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但影響力很大,知名度很高,被稱為“一個創業的城市、是一個創新的城市、是一個和諧的城市?!?/p>
在中國雄雞狀的地圖上,綏芬河位于雞喙的下方:黑龍江省東南部,再往外一點,就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105年前,當中東鐵路全線通車時,它作為中國鐵路第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曾經進入過歷史,然而,晚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使綏芬河錯失良機。
1992年,當改革開放之潮終于從沿海涌到沿邊時,它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之一,進入新的篇章。
如今,綏芬河市已經形成了“百年口岸、木業之都、數字城市、北方深圳”4大城市品牌。綏芬河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人均儲蓄存款余額、人均擁有小汽車等10項指標,均名列黑龍江省首位。
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立來綏調研改革開放30年發展情況時,評價綏芬河“是一個創業的城市、是一個創新的城市、是一個和諧的城市”,“人口少,但人氣旺;地區很邊遠,但戰略起點高、眼光很遠;資源很少,但是集聚資源的能力很強;資產存量很小,但過路流量、市場流量非常大;市場規模不大,但市場的輻射力強、覆蓋面大;地域面積很小,但影響力很大,知名度很高,名氣很大?!?/p>
日前,綏芬河市委副書記、市長付延成接受了《小康》記者專訪。
《小康》:作為一個地處邊境的小城,綏芬河市的發展形成了哪些特色?
付延成:綏芬河的發展由口岸而生、因口岸而興,因此經濟發展也帶有濃郁的口岸特色。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后,綏芬河成為一個國際通商口岸。解放后,綏芬河口岸主要承擔著戰略物資的中轉和分撥任務,貿易主要是國家之間的大貿,民間貿易、商業貿易幾乎沒有。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88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批準綏芬河為“通貿興邊試驗區”,1992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函21號文件,批準綏芬河、黑河、琿春、滿洲里4個城市為第一批國家沿邊對外開放城市,綏芬河成為對外開放的熱土,對外貿易迅猛發展,1978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零,2007年增加到46.3億美元。口岸過貨、旅游進出境也從無到有發展到2007年的951萬噸和71.3萬人次。
綏芬河市場繁榮,經濟活躍,經濟發展主要以商貿服務業為主。近年來,先后投資15億元,建成了符合俄羅斯消費者需求的日用輕工、紡織小百、五金建材、家電、果菜、機電、俄貨七大市場體系,總面積近60萬平方米。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6萬余客商在綏芬河從事商貿活動,每天在綏芬河購物的俄羅斯游客達5000多人。此外,綏芬河市企業還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里斯克建立了境外中國商品大市場。截止到2007年,全市擁有民貿攤床(包括商廳和門廳)8912個,從業人員13260人,占全市全部從業人員的31.5%;實現銷售額120億人民幣,占進出口貿易額的30%以上。三產比重由1978年的16.2:36.5:47.3調整到2007年的0.8:9.5:89.8。
綏芬河鼓勵全民創業、全民皆商,非公經濟在經濟發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1992年,市委、市政府就大膽改革,出臺優惠政策、提供先決條件,動員全市黨員干部帶頭“下?!苯浬?。1992年近400名機關干部“下?!眳⑴c對俄貿易,占當時機關干部總數的1/3以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嘗到經商的甜頭,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位當年下海的機關干部曾感慨地說:如果不是敢于創新、敢于冒險,我今天哪能開上奔馳,綏芬河又怎么會由一座名不見經傳的邊境小鎮發展成為國際商貿旅游名城。“全民皆商”的氛圍為綏芬河的全面發展注入了全新的理念,非公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所占比重逐年增加。2005年,全市私營企業達1572產,個體工商戶10145產;非公經濟實繳稅金7.41億元,占全市稅收的90%。
《小康》:在綏芬河發展的過程中,經歷過“倒爺”時代的瘋狂,也曾經沉寂過,應該說,綏芬河的巨大變化始于近些年,您覺得,綏芬河的成長有哪些經驗?
