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各地對素質教育的提倡越來越多,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都在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加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而活動教學則有利于這一點,本文通過對活動教學的分析,以幫助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活動教學。
[關鍵詞]活動教學 初中思想品德課 教學應用
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教師以教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一言堂”、“滿堂灌”和死記硬背的現象,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和創新,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品德和能力的培養,重書本內容,輕視學生的生活,把學生局限于書本、學校思品教育缺乏鮮活的生命力,枯燥的說教不絕于耳。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嚴重缺乏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缺乏創造性、獨立性、自信心和合作交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等。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積極的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改變這種局面,以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而活動教學對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活動教學方法不僅是一種具體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更是帶有新質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主張,它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活動教學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而且發揮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活動教學與它的特點
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活動教學更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所謂活動教學是以主體參與為內容,以主體互動為過程,以主體構建為結果,通過主體參與來完成教學,實現發展的教學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試圖對現行以知識本位,教師中心,傳授與灌輸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造,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的根本變革,以煥發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性活動,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它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活動教學是一種新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為特征的方法論體系和教學類型。它通過創造出貼近學生生活世界的情境和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在做中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從而獲得生動活潑的發展。
其次,活動教學法以活動為基礎構筑了一個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教學活動不僅成為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認識成果,共求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建立在民主氛圍里,涵蓋了課堂、課外的全方位、全時空的以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為主的現代教學過程。
由于活動教學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它很適合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
二、活動教學有哪些類型
活動教學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有很大幫助,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可以經常在課堂上使用活動教學,但是,要明白活動教學有哪些類型,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探討,我認為活動教學有以下幾種模式:
1.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課具有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以,可以采取認知性教學活動。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它們的形成是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的基礎,也是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但認知性活動不能等同于傳授課,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它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為核心,以討論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2.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許多課堂內容都是與實際生活相近的,所以這樣的課的有利于學生感受到它的真實的內容。而初中學生必須對它有真實的體驗,才能真正領會到其中的內涵,因為,一個人道德知識無論如何豐富,若無切身的體驗和情感的介入,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道德認知,也不可能產生道德行為。體驗性活動就是強調活動的開展旨在學生的親身體驗,以獲得直接的認知感悟和情意鍛煉。
3.可以讓學生設計、制作與初中思想品德課有關的作品,因為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制作與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有關的作品,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理解、掌握相關知識。同時,這類制作活動可以是手抄報制作、課文插圖制作、文獻參考資料剪輯、多媒體課件制作等。
4.讓學生成為去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課,實行探究性的學習。所謂探究性活動,就是將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社會熱點轉換為問題形式,創設真實情境,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分組討論或同桌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活動中提高能力。
總之,通過多種方式的教學從不同的側面構成了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的整體框架,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使用活動教學關鍵之處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活動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因而其開展方式也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初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
1.激發學生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水平提高
活動教學方法之一就是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活動起來,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慌。因為,學生主體活動及主體發展是活動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主體性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部分,主體性的發展需要通過主體的活動來實現。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努力促進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展,促使他們自覺參與、自我選擇、自我組織、自我指導、獨立思考、自我評價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生成,使他們真正成為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的人。
關注主體全面發展,要求活動教學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是從教材出發,而是從學生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從解決融合了社會需要和學生興趣的問題入手,切實把學生的發展需要作為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準則。
2.活動教學必須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對初中思想品德課來說,活動教學能否取得成功,和諧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堂課就很難開展下去,學生可能有對抗情緒,不參與活動教學。只有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是活動教學價值能否實現的基本條件和前提。學生只有在師生交往中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寬容,同時得到激勵、鼓舞、指導、忠告和建議,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無所畏懼的心態投入到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人格的陶冶和自我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語言的使用必須符合規范,禁止使用一切有損于學生自尊和人格,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語言,提倡使用體現民主、平等、關懷、友愛的教學用語。
綜上所述,對初中思想品德課來說,活動教學越來越重要,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必須把握住活動教學的精神,運用正確的方法策略,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才能實現新課改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射陽縣特庸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