我的朋友,布谷鳥是我的伙伴;夏天,彩虹是我的支持者,炎炎烈日考驗著我;秋天,蟬聲陣陣,猿百叫不絕地為我加油;冬天,雪地里印上了我一個又一個前進的腳印。每天太陽公公還沒有掀開面紗,我就已經跑了三十多里的山路,之后馬不停蹄地進行技能訓練……總之,成功背后是辛苦的汗水、辛酸的淚水。
記者蜂:聽了成功者的經歷,我們不得不嘆服。正是有成功背后的辛酸,歷經千辛萬苦的磨練,才有了今天的輝煌。
(《陽光總在風雨后》的歌聲緩緩響起……)
記者蜂:再次感謝長跑小天王機警兔接受我們的專訪,并祝我們的長跑小天王再奪桂冠,擁抱燦爛的陽光……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歌聲中結束我們的專訪,再見。
(2007年江西中考佳作)
綜合評價
本文在以下方面很有特點:
1.大膽想象,再現真實。小作者聯系生活,由我們的“運動會”想象動物界的“運動會”,來源于生活的想象合情合理,讓人讀后猶如置身于真實的童話世界里。
2.形式新穎,立意深刻。巧借記者訪談的形式,敘述了“記者蜂”采訪“機警兔”奪冠的感受和奪冠前經歷的艱辛,以“記者蜂”的適時追問和概括巧妙地將內容串聯起來,表現出了“陽光總在風雨后”的深刻主題。
3.語言得體,文筆流暢。“記者蜂”與“機警兔”的對話符合各自的身份,加之括號中的表情語,說話更顯得體。文章條理清晰,前后連貫,標點運用正確無誤。
升格導練版
A文題亮相
羅丹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好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去發現,去感受。優美的自然,是美好的;溫暖的親情,是美好的;高尚的精神,是美好的……
請以“感受美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B升格之前
仰望星空
群星璀璨的夜空,唯有那耀眼的星星光彩奪目。——題記
在靜謐漫長的夏夜,在“聽取蛙聲一片”的夏夜,誰都無法阻擋那星光點點的星空散發出的無限魅力。
仰望天際,星光閃爍,群星璀璨,那兩顆最亮的星,就是牛郎與織女星。神話中牛郎與織女那矢志不渝的情感,可感動天地,他們的故事催人淚下,許多人都為他們的結局而感到遺憾。但在我看來,那樣的結局也許是最美好的了。如果牛郎與織女重逢,那他們的故事能流芳百世嗎?于是這就有了他們對美好的向往。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在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本是韜光養晦,游戲筆墨罷了,而你偏偏要灑脫不羈,豪放恣肆,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習慣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場和文壇一齊潑來的污水。而我只看見你青青的竹杖,腳上的芒鞋,被雨淋濕的脊背,你的笑容從容灑脫。那顆奪目的星星,仿佛是你的眼睛,蕩漾著綠水清波。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老天既讓岳飛來守護南宋的疆土,為何又要讓他發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感慨?既然要他“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為何又要他“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呢?岳飛,他是上帝派來的守護神,上帝將借那群星的慧眼記錄岳飛的忠誠。自那以后,名將岳飛將永遠記錄在那顆最明亮的星星上。
浩瀚天際,無數美好,無數英雄,他們將永垂不朽,流芳千古。他們的靈魂將被那滿天的星星所銘記,將化作點點的星光,點綴那浩瀚的星空。
C升格指導
本文在選材上思維很獨特,能夠充分調動自己平時的積累,運用聯想與想象,由現實星空的美好,聯想到牛郞織女的故事、歷史的星空,進而寫到蘇軾和岳飛的故事,感受到他們精神品格的美好,凸顯出文章的深刻主題。但在行文上不夠流暢,材料之間的銜接顯得有些脫節,松散而不連貫,缺少必要的銜接過渡。
D升格之后
仰望星空
深藍深藍的夜空,唯有那耀眼的星星光彩奪目。——題記
在靜謐漫長的夏夜,在“聽取蛙聲一片”的夏夜,仰望天際,星光閃爍,群星璀璨。
那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兩個星座,不就是牛郎星與織女星嗎?牛郎與織女矢志不渝的情感,催人淚下的故事,感動天地。許多人都為他們的結局深感遺憾。而在我看來,那樣的結局也許是最美好的了。假如沒有牛郎與織女的分離,他們的故事能流芳百世嗎?假如沒有牛郎與織女的分離,他們能見證千古英雄的美好嗎?
