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清代著名詩人、文藝批評家,他在《隨園詩話》中寫道:“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明我齋讀而羨之。當時紅樓中有某校書尤艷,我齋題云:‘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汗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強言今日較差些。’”
“明我齋”即富察明義,字我齋,清朝乾隆時人,他有本詩集叫《綠煙瑣窗集》,里面有《題紅樓夢》詩二十首,是正面提到《紅樓夢》的最早資料,袁枚引用的是其中的第十四首。“校書”,妓女之別稱。袁枚認為《紅樓夢》中寫有妓女,明義看到后非常羨慕,并為最“艷”的一個寫下了這首詩。郭沫若在《讀隨園詩話札記》中批道:“明我齋詩所詠者毫無問題是林黛玉,而袁枚卻稱之為‘校書’。這是把‘紅樓’當成青樓去了。看來袁枚并沒有看過《紅樓夢》,他只是看到明我齋的詩而加以主觀臆斷而已。……誠然風物記繁華,非是秦淮舊酒家。詞客英靈應落淚,心中有妓奈何他?”
郭沫若譏諷袁枚將“紅樓”當作了“青樓”,斷定是“主觀臆斷”。到底是誰在“主觀臆斷”呢?我們通過破解《石頭記》中的謎語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懷古詩”之謎
《石頭記》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寶琴道:“我從小兒所走的地方的古跡不少,我今揀了十個地方的古跡,作了十首懷古的詩。詩雖粗鄙,卻懷往事,又暗隱俗物十件,姐姐們請猜一猜。”懷古詩是組詩,共十首,作者明言這是謎語,但并沒有給出謎底,只是說“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那么,我們便來猜猜這十首懷古詩。這里只按照作者的要求猜謎,不討論“懷古詩”的表面意思。
交趾懷古其二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謎底:(1)銅鼓 (2)黃皆令
解讀:
(1)“鏞”,古樂器,奏樂時表示節拍的大鐘;“鐵笛”,鐵做的笛子,金屬樂器;“銅鑄金鏞”,用銅做的金色的古樂器;“紀綱”,法度,從下兩句提到“馬援”和“子房”來分析,應指軍隊的法度。與軍事有關的銅制古樂器是什么呢?銅鼓和鑼等。古時軍隊用鼓和鑼發令,擊鼓而進,鳴鑼而退或鳴金收兵。“聲傳海外播戎羌”,說明各處大獲全勝,不應該是鳴鑼而退,而應該是擊鼓而進。
謎面可以解讀為:用銅鼓號令全軍,健全了軍隊的法度,銅鼓的聲音也隨著法度嚴謹的軍隊勝利,傳播到海外戎羌。馬援這樣沖鋒陷陣的武將功勞當然很大,但別忘了張子房這樣制定軍隊法度(比如用銅鼓號令全軍)的運籌帷幄者。所以謎底是銅鼓。
(2)“銅鑄金鏞”,銅和金均為“黃”色;用銅鼓號令全軍,眾皆聽令,正是“皆令”。所以此謎還暗含著另外一個謎底:黃皆令。黃皆令,明末清初江南名妓。
鐘山懷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笑他人嘲笑頻。
謎底:(1)傀儡 (2)陳圓圓
解讀:
(1)“牽連”,可以理解為牽扯,什么會被牽過來、扯過去,并且是無休止的呢?這是一種思路。再聯系詩中所表達的意思進行分析,無緣無故被弄出來,而且自己毫無所得,還要遭人嘲笑,自然會想到木偶戲中的木偶人,即傀儡。再反過來驗證,只要別把“無端被詔出凡塵”句中的“出凡塵”理解為離開凡塵,而理解為“出到”或“去到”凡塵,就可以肯定謎底只有一個:傀儡。
(2)此謎暗含著的另一個謎底:陳圓圓。
陳圓圓,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擅長演戲,但只是會演戲的“傀儡”。陳圓圓被田貴妃之父田畹帶進京城,獻給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正是所謂“無端被詔出凡塵”。此處的“出”,應該理解為“離開”。陳圓圓的事家喻戶曉,她進京后的經歷無不與謎面所表達的意思合榫,這里不再贅述。
淮陰懷古其四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謎底:(1)大解 (2)楊云友
解讀:
(1)此謎謎底是大解。且看原詩所表述的大解進程:
“防惡犬欺”之招:蹲下;兩條腿及屁股各就各位,所謂“三齊位定”;事后蓋上馬桶蓋,即“蓋棺”;但是“蓋棺時”,還請聽我一言,把屎喂狗吧,那對它來說也是“一飯之恩”,不要輕視鄙視它。其中道理,屎(“死”)也知道。
(2)暗含謎底為楊云友。
楊云友,明末清初江南名妓。
