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師:我們一起用小手指一指(正確的方法)。游泳池一周池口邊線的長度就是池口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周長。(板書課題:認識周長)
師:什么是這個長方形廣告牌的周長呢?
生:廣告牌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
師:誰能指出數學書、課桌的周長?
生:(上臺)指一指
師:小組合作,量一量這片樹葉的周長?
生:樹葉是彎的,直尺是直的,沒法量。
師:相互討論一下。
生:用線把它圍起來。
師:用線把它圍起來,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線圍起來,然后再用直尺量線的長度。
師:(示范,并講述過程。)想知道你們桌上樹葉的周長嗎?
生:想!
師:用這種方法量,還會遇到什么問題呢?
生:互相討論。
師:貼著樹葉的邊線圍;先在樹葉上做記號開始圍,然后還回到這里;把線拉直放到直尺上量。動手量一量。
生:18厘米,19厘米……
師小結:通過小朋友動腦動手,我們只借助一根線和一把直尺就能得到樹葉的周長。(演示)剛才,我們量出了邊線的長。
啟示
1.對于新授課,如果學生頭腦中對于形的認識比較空的話,簡單操作往往不能給學生形成數的概念。必須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親身實踐、感悟新知。
2.每次實踐后,必須能給學生交流、反思收獲的時間,教師對于新的概念還需給于高度的提煉總結。從感知周長到量周長再到形成周長概念太匆忙。
3.要善于抓住身邊的素材,引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量樹葉的周長對于孩子來說應該是比較神秘的事,應加以趣味探究,如“當小朋友看到一片美麗的樹葉時,想知道它的四周邊線長嗎?想知道怎么量它的周長嗎?”
案例二
師:沿著游泳池邊線游一周叫做游泳池的周長。
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漂亮的餅干盒呢,誰能指出它的周長?
生:上臺演示。
師:告訴老師準備從哪指?
生:這。
師:好,老師給你做個記號。
生:指出它的一周邊沿。
師小結:同學們看到餅干盒盒口一周的長度就是餅干盒盒口的周長。
看,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誰能指出數學書封面的周長?積木的周長呢?
生:邊線的長就是周長。
師小結:這是數學書的封面,這個面的邊線的長度就是數學書的周長。
這是這個面的周長,這是這個面的周長,這是……(邊指邊說)。
啟示
1.選擇游泳池、餅干盒、積木、樹葉等不同材料,從不同的數學視角,充分地體現出周長在生活中的形態特征,反映出周長的數學特性。游泳池重點反映周長的封閉性,餅干盒重點反映周長的完整性,積木重點反映周長的平面性,樹葉重點反映周長的不規則性。
2.在學生體驗每個事物的周長量法后,教師及時給于小結,便于學生正確規范的掌握周長。
3.教師的語言很精煉、準確、自然,學生很容易接受,通俗易懂。如“貼著樹葉的邊線圍;先在樹葉上做記號開始圍,然后還回到這里;把線拉直放到直尺上量。”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數學線形課呢
1.擴大課堂的開放度,讓學生有深入探究的機會。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都與空間圖形有著緊密地聯系,教師平時要多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如通過收集積木、樹葉、玩具等實物,指出數學書、課桌面、文具盒、紅領巾等實物表面的周長,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2.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應該給于正確評價和判斷。線形教學更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突出知識的探究過程,幫助形成形體概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操作與探究,為保證探究有意義、富有挑戰性。教師可通過設問與追問把學生動手操作引向動腦思維,通過積極的鼓勵與肯定,使學生樂于交流,勇于探索,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
3.應該具有正確處理教學預設與動態生成的技能。如在教學射線時,讓學生回答“你認為電筒的光線可以射多遠?”時,有的學生說30米,有的說80米,有的說再也射不遠了,因為電筒的光不亮,這是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在這時,教師就要靈活處理,不要硬把學生拉回到“無限遠”。如果能再用課件動畫顯示射線可以從一端延長時,讓學生閉目想象:如果這條線沒有任何東西擋住,會怎樣呢?學生可能會回答:會延長到長江、會延長到海洋、會延長到地球、會延長到宇宙、無邊無際,等等,這樣學生對“無限”就應該感受得更深刻些了。
4.教師應準確把握教學要求,合理體現課程標準。如在教學中,教師不要過早為周長下嚴格的定義,而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通過初步感知——深化理解——知識升華,使周長的概念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清晰全面起來。
5.采用靈活適宜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快樂興趣。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先可采用質疑式教學,你們喜歡幫助數學王國的小朋友嗎?有趣的語言引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而回答出學生能力范圍內的問題,達到了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和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剩下的問題比較難,可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動動手,折一折,發現長方形的兩條長邊一樣長,那么,兩條短邊呢?當學生回答不出時,讓學生擺小棒驗證。如果學生回答出時,追問學生是怎么知道的,正方形的四條邊呢?再教他們可以通過擺小棒來驗證。為了區別不規則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球體的區別,可采取快樂式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充分讓學生的無意注意發揮作用,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再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圖形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發散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過程的快樂,收獲的喜悅。
(作者單位:江蘇淮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