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中考受挫,導致職業中專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較強的自卑感。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教師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癥下藥,使學生能在正確有效的方法指導下,積極樂觀地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職業中專學生 自卑認識 自信心培養
由于中考受挫,職業中專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較強的自卑感,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了成功的信心,而自信又恰恰是成功的保障。自信對人的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無論是在智力上,還是在體力上,都有著基石般的支持作用。自信就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劑,能將人的一切潛能調動出來,將部分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為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卑,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卑
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自卑的原因。學生自卑的原因有多種,但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存在。
1.自我認識不足,過低估計自己
很多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作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士的評價,就會影響其對自我的認識,從而低估自己。職專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一直處于不理想狀態,他們認為在家長的心中是丟臉的,在有些老師的眼中是拖全班成績的“罪魁”,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自我認識,導致許多職業中專學生認為“學習成績不行,做任何事情都不行”,產生了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這樣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強。
2.家庭環境影響
在職專就讀的學生中,家庭的環境的特殊性比照普通學校多,如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較多,家庭經濟狀況收入較低的也很多,來自農村偏遠地區的比較困難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還有一些父母文化程度素質也很低,所有這些這些也都是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如果這些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學生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為的退縮和遇事回避的態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礙。
3.身體上的缺陷
相貌、體型、體力等身體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覺得見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入自卑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在充分了解自卑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教師要幫助學生,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卑,對自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他們正確意識到自卑心理是個人普遍具有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定的自卑心理對個人的發展具有激勵和促進作用,能夠促使人激發改變自身的狀況、追求更好發展的動力,從而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表現不同,所以正常的人應當正確地對待自卑,不能只看到其危害,更不能因為自己自卑而喪失信心。
二、通過多種途徑調試自我,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1.通過個性特征的分析評價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人的個性特征是多維度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自己進行分析評價:(1)綜合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2)特殊能力,如繪畫、音樂、書法、寫作、體育運動等;(3)學習態度方面,如興趣、愛好、勤奮刻苦、好勝心和獨立性等;(4)人品和個性特征,如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以及道德品質、理想信念等??烧垖W生列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將其分別寫在一張卡片的兩面,再請其周圍的同學在另一張紙上列出他的優點和缺點,兩者相比較,以得出比較客觀、全面的結論。當學生自卑時,提醒他多看自己的優點,能重新激發他的進取心。
2.引導學生采用自卑補償法
引導學生認識到某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完善和豐富進行補償和糾正。一般看來,補償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笨鳥先飛,以勤補拙”。許多失敗者看起來是因為“拙”,其實是因為懶惰;其二是“揚長避短,補償升華”。如個子矮或長相一般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學校活動來補償。具體可采用以下方式進行。
(1)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心理學家默頓曾提出“預言自我實現”原則,認為人們具有一種自動促使預言實現的傾向。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積極自我暗示的作用。應告訴學生,當感到信心不足時,不妨自己給自己壯壯膽,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用“我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我一定會成功”、“我也有過人之處”等話語鼓勵自己,抱著積極心態,才能調動自己的全部身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或學習中,才能正常或超常發揮潛能,完成工作或學習任務。
(2)引導學生學會調整理想
理想的目標定得太低,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安于現狀,不求進??;而理想的目標定得太高或根本不適合自己,那么在實踐中就會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經歷失敗,這非常不利于自信心的培養和建立。職專生的心理處于日趨成熟的階段,但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少,自己往往確立不了合適的目標,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給予引導,例如,文化課、專業課成績比較好的把考上高職本科作為目標;成績一般的,把專業努力學好,走上良好的就業作為目標,同時指導他們適時的進行調整。
(3)幫助學生進行行為訓練
征服畏懼,戰勝自卑,不能夸夸其談,止于幻想,而必須付諸于實踐。培養自信心還可以從日常的實際行為的改變入手。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的訓練,例如,敢于睜大眼睛,正視別人;昂首挺胸,快步行走;練習當眾發言;學會微笑等,這些對于自卑心理的克服也起著重要作用。
總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教育。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幫助學生挺起自信的胸膛,積極樂觀的學習和生活,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應當明確的是,“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教師的責任不僅是幫學生解決問題,還應更重引導學生自我調節的方法,教會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才是根本。
(作者單位:遼寧遼陽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