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校的擴招,高職高專院校里所面臨的教學對象只是一些普通學生。學生入學成績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入學英語成績比較差,詞匯量少;同時教材難易度又很難適合各個水平的學生,再加上高職英語教學課時較少,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怎樣改進教學、迅速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大部分高職教師面對的一個共同課題。本文認為,高職英語教學應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部分同時著手去安排和開展教學,從根本上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高職英語 教與學 主動學習能力
英語教學是我國大學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成功的語言學習首先要以足夠的語言輸入為基礎,但高職英語課程所占課時卻非常有限,而現在各高校都在擴招,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學校里大多實行大班教學的途徑。而很多學生認為,到大學后,英語所學有限,這是由于他們習慣了高中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和環境,把英語學習片面的理解為做多少的題,掌握多少的語法,而對適應社會要求而提出的以提高應用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氛圍就感到了不適應。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本文擬通過對目前高職英語教與學的現狀分析,討論如何通過教師的教來提高學生的學。
一、高職高專英語教與學現狀分析
目前,許多學生對教學不甚滿意,認為教師的教學方式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或者直接認為,所學英語實用性不強,從而提不起興趣。他們習慣了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模式,殊不知,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本身就是以提高應用能力和素質為目標,這種教學模式與應試教育截然不同。在沒有題海戰術的支撐下,再加上他們認為英語教師大多只是“照本宣科”地“滿堂灌”,不僅枯燥之極,而且對學習幫助也不大,所以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剩下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單純的是以通過各項英語水平考試或是升學為目標,而在通過了考試后發現,自己的語言水平并沒有多大提高時就更加失望。真正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少之又少。
老師面臨的又是怎樣一種形勢?教學任務繁重艱巨,課時少而教學計劃又多,這就只能在互動環節上節省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時間少、效果差,導致學生興趣缺乏。
二、提高高職高專院校教與學的途徑
1.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首先,要樹立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信心,使其對英語產生積極的心理響應。高職學生大部分基礎很差,對教學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學生也很少積極主動地對老師進行的提問進行回應,甚至連學過的課文也沒有幾個能準確流利地讀下來,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必須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也能流利地開口講英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一些獎勵機制鼓勵學生主動地開口讀單詞課文,積極地響應老師的提問,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注意給每個學生都提供當眾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在糾正不標準發音的同時,對第一次開口在課堂上講英語的同學要給予肯定和贊揚。經過如此的激勵和練習,大部分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積極配合,對自己學好英語的信心也有所增強。
其次,注重教學過程中趣味性的增加,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趣味教學就是以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導,在教學中穿插一些生動的英語故事情節、幽默的英語笑話、國外風土人情等的內容,使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有活力,逐漸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原版英文電影片斷,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幫助學生理解電影的內容,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有興趣,并且在電影播放過程中還經常試圖模仿電影中的發音,對聽力和口語水平都有所提高。注重對學生使用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里學生對英語興趣缺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為所學英語只注重對教材的講解,沒有突出英語的實用性。因此,要加強對學生應用文閱讀及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一些經常會接觸到的詞匯來提高交際能力,同時對一些在交際及涉外業務中經常用到的表達要求學生進行準確的英漢互譯,掌握句子結構的特點,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豐富學生課外英語活動
按照大綱的要求,學生要在兩年內掌握語言交流所需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但限于高職教學的課時總量,學生沒有充分的機會和時間練習各種語言技能,引導學生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課外英語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并且在提高學生興趣水平以及自主學習方面有很好的輔助效果。我們可以定期舉辦英語講座,向學生介紹異域風土人情文化,使其對西方的語言基礎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成立英語社團,在校內每周舉辦英語角,為英語愛好者提供學習場所和條件。在老師的參與下,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如演講比賽、單詞競賽、作文競賽等,通過建立競爭獎勵機制,來推動學生一起學習英語。在校內建立英語廣播電臺,全天播放各種教材的課文錄音、聽力教程、VOA、BBC等聽力材料。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又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提高學生興趣和水平。
3.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解決高職院校英語完成大綱任務繁重和課時緊張這一矛盾的一個很好方法就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既能擺脫課時的束縛,也能提高教學效果。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表現為有強烈的求知欲,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理解什么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并使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有兩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情感方面,愿意學、喜歡學、有信心學;二是能力方面,善于學、有較好的學習方法較強的學習能力。因此,要從這兩方面著手,既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又要樹立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變為教學過程的主體,真正地參與進來進行思考和分析。學生不能只是去接受教師的講解,而是要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去進行闡述和分析去表現自己的見解。例如,在課文講述之前,教師先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像單詞,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預習來掌握,教師的任務只是進行補充說明和幫助學生鞏固記憶。對于課文本身,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并對難點加以標記,在課文講解過程中,采取學生提問的方式,結合疑難點進行重點分析和講解。接下來可以由教師引導一個和課文相關的話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找代表發言,或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篇章總結等來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當學生慢慢地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時,就會相應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水平的提高必然帶來對英語學習的更多的興趣。
三、結語
以上只是筆者教學中的一點心得,真誠希望各位老師和同仁能給予批評和指正。讓我們共同努力和探索,為高職高專的英語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應惠蘭.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4):22-24.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院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