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羽毛球運動是一項極具魅力而高雅的體育項目,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美譽度和極強的影響力,羽毛球運動技術性強,技術要求細膩,速度快,變化多,比賽競爭激烈,要達到較好的掌握和提高存在一定的難度。近年來,隨著羽毛球的普及,羽毛球進入了高校體育課堂,成為大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項目。在本文中,筆者通過分析我國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教學目的,提出了我國高校羽毛球教學創新的建設性措施。
[關鍵詞]高校 羽毛球教學 教學創新
一、我國高校羽毛球教學的目的分析
1.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隨著“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觀念的進一步落實,國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這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相關部門制定的體育教學指導性文件。《綱要》不僅對體育課程的性質進行了重新定位,而且強調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重視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它還是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編寫體育教材,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因此高校羽毛球教學應當嚴格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指導,完成綱要所指定的任務。但是通過對我國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時數的調查結果看,羽毛球教學并沒有全部完成大綱所規定任務,根本無法保證系統教學按質按量的完成。
2.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將學生培養成為一流的羽毛球比賽選手,而是在于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視,羽毛球教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也開始轉變。這一時期對關于大學生身體素質測試評價體系指標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已做了大量研究,并進行了5次大規模學生體質測試。
最近的全國大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進行體質狀況檢測的結果表明:2005年與2000年相比,高校生形態指標、機能指標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但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隨著全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學生的飲食等方面有了明顯改善,形態指標、機能指標的增長是必然的,但是與之相反,高校學生身體素質卻明顯下降,這應當引起高校羽毛球教學部門的深思。
3.提高大學生的羽毛球學科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完成某種活動時所表現出身心統一,協調配合的本領,是身體機能和心理機能的綜合表現。體育教學中的學科能力是指學生個體適應并勝任體育學科學習活動和調節自身學習行為的生理、心理可能性與現實性相統一的品質。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是羽毛球教學的根本目的,而提高大學生的羽毛球學科能力是羽毛球教學的直接目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大學生的羽毛球學科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基礎和途徑,而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可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羽毛球學科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創新措施
由于羽毛球運動不僅能較大地調動起廣大學生加強身體鍛煉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身體素質,而且通過多種形式的組織與競賽對加強學生團隊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針對上述高校羽毛球教學的目的以及實現的現實情況,我們必須做好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創新工作。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組織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賽
高水平的比賽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使同學們在觀賞高水平比賽的同時,領略到羽毛球運動的魅力,這樣就能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羽毛球運動當中。同時,比賽也能使同學們通過努力訓練后,有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這樣也會使更多的同學積極投身到羽毛球運動當中,進行長期系統的訓練。如果校代表隊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更能帶動一大批學生練習羽毛球,這會是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但是,在設置比賽的時候,要考慮到各高校之間的水平差異,應按不同層次的水平,分級別設置比賽。這樣會使比賽更精彩激烈,也會提高水平較低的高校運動隊的參賽興趣。在多次參加比賽后,這些隊伍的水平也會不斷提高。最后在條件成熟后,可效仿成功的聯賽賽事(如:CUBA),舉辦全國高校羽毛球聯賽,這會促進高校羽毛球運動的飛速發展。
2.運用多媒體進行技術動作的演示,提高技術學習效果
觀察是知覺的高級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在觀察過程中,知覺系統會引起學生對動作的深入研究,注意到動作的變化及其規律。利用多媒體錄像教學可以完整的、準確的再現和重復動作,同時對一些復雜的動作,可以調節控制速度。羽毛球教師在組織觀看國內外羽毛球賽事的錄像前可以提醒學生注意錄像中的一些應該特別觀察的動作及其戰術,同時在觀看錄像后簡單分析一些技戰術重點,學生在課上的活動興趣和技術動作水平可以得到明顯提高。
3.建設高校高水平教師、教練員隊伍
要提高一個項目的運動水平,首先要求要有一大批理論知識扎實、基本技術好、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比賽經驗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大學生體育協會、體育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多組織高校教師進行培訓;也要求高校之間經常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另外,教師自己也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練好扎實的基本功,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與訓練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學與訓練效果。其次要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高校要多與體工隊、俱樂部等專業運動隊聯系,派教師、教練員到專業隊學習、觀摩,學習專業隊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提高高校教練員的訓練水平;同時要請專業隊的教練員到學校進行訓練、指導,把他們先進的訓練方法、手段教授給高校的教練員和學生,使教師和學生的訓練水平有一個更快的提高。
4.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羽毛球運動場館及相關設施的建設
一方面,羽毛球場館的建設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應抓住高等教育進一步普及,學校基礎建設正在不斷的建設完善的有利時機,科學合理地規劃運動場館。校新區各項運動體育場地建設的比例結構應符合改革發展的需要,改變僅以幾個大項目為主的固有局面。另一方面,應努力提高場館的利用率,除了正常的教學外,還要加強管理,利用早中晚和雙休日時間開放。形式上靈活多樣,實行有償教學、有償健身,以館養館,形成良性循環。
三、結語
總之羽毛球教學要適應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加強體育理論教學、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同時,在教學手段上要充分體現出趣味性、娛樂性、健康性、系統性,體現出競爭和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努力通過羽毛球選項課,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興趣、意識、愛好和習慣,為學生步入社會后開展體育活動打下良好體質和技能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漢升.體育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文超.羽毛球運動高級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4]龔正偉.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5]莊志勇.我國高校羽毛球比賽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6).
[6]宮曉麗等.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網球運動開展現狀研究.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5).
[7]曾五一,顧俊杰,王曉春.南京市高校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5).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