如果知道《楊云友三嫁董其昌》的故事,此謎就再明顯不過了。《楊云友三嫁董其昌》來源于清朝李漁的傳奇《意中緣》。“明時錢塘女子楊云友擅丹青,善摹董其昌畫,在是空和尚畫肆出售,以助家用。董與陳眉公到畫肆見楊畫,賞其才。是空于是假董之名妄圖自娶云友,以閹人黃天監扮董騙楊。云友識破,將是空沉于江。楊父嫁女多日,未見歸來,尋至華亭董府,董言無娶親事,只得回轉錢塘。云友回家不見父親,追到華亭。適董赴京,遇陳眉公。眉公命妾林天素易男裝冒董名娶云友,又為云友識破。眉公攜云友入京,始獲見董其昌,終成婚姻。”陳寅恪先生說:“后來李笠翁漁作‘意中緣’劇曲,以楊云友配董玄宰,林天素配陳眉公。游戲之筆,殊有深意。”
《楊云友三嫁董其昌》,正所謂“三齊位定”;“惡犬”指的是“是空和尚”;楊云友擅長模仿董其昌的畫,曾靠賣模仿之畫養家,正是所謂“一飯之恩”。
廣陵懷古其五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占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謎底:(1)柳 (2)柳如是
解讀:
(1)“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蟬噪鴉棲”在什么地方呢?當然是樹上。“隋堤”,隋朝大運河兩岸;“風景”,兩岸所種之柳。這里用的是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的典故,大運河兩岸種著柳樹。這兩句說的正是“柳樹”。
“只緣占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此說也符合柳樹的名聲,什么“柳眉”、“柳腰”,什么“花街柳巷”等等,甚至“花柳病”;而這些風流名號,確實容易引起口舌是非。所以此謎謎底非“柳”莫屬。
(2)此謎還有另外一個暗含著的謎底:柳如是。
柳如是,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我們已經知道說的是“柳”。“只緣占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這兩句要表達的是:“柳”正是“像這樣”啊,即“柳”正“如是”也!柳如是。
桃葉渡懷古其六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謎底:(1)對聯 (2)卞玉京
解讀:
(1)宋代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古代在大門上掛的兩塊畫著門神像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認為能驅邪避鬼,后來在上面貼對聯,因此借指對聯。對聯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上聯(出句)、下聯(對句)、橫額(橫批、橫披)。橫批的作用主要是統領全聯精神,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中心、補充對聯內容的作用。
明白了“桃枝桃葉”之“桃”的意思后,我們再來反推驗證:
“衰草閑花映淺池”,對聯就像“衰草閑花”一樣圍繞著門、窗、牌坊等“池”形之物的周圍。“桃枝”,上聯;“桃葉”,下聯。上聯下聯分別貼在兩邊,所以說“桃枝桃葉總分離”。那么“衰草閑花”中的“花”呢?即作為“橫批”的桃花呢?“壁上題”,“壁”,也是與之諧音的“避”,逃避、避免的意思;逃避什么呢?“上”,上方,這里指春聯之橫批所在的地方;那么意思為:逃避被當作橫批題寫在上方。正是“桃之天天”,逃之夭夭了。“六朝梁棟多如許”,“六朝”,點出金陵;“梁棟”,橫梁豎棟,可以題寫對聯。“小照”,畫像,這里指畫在桃木板上的神像,代指上聯和下聯;“小照空懸”,意指只有上聯和下聯,沒有橫批。
(2)從卞玉京與吳梅村的愛情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此謎暗含著的謎底正是卞玉京。
卞玉京,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 卞玉京癡戀才子吳梅村,曾三次與吳梅村相會吐真情。但吳梅村是一個有色無膽、忘明事清的懦夫,就是不敢談婚論嫁,每次都裝瘋賣傻,借故推辭,“逃之夭夭”。兩人雖然以詩詞相和,傾述愛慕思念之情,但正如上面所說的對聯,只有“總分離”的桃枝桃葉(也可指相和之詩詞),開不出“桃花”。
青冢懷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
謎底:(1)墨斗 (2)馬湘蘭
解讀:
(1)“黑水”,“不流”,“弦撥”,“樗櫟”(表示與木有關),正是木匠所用的墨斗,也是盛墨之器。
