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的文化建設是由物質、行為規范和觀念等相互制約的三個層面組成,在文化建設中處理三者的關系,對大學和諧發展,實現創新文化,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的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在大學的文化建設中,管理者必須具備創新思維,面對社會的變化和需求,轉變傳統辦學觀念,在條件許可的基礎上,通過大學創新文化三個層面的建設,促進大學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實現科學與文化的交融,推進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建設,樹立自己的大學形象,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一、物質視覺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顯現層的大學組織文化載體,又稱物質視層。物質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大學的環境、建筑設施、教學實驗裝備等硬件設施建設方面。這些物質視覺載體,凝聚著一個大學組織文化的抽象內容,是大學組織體在教學、科研活動過程中、在大學組織行為里積累形成的。
大學的主要任務是教學與科研,首先要有一個適于開展教學與科研的基本環境,以保證教師和學生及其他工作人員有一個安全、健康、舒適、安定、合理的環境,順利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環境建設的關鍵是在建設的過程中,能否真正體現“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的理念,進行人性化的設計。在設備得寸進尺硬件的建設上,應強調與其服務功能相匹配的適宜的環境條件等。“細節決定優勢”在大學環境建設方面有重要意義,如硬環境方面的校舍、教學樓與教室、電子教學設備,學生的食宿與運動鍛煉場地條件,科研環境條件設施,以及環境的綠化美化等,都需要經過規劃,本著實用、耐久、先進、經濟的原則來統籌規劃。目前,在一些大學出現一種貪大求洋,過多占用土地資源,不顧需要和承受還貸能力的搞建設,以致影響正常的教學和科研運轉,值得引以為戒。
大學的管理者要明白,大學的環境設備建設等設施僅僅是大學文化建設物質視覺層文化方面,這只是大學的全面文化建設的物質條件之一,是一個基礎硬件,不能缺少。領導者要認識到,更為重要的是人的積極因素,是教職員工與學生的文化道德素質培養的提高。因為,這些條件是靠人去創造的,人才是大學健康發展的原動力。
二、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層建設主要是指大學組織內的規章制度、規范和行為準則的建設,它是大學組織文化核心層與外顯層的中介,是由虛體文化觀念、意識形態向實體文化轉化的中介。制度文化是中層的組織文化,又稱制度層、規范行為準則層,這些制度層文化能具體地體現大學組織的文化特色,是一個大學中各種規章制度、道德規范和教職工和學生的行為準則的總和。也包括大學內各部門的分工協作關系等的組織結構設置和規范等,是大學和諧運行的保障。
目前,許多大學追求高新發展,高樓大廈、現代化的建筑,許多專業的創建,機構設置的增加等,都使大學教職工等人員配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新變化,都需進行制度文化建設,需要建立與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規章條例和實施方案,才能保證大學教育發展或轉型的順利實現。制度是協調上下級之間、組織內外關系的紐帶,或者說是一種無形的通道。正是通過制度建設,才能確立和規范教職員工與學生適應新變化行為的共同標準。
三、精神觀念的培植
一個大學的精神文化,是大學中深層次的核心文化,又稱“精神觀念層”。是指大學組織體中廣大教職員工共同的意識形態、觀念,包括學校的管理哲學、全體員工的敬業精神、人本主義、人文價值觀、道德觀念等等。這些都是大學組織文化的核心。精神觀念層面的文化,決定著制度行為層和物質視覺層建設和發展。精神觀念是職工價值觀的體現,是大學職工內心的穩定的態度,是組織文化中相對穩定的層次。
在大學精神文化建設、觀念的轉變等任務,應成為組織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重點,是大學管理層需要十分重視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設,具體應抓以下幾五個方面:
1.確立大學發展目標。管理者要同全體職工一起,共同研究制定近期和遠期的學校發展目標任務。如專業設置、招生規模、教師培養、科研研究等目標追求。對有關爭取省或國家級“重點大學”、重點學科或重點試驗室建設的規劃,以及校園建設規劃,優秀教師、研究人才的招聘等等,都可作為大學組織的奮斗目標。
在確立大學組織目標時,要注意目標制定要科學、合理,考慮其實現的可能性。不能貪大求洋,不切實際,影響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進取精神。
2.提出大學的組織精神。組織精神是大學的靈魂和支柱。集中反映全校教職工的思想活動、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往往以標語、信條、格言和訓誡等形式表現。如:醫科大學的校訓中,提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以質量為核心,優質、高效為教學第一線服務等。”口號等精神理念等,都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3.鑄造大學形象。大學的組織形象是指得到社會認可的大學組織文化的綜合反映和外部表現,或者說是一個大學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聲譽。這是一種無形資產和品牌。大學形象的形成與建立是與大學的教學、科研等中心工作分不開的。也與在學的社會公關形象有密切的關系。是一個大學教育質量、科學研究水平、職工與學生素質、職工教學與科研道德素養、學生綜合素質等以及在社會上和畢業生服務單位心目中的總的印象。一個大學的形象建立和維護,是一個長期努力的積累過程,是需要幾代大學職工辛勤奮斗的結晶。
4.強化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大學組織文化的總樞紐,把握住教師的為人師表,重視教育科研道德的培育,就把握住了大學組織文化的“總竅”。大學生教育是一項育人的工作,而人才又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所以,在學校道德教育中,要從小處入手加強道德教育。大學是一片圣潔的學術領地,必須樹立良好的學術風氣,管理者要引導職工踏踏實實的做學問,認認真的搞教學和科學研究。同時能對職工中出現的不正之風,加以規范和教育,在市場經濟文化低迷的年代,維護信一個大學的神圣形象。一個優秀大學精神的培育,往往同大學的領導密切相關,是幾代人長期努力的結果。明白了學校文化與學校領導的關系,我們的領導者們就能擔負起創建優秀大學先進文化的重任。
5.提高員工文化素養。文化的主體因素是人,人的素質是最重要的。大學文化建設的重點就要想方設法提高全體教職工的思想和文化素養。“人員素質上臺階”在“組織管理上等級”,組織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只有重視職工的價值,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發揮教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提高員工的責任感、使命感,才能更好地為教學與科研服務,才能實現大學教育目標。
大學組織文化是由物質視覺層面、制度、規范、行為準則層面和精神觀念三個文化層面組成的,三者是相互聯系、依存和制約的。大學組織文化建設必須明確三者的地位、處理好三者的關系與相互作用方式,這樣才能使組織文化建設有層次、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
大學的人文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大學教學、科研的發展。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能夠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通過大學創新文化三個層面的建設,促進大學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實現當代科學與文化的交融。
參考文獻:
[1]夏臨華.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學校新的跨越式發展.中國高等教育.2004,(9).
[2]馬文元.醫學人文解讀.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8,2.
(作者單位:遼寧大連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