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價值定位、環境分析和路徑選擇,是關系到思想政治工作在新世紀黨的執政理念轉變情況下,能否順利發展,能否為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的戰略問題。怎樣適應和利用國內外復雜的環境和形勢,全面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統籌、協調社會各個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 執政理念 思想政治 價值定位
一、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搞好經濟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功能變化使思想政治工作協調利益關系的角色更加突出,服務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職能要求更加鮮明。如何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解決全國人民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問題,是鞏固黨的執政合法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問題。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物質利益原則
物質文明建設是社會推動發展的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能夠通過發揮其獨特的教育、激勵、引導、保證功能,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特別是推動社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準備必要的物質前提和保障。
在直接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質和方向的各種環境因素中,社會經濟狀況是最基本的因素,社會經濟結構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改革和變動,均會影響人們思想品質形成和工作的展開。其中社會分配方式和分配結果是否公平合理是最敏感的因素,它所產生的效果更加顯著,社會不公正問題受人關注。十五大以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發生巨大變革,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分配方式的發展,形成了多種利益群體和不同的社會階層,人們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個人維權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增強,引起人們道德觀念的轉化,出現了多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長期并存的格局。承認經濟利益格局在社會各階層中呈現出不公平,承認人們在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差異,是現階段我國實際狀況所要求的。
三、堅持黨領導人民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
思想政治工作是民主政治建設的必備條件,通過思想政治工作能切實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責任感,激發公民政治情感,形成濃厚的政治文化風尚,培養權利觀念、依法辦事觀念、法律至上觀念及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觀念,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和教育人民參與民主政治實踐,提高人民參政議政的能力和素質,培養公民自覺掌握和運用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力,真正管理國家事務、經濟事務和社會文化事業,使公民成為實現以人為本的實施者和建設者。在政治生活民主法制化的條件下,如何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民主化和制度化的新方式,特別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民主性的體現方面,應加大力度。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官對民的工作,不是上級對下級的工作,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性上官民一體、官民平等方面創新,是轉型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重要方面。這關系到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能否在最廣大民眾參與和推動下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四、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的有力保證。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改善社會文化生態,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促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文化價值體系方面更承擔著艱巨的任務。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多重的社會跨越造成了文化多重結構和過度趨勢,中國卷入幾個社會發展轉型之中。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使文化主體由區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由離散時空轉向同步文化時空,文化創新配合大于傳承和深化。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沖突,隨著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逐步走向兼容與綜合,這使社會文化作用的發揮過程變得十分復雜,其中也充滿了許多不可預知的變數?,F時期新舊事物和觀念的碰撞,造成一些人思想上的困惑和混亂,出現了社會失序,人們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的種種現象,不正之風有蔓延趨勢,這嚴重影響了社會的正
常運轉。
五、堅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融洽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舞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發揮其宣傳教育功能,使全社會形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共識。有助于構建共同價值觀,推進合理秩序,化解矛盾沖突,激發人的創造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種重要作用,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向功能來實現的。
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管理中也有著重要的保證作用,使人們的思想和實踐活動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一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和價值觀,克服價值取向上的誤區,協調不同群體利益之間的矛盾。二是有助于取得社會弱勢群體對社會的支持。當前出現了相當數量的社會弱勢群體,思想政治工作使群眾理解改革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性,知曉國家通過實行依法行政、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調整收入分配機制、推行各種民心工程等有力措施,協調好失衡的社會利益關系,給各類社會群體帶來切實的利益,從而取得他們對改革和發展措施的理解和支持。
六、結語
新世紀思想政治工作,在實現黨的執政理念中的價值日益突出,新世紀,黨的目標和任務的變化,使思想政治工作促進社會科學發展的方面更為突出。發展成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能不能解決發展問題,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的先進性,最終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歸根到底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明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促進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充分體現思想政治工作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及社會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道義支持,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時代發展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朱海風,景中強.以人為本與黨的執政理念重構[J].理論探討,2007,(2):104-108.
[2]徐建康,李青鳳.論黨的執政理念的政治情感基礎[J].理論探索, 2007,(3):56-58.
[3]衛楊春.論黨的執政理念及其實現[J].鄂州大學學報,2007,(6):5-9.
[4]楊俊英.簡述以人為本與黨的執政理念創新[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0(1):111-116.
[5]顧堅,張西立.論以人為本作為黨的執政理念的主要政策取向[J].嶺南學刊,2007,(5):32-34.
(作者單位:江蘇姜堰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