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創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和諧校園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創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當前,大多數大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們有較高的智力水平,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習效率較高;有較穩定的情緒,樂觀自信,有年輕人的朝氣和活力,對未來滿懷憧憬,對生活有滿足感;有較健全的一直,不怕苦難,果斷、頑強,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統一,敢于競爭,努力向上,積極進取;有較完善的自我意識,能較好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交往廣泛,有知心朋友;對社會現狀有較客觀的認識,善于進行自我調節,適應良好。
然而,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非常令人擔憂。大學生中因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休學、退學人數的比例相當高,而且呈現上升的趨勢。因大學生心理障礙引發的各類校園突發事件有增無減,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
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創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基礎。
第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創新人才的迫切要求。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光榮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關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成敗。高素質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促進他們的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是新時期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要。
第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學生為本,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迫切要求。學生是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對象。當代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日益復雜多樣,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面臨的學習、就業、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于是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近年來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學生休學、自殺、兇殺等時間屢屢發生,充分說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建和諧校園
在創建和諧社會時提出了關注人的身心和諧發展,應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身上,以人為本,讓健康人更加健康。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標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則是達到目標的具體措施與可靠保障。開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人的心理和諧。
1.學校與家庭雙管齊下
學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場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如成立由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在學生管理部門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提供場地、設施和經費保證等,從而消除心理障礙、維護心理健康、促進心理發展。
家庭成員是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長的心理素質以及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應該而且必須配合學校,繼續關心青年學生的成長。學校也應當與學生家庭建立廣泛密切的聯系和溝通,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家長及其他家庭成員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及時反饋學生在校的心理狀況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情況,指導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共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學校、院系、班級“三步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著眼于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就必須有一個嚴密的體系。
第一步,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組成,設立專門辦公室并每天開放,重點負責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包括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舉辦宣傳教育活動和系列講座、開展個別咨詢、團體咨詢、電話咨詢、書信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的咨詢服務,及時解決大學生遇到的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為學生成長與發展提供服務平臺。
第二步,在院(系)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院(系)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成,協助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和報告問題,與學校相關機構和學生家庭保持密切聯系,對心理不適學生及時提供幫助,解決一般性心理問題。
第三步,成立學生心理自助組織,由班級中有一定心理學基礎、心理素質高的學生干部和同學組成,包括寢室長、班級心理健康委員、心理協會成員等。
3.注重發展良好信任的師生的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與痛苦告訴老師,不愿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總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庇纱丝梢姡己眯湃蔚膸熒P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實效性的基本條件,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條件。人際信任是人際關系和諧的潤滑劑,公開、透明和信任的校園環境是大學生關系和諧的客觀基礎,人際關系缺乏或孤立的學生多表現為自我封閉或退縮不前。所以作為教師和輔導員就要遵循“尊重與理解學生”的原則,努力建立良好信任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為情感、信息的交流奠定基礎。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建和諧校園,就是要在全校師生中形成和諧理念,形成有利于和諧的自覺意識、自覺行動,共同創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和諧文化就是培養以責任、信任和誠實為核心的價值體系,用深厚的人文精神來陶冶大家,讓每個人都追求真善美,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追求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教育局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組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吳紀饒.大學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趙立明.大學生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4]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孟旭,高耀彬.讓學子告別心理困惑[N].中國教育報,2003-07-08 (A5) .
[6]教育部.重在建設立足教育科學規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2002,(5):7-8.
[7]瓦#8226;亞#8226;蘇霍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第2卷[M].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2001.776.
(作者單位:遼寧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