付延成:綏芬河發展到今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概括來說,主要有4條經驗。
一是解放思想,牢固樹立發展意識。改革開放以來,綏芬河人以敢想、敢試、敢為人先的氣魄,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正是這種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了綏芬河加快發展的速度,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動著綏芬河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
1986年8月,為敲開中俄邊貿的大門,當時的市領導提出一個大膽而又冒險的設想一越境送西瓜。這個敢越雷池的提議,立即在市委常委會上引發一場激烈爭論。最后還是市委主要領導定拍:“送西瓜這事,不請示不匯報,出了問題我負責!”幾天后,5000公斤西瓜,越過了邊境線,被分送給當地幼兒園。“西瓜外交”以及隨后一系列的慰問和訪問活動,促使蘇方開始啟動邊境貿易審批程序,并最終促成1987年《中國綏芬河市與蘇聯波格拉尼奇內區開展邊境城市間貿易的協定》順利簽訂。從此,綏芬河的邊貿大門被敲開,對俄邊境經濟貿易正式啟動。
2003年11月,中共綏芬河市第七次黨代會確定了一個綏芬河人想都沒敢想過的奮斗目標:用五年時間,使綏芬河的經濟總量增長一倍,城市規模增長一倍,再造一個綏芬河!
2004年末,綏芬河市委七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又提出一個更加超前、更加充滿改革創新精神的目標——打造“北方深圳”,由“國境商都”向“北方深圳”邁進。學習深圳敢闖敢試的精神,不斷創新發展的精神,以更超前的膽略,更進取的思想,更創新的意識,綏芬河開始了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
二是創新機制,增添發展活力。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改革,在干部和用人機制創新。提出了“五大班子齊上陣,人大、政協上一線”、“三維工作法”、“準備之冬”以及市級領導干部工作日志每周向全市公開等新的工作方法,形成了“重點工作專題推進”、“政治上重用、經濟上重獎”等一系列新的工作機制,有效激發了干部隊伍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制定了引進人才的政策,全面推行雇員制,面向全國招引人才。
三是精心探索,闖出特色發展之路。借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東風,國家、省賦予我們的優惠政策,綏芬河大作開放的文章。1993年,確定“以貿興業,富民強市,建設現代化國境商都”的總體思路和“大經貿、大通道、大市場、大旅游、大加工”五大發展戰略,使綏芬河的產業發展戰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2003年,國家制定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俄羅斯也相繼制定了開發遠東地區發展戰略,我們緊緊抓住中俄兩大戰略互動對接的機遇,提出以對外開放為牽動,大力發展外向型口岸經濟。2008年,我們又提出“以對外開放戰略升級拉動口岸特色產業升級和城市開發建設升級”的工作思路,加快“數字綏芬河”建設,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之路。這些工作思路使綏芬河市在沿邊開放中始終領先一步,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獨具特色的以開放促開發的發展之路。
四是深化友誼,筑牢中俄合作基礎。綏芬河因地緣因素與俄羅斯在商旅、人文領域形成了深厚的歷史淵源。因此,我們加大對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打造俄羅斯人最向往的度假、居住、購物城市,推動邊境地區經貿合作和友好往來向更深層次延伸。
《小康》:面對目前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未來如何突破?
付延成:目前,國際形勢變化莫測,國內經濟環境受到波及,綏芬河也受到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綏芬河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對俄陸路貿易口岸和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俄羅斯開發遠東地區兩大戰略對接的重要節點城市,在承接中俄兩大戰略上有很好的機遇,也必將有很大的作為。為此,我們提出率先成為全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示范區、爭當全國沿邊開放升級排頭兵的戰略構想。
我們將在8個方面實現升級:一是加快陸海聯運黃金通道建設,在凸顯綏芬河區位競爭優勢上突破升級;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放大口岸優勢上突破升級;三是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在營造新的政策優勢、培育新的經濟拉動點上突破升級;四是加快綏一波貿易綜合體向中俄跨境經貿合作區轉變,在邊境合作的制度模式上突破升級;五是加快數字綏芬河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突破升級;六是加快辟建進口能源、原材料工業加工園區,在能源合作上突破升級;七是加快建設中國北方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中心,在提升邊境游層次上突破升級;八是加快特色魅力城市建設,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升級。到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0億元,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00億美元,口岸過貨量達到1500萬噸,力爭把綏芬河發展成東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