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業效能感高者往往會選擇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其學習目標明確,對學習感興趣,有著樂觀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對成功和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對學業成就的期望水平較高,這些積極的動機因素促使學生付出很大的努力學習學業課程,同時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自我管理,及時地調節自己的行為以達到預期的結果。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個體在學業上往往缺乏自信,對學習活動缺乏內在興趣和堅持性。對學習的成敗往往做出消極的歸因,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所以學業成就往往處于較低水平。因此,學業自我效能對學業成就具有較好的預測作用。學習行為效能與學習成績的相關要高于學習能力效能。這是因為學生的素質大體相當,在學業上能不能取得好的成績,區別并不在學習能力效能上,而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行為效能上。
[關鍵詞]師范專科生 自我效能感 學業成就 影響分析
一、問題提出
自我效能感,又稱自我效能,是反映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的感覺。它對個體的思想、動機和行為產生直接影響。
學業自我效能感即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領域的具體表現,是個體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能力的信心和信念。自我效能感理論在學習情境中的應用研究主要表現在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就的影響效果方面。
師范專科學生是潛在的教師資源,是未來的教育者。對師范專科學生進行學業效能感的研究,不僅能夠提高師范專科學生的學業成就,而且對提高師范專科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無疑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我們選取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五年制、兩年制大專學生為被試。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共抽取了725名大專生。其中五年制招收的是初中畢業生,兩年制招收的是高中畢業生。最后回收有效問卷708份,有效率為97.7%。
2.研究工具
該量表是華中師范大學的梁宇頌和周宗奎參考Pintrich和De Groot編制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問卷中的有關維度編制而成的。他們把學業自我效能感分為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兩個維度。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順利完成學業、取得良好成績和避免學業失敗的學習能力的判斷和自信;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采用一定的學習方法達到學習目標的判斷與自信。每個維度有11道題,共22道題。
該量表的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維度Crobacha系數為0.7941,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為0.6162,總量表為0.8171。
三、結果分析
1.學業效能感發展的年級差異
為了考察師范專科學生學業自我效能發展是否存在著顯著的年級差異,作一元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
可以看出,師范專科學生學業自我效能的發展存在著極其顯著的年級差異(P<0.001)。
本研究所采用的師范專科學生學業效能問卷分為兩個維度,為了進一步考察個體在這兩個維度中的得分是否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對每個年級的學生在每個維度上的得分進行一元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級師范專科學生學業效能的兩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差異。
2.學業效能感發展的性別差異
作性別差異的比較,結果男女生在學業自我效能感上不存在顯著差異(T=1.700 P>0.05)。說明師范專科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3.學業效能感發展的專業差異
對師范專科學生的專業差異作一元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師范專科學生學業自我效能的發展存在著極其顯著的專業差異(P<0.01)。
4.學業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的相關
結果學業自我效能的兩個維度與學業成就都存在顯著正相關。
5.高低學業成就學生在學業效能上的差異

按分數的高低,取前33%的學生構成高學業成就組,取后33%的學生構成低學業成就組。為了了解高低成績組學生在學業效能上是否存在顯著相關,分別作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結果高低學業成就學生在學業效能上存在顯著差異。(T=10.671,P<0.001)
四、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師范專科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存在極其顯著的年級差異。當他們在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所了解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專業知識的豐富,學業效能感會出現顯著的年級差異。
性別在學業效能感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專業上差異顯著。普通班和藝術班、藝術班和體育班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而普通班和體育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逐步趨向大眾化,許多優秀的學生都被高中錄取了,進入師范學校的大多是考不上高中的學生,他們在學業上缺乏自我效能感,因此,普通班和體育班的學生差異不顯著。而藝術班的學生都是一些兼具特長的學生,他們學習起來比較自信,更相信自己,而且就業前景較好,因此,他們的學業效能感較高。
本研究結果表明學業效能與學業成就存在顯著正相關,這一研究結果符合學生自我效能感與學業成就之間呈現正相關的結論。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