墨斗,一種古老的畫線、打線工具,至今仍是木作藝人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墨斗,多用不易變形、開裂的干燥松木或柏木制成。一輛完整的墨斗車基本包括車身、木輪、蘸斗、搖把、墨線等部分。
“黑水茫茫咽不流”,“咽”,阻塞,聲音因阻塞而低沉,這里指拽動墨線使木輪倒轉時發出的聲音;“黑水”,指蘸斗中的墨汁,漬在綿子中,當然“不流”了。
“冰弦撥盡曲中愁”,“冰弦”,“秉線”也,提起墨線;“撥”,“彈”也,都是樂器演奏的指法;“曲”,乃“彎曲”之“曲”也。此句意思為:拿起墨線這么一彈,就再也不用為“彎曲”發愁了。傳說蘇東坡也曾作一謎,謎底即墨斗,可作為參考:“我有一張琴,琴弦藏在腹。憑君馬上彈,彈盡天下曲。”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意思為:中國(或中原)的墨斗確實值得贊嘆啊,那些不成器的臭椿雜木應該感到慚愧,作萬古羞!“樗櫟”,臭椿雜木,指不能成器的東西。
(2)馬湘蘭,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馬湘蘭擅丹青,尤擅墨蘭,其墨蘭圖(現存日本東京博物館)堪稱一絕。蘭即籃,和墨斗一樣,也是盛物之器。所以,墨斗 墨籃 墨蘭墨蘭圖-馬湘蘭。如果將后兩句中的“墨斗”替換為畫出“墨蘭圖”的馬湘蘭,也一點不勉強。
馬嵬懷古其八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謎底:(1)扇子 (2)李香君
解讀:
(1)且看這把“扇子”,能不能“溫柔”地讓“汗漬”“付東洋”呢?
胭脂都浸在汗水里了(“脂痕漬汗光”),熱啊!一旦溫柔的風吹過來就干了(“溫柔一旦付東洋”)。“溫柔”從何而來呢?正是扇子所扇。但是衣衾上已經沾上了隨汗流淌的胭脂,所以這一天還留著香味。
“溫柔一旦付東洋”,“溫柔”,指風,代指扇子。“旦”,“撣”也,用撣子輕輕拂打或抽,與扇扇子的“扇”,動作一樣。
(2)提到扇子,能不想到《桃花扇》嗎?李香君不畏權貴,血濺絹扇,友人就斑斑血跡,點染出一幅桃花圖(“只因遺得風流跡”),“桃花扇”的故事流傳至今(“此日衣衾尚有香”)。李香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因為身材小巧玲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被時人譽為“香扇墜”。后孔尚任根據她的事跡寫有著名的《桃花扇》。
蒲東寺懷古其九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謎底:(1)眉 (2)寇白門
解讀:
(1)我們來看看“眉”是怎么“勾引彼同行”的吧:
“媚骨”(眉骨)當然賤,眉毛當然輕,雖然也有眉開眼笑的時候(“雖被夫人時吊起”),但現在卻開始皺眉了,(“私掖偷攜”,誰能親眼看見自己皺眉呢?)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皺眉,那是要哭時的皺眉(“強撮成”),看,已經熱淚盈眶了……(“已經勾引彼同行”)。謎底是眉。
(2)皺眉加上淚水,即“眉”加“水”,便為“湄”,乃寇湄之名,即寇白門。
寇白門,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
“小紅”乃小朱,小朱乃大明之保國公朱國弼,后來叛明投清,確實是既“賤”又“最身輕”。朱國弼曾花兩萬聘金,為寇白門贖身,并娶了她。按照當時的風俗習慣,妓女脫籍從良或婚娶都必須在夜間進行,所以叫做“私掖偷攜”。而所謂“強撮成”,是說對方并非心甘情愿。朱國弼不顧國體羞恥,不怕背罵名,即所謂“雖被夫人時吊起”,但朱國弼仍然恃勢購買名妓為妻,即“已經勾引彼同行”。“勾引”之“勾”,“購”也。
梅花觀懷古其十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謎底:(1)蓮 (2)董小宛
解讀:
(1)“在柳邊”,“柳”多依水而種,如上面提到的隋堤之柳,那么“在柳邊”表示在水里。“個中誰拾畫嬋娟”,誰知道用它來比對著畫“嬋娟”呢?“嬋娟”即月亮,所以應該是圓形,而且和月亮大小相似,這能是什么呢?荷葉也。“團圓莫憶春香到”,中秋的時候不要想起春天的荷葉香。“一別西風又一年”,西風一吹荷葉就枯萎了,只有明年再見了。所以謎底是荷葉,即蓮。
(2)蓮即青蓮,董小宛號“青蓮”。
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號青蓮,早亡。其夫冒辟疆有《影梅庵憶語》憶之。所以作者在這里調侃冒辟疆:你這個傻瓜,怎么會在“影梅庵”懷念董小宛呢?董小宛號“青蓮”,“青蓮”當然應該在水里了,你應該去水邊才對啊?或者說:你這個偽君子,分明是在裝模作樣,別再假惺惺的了。所以有“不在梅邊在柳邊”之說,“梅”即指影梅庵之“梅”。
解讀至此,袁枚和郭沫若,究竟誰在“主觀臆斷”?