在你的引領下,透過你閃閃的金光,我仿佛穿梭在歷史的茫茫星空中。
那位把酒問青天的是誰?“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哦,蘇軾,在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本是韜光養晦,游戲筆墨罷了,而你偏偏要灑脫不羈,豪放恣肆。你灼熱的光芒刺痛了那些習慣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場和文壇一齊潑來的污水。而我看見的是你青青的竹杖,腳上的芒鞋,被雨淋濕的脊背和你從容灑脫的笑容。那顆奪目的星星,仿佛是你的眼睛,蕩漾著綠水清波。
那位仰望星空“長嘯”的是誰?哦,岳飛,這位“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民族英雄,你“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蒼天既讓你守護南宋的疆土,為何又要讓你發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感慨?蒼天既讓你“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為何又要你承受“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悲壯?岳飛,你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志,已鐫刻在那顆璀璨之星上,在歷史的星空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浩瀚天際,無數美好,無數英雄,他們將永垂不朽,流芳千古。他們的靈魂將被那滿天的星星所銘記,將化作點點星光,點綴那浩瀚的星空,灑向美好的人間。
簡評:
升格文加上巧妙過渡的語句后,結構顯得更加完整周密,流暢連貫。“在你的引領下,透過你閃閃的金光,我仿佛穿梭在歷史的茫茫星空中。”這一段將現實星空的美好由星空聯想到的牛郞織女的故事和下文歷史星空中的名人的美好品格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同時,相似工整的句式“那位把酒問青天的是誰?”“那位仰望星空‘長嘯’的是誰?”又巧妙地將兩位歷史名人的美好精神品格“串聯”在了一起。巧妙的過渡,句式的重復,前后的呼應,使得全文內容不再是一盤散沙,而融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E升格小結
過渡是指文章中的層次、段落之間連接或轉折的方式。常見的過渡有內容轉折的過渡、時間與空間轉換的過渡、倒敘或插敘連接處的過渡等。過渡的方法有很多,但常用的方法有:1.用段落過渡;2.用句子過渡。
F延伸訓練
1.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在牽手的地方,生命充滿活力;在牽手的地方,成功向你靠近;在牽手的地方,生活更加甜蜜……
請以“牽手”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牽手是親情,小時候父母牽著我們的小手,教會我們走路,教會我們成長,大手牽小手,我們從中感受到父母關愛的溫馨。長大后,我們牽著父母的手,看著父母長滿老繭的手,我們既心疼又感激,體會父母的辛苦,感激父母的撫育。牽手的瞬間,歷歷往事縈繞心頭,濃濃親情在手與手之間傳遞。
牽手是幫助,不慎摔倒,朋友向你伸來幫助之手;學習有困難,老師向你伸來鼓勵之手……我們也可化“實”為“虛”,一方有難,八方相助是“牽手”;由分歧走向聯合是“牽手”;由單獨走向合作是“牽手”。
我們也可以發散思維,牽手的主體不但可以是“人”,還可以是“單位”,如學校與學校的牽手,公司與公司的牽手,國家與國家的牽手。我們也可以逆向思維,如美國為何不與伊拉克牽手?臺灣為何不與祖國母親牽手?父母不要過分地牽著孩子的手,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長。
相關素材:
①56歲的湖北漢子陳立強,30年來堅持進山采集草藥,自制藥方為母治病。為了辨別藥性,他親自嘗試草藥,多次中毒險些喪命。2007年9月15日,在愛心企業和楚天都市報記者的幫助下,陳立強陪77歲的母親唐雪梅來到北京,牽著母親的手,圓了母親看看北京天安門的心愿。
②赤壁之戰是諸葛亮“聯吳抗曹”思想的一次大演習,也是劉備得以脫穎而出、最后“三國割據”局面形成的主要契機。當時,劉備在襄陽一帶無法立足,只好奔向江陵。結果在當陽的長坂坡,劉備的隊伍被曹操的騎兵追上,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僅帶領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十人逃脫。諸葛亮見情況緊急,勸劉備向孫權求救。于是劉備便派諸葛亮出使東吳。諸葛亮以激將法勸說孫權,說:“曹操現在攻破荊州,威震四海,實力強大。將軍如果能夠抵抗曹操,就應當及早與曹操絕交。如果不能抵抗曹操,為什么不束手向他投降呢?”孫權聽后大怒說:“我擁有全吳之地,十萬甲兵,豈能受制于人?”于是決定聯劉抗曹。公元208年,孫劉聯軍與曹軍在赤壁形成對峙局面。當時曹軍上下水土不服,染上瘟疫,戰斗力大為削弱。孫劉聯軍趁機采用火攻,曹軍大敗。
2.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流星的生命只是一閃而過/卻點綴了黑夜/給人們驚喜/看啊!那流星!
別傷悲/你雖只有一次的精彩/可你知道/精彩的人生有幾回?
感動吧/為精彩的一瞬/喝彩吧/為美麗的人生!
請以“美麗人生”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人生,應該是美麗的。人生的美麗是什么?是擁有足夠的金錢,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是在人生的小船上迎著風雨,開創美好的未來?或是用人格的魅力鑄就生命的彩虹,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美麗的人生亦包含獲得美麗的過程。美麗人生的獲得需要拼搏,拼搏的過程是美麗的、美好的。我們可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從學習、生活的細節入手,提升到人生的層次,也可以運用歷史題材,在讀過的書中找到寫作素材。
相關素材:
①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
(選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②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這位樸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系。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