二、“春燈謎”之謎
《石頭記》中不是有“金陵十二釵”嗎?既然牽連到了妓女,是否也應該有十二個呢?現在有了九個,還有三位在何處呢?在薛小妹作懷古詩的同時,史湘云、薛寶釵和林黛玉,還作了三首“春燈謎”。
第五十回,“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1、湘云之春燈謎:
溪壑分離,紅塵游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后事終難繼。
謎底:(1)(耍的)猴 (2)楊宛叔
解讀:
(1)“猴”的謎底寶玉已經猜出。“溪壑分離,紅塵游戲,真何趣?”猴離開自己的棲息之地,到人間耍猴把戲,這難道真的很有趣嗎?“名利猶虛”,被耍的猴,當然談不上什么“名”和“利”了。“后事終難繼”,湘云親自對這一句作了解釋:“哪一個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2)暗含的另一個謎底:楊宛叔。
楊宛叔,明末清初江南名妓。她自己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說明。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記載:楊宛叔,金陵名妓也。楊宛叔先跟了茅止生,“止生重其才,以殊禮遇之”,即茅止生對楊宛叔很好。但楊宛叔“多外遇、心叛止生。”后來楊宛叔離開金陵去投奔國戚田弘遇,卻被騙光錢財,又因年老色衰,被人當作老婢女使用。楊宛叔還想去攀附其他人,又因為遇到戰亂,結果也沒有攀成。正所謂“溪壑分離,紅塵游戲,真何趣?”于是楊宛叔扮成乞丐婆返回金陵,結果在荒野被盜所殺。“宛叔終墮落于泥,為人所訕笑。”正所謂“名利猶虛,后事終難繼!”一點也沒說錯吧。
2、寶釵之春燈謎:
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
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謎底:(1)稻草人 (2)王修微
解讀:
(1)“鏤檀鍥梓”,“鏤”者,“摟”也;“檀”,屬木類;“梓”,“籽”也;“鍥梓”,“去籽”也。什么“去籽”后“一層層”地“摟”著“木頭”呢?稻草人的稻草也。“鈴”,鈴鐺也;“稻草”“摟”著“木頭”,上面還掛著“鈴”,這個鈴鐺只有在“風雨過”時才響。可以肯定是“稻草人”無疑。
稻草人是用去過籽的稻草一層層地裹著木頭,難道這是良工巧匠做成的嗎?雖然這半天又是風又是雨,但什么時候聽見過你的“鈴”聲響啊?!
(2)王修微,明末清初江南名妓,號草衣道人。“草衣道人”,就是“衣稻(道)草之人”,把稻草作衣服的人,稻草人。又因為王修微之號中有“道人”二字,所以說是“梵鈴”。(《石頭記》僧道不分。)謎底為:稻草人和王修微。
3、黛玉之春燈謎:
脲辮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
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謎底:(1)云 (2)林天素
解讀:
(1)“主人指示風雷動”,“風雷”的“主人”是誰呢?老天也。“碌輯(念錄耳)何勞縛紫繩?”“紫”,天帝住在紫色的宮殿,(皇帝是天之子,所以住在“紫”禁城。)表示在天上;“紫繩”,天上像繩子一樣的東西是什么呢?閃電也;閃電想“縛”住什么呢?云,像寶馬“脲膊”一樣奔跑著的云;但“縛”得住嗎?又有必要“縛”嗎?所以說“何勞”。“風雷動”,風吹“云”動,電閃雷鳴;此時的云會是什么樣子呢?“馳城逐塹勢猙獰”,像脫韁之野(寶)馬。“鰲背三山”,云之形。謎底是“云”無疑。
(2)林天素,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福建“三山”人,名“云”,自稱“云道人”,號稱“三山才女”。一目了然了吧!“獨立名”,又指林天素性格孤傲。
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就這樣鮮活地出現在了《石頭記》里,而且從《石頭記》誕生之日起,她們就一直在里面活蹦亂跳。也許,“大家”們會嗤之以鼻,那么,就請“大家”們也“牽強附會”來猜猜謎。作者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這是謎語,如果連這些謎語都猜不出來,怎么能叫讀懂了《石頭記》呢?
《石頭記》怎么會暗寫妓女呢?請參看《石頭印紅樓》(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