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增長放緩的跡象日趨顯現,為此,政府也緊鑼密鼓地出臺許多新政策。怎樣來理解其中的脈絡。如何把握蘊涵的導向,或許是企業迷茫之時應該靜下來關注的。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關于下一步宏觀調控政策的走向,“將擴大內需作為中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思路。
內需究其所指
按照央行近期作出的解釋,“內需”是指國內消費需求。如果“擴大內需”僅僅是擴大消費需求,那么,是不是意味著下一步仍要堅持“防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的政策呢?其實,經濟學當中所說的需求,既包括消費需求,也包括投資需求。重要的不是區分這兩種需求的屬性,而是這兩種需求總是相互關聯的,而且存在著相互約束的比例關系。比如說,作為國內消費需求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私人汽車擁有量的快速增長,必然擴大對道路、燃油的需求,而后者必須透過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式才能實現相應的供給增長。不僅如此,要想滿足擴大的汽車消費需求,汽車行業及其上游行業也必須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如此說來,單方面強調擴大消費需求,忽視擴大投資需求的必要性,以及那種在“繼續限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前提下擴大消費需求”的說法是偏頗的。
換一個角度看,如果只談擴大消費需求,不同時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并因此實現供給增長,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勢必加大國內物價上漲壓力。這樣的“擴大內需”,與抑制通脹的政策目標顯然是相互沖突的。
出口依然是必要的
將“擴大內需”作為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是不是意味著不再鼓勵出口,并逐步擺脫經濟增長對凈出口需求的過度依賴呢?很多人認為,之所以要提出“擴大內需”的思路,是由于以往的中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出口,但受人民幣升值以及發達國家經濟減速的影響,未來的出口增長將不再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眾所周知,消費(最終消費支出)、投資(資本形成總額)、出口(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是拉動GDP增長的三大需求。改革開放30年來,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呈現極不均衡的狀態。其中,貢獻率最高的3個年份依次出現在1989年、1990年和1997年,分別達到44.0%、50.4%和44.4%,而貢獻率最低的3個年份依次出現在1983年、1985年和1993年,分別為-14.5%、-66.4%和-38.1%。最近5年,即2003~2007年,凈出口貢獻率依次為1%、6%、24.1%、19.3%和21.5%。由此看來,最近5年的情況不是很特殊,算不上是GDP增長對凈出口的過度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凈出口貢獻率從上年的1%提升到6%的同時,投資貢獻率由上年的63.7%快速下降到55.3%,而消費貢獻率由上年的35.3%提升到38.7%。在2005年凈出口貢獻率大幅提升到24.1%的同時,投資貢獻率進一步下降到37.7%,而消費貢獻率由上年的38.7%下降到38.2%。其中,很難說投資貢獻率的下降不是凈出口貢獻率上升的部分原因。從消費貢獻率相對穩定的情況來看,擴大投資在改善需求結構當中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考慮到國內資源自給不足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擴大內需必然導致對資源性商品的進口需求繼續快速增長,因此,不排除今后會出現整體性的貿易逆差以及負凈出口貢獻率的情況。于是,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鼓勵出口增長并保持一定的凈出口貢獻率,依然是必要的。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會一起發力
推行“擴大內需”的方針,是否僅依靠積極的財政政策就足夠了?如果居民收入不增長,如何能夠擴大內需呢?許多人相信,要想增加居民收入,就應當增加工資,同時降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這的確是必要的,但也是遠遠不夠的。
從上半年國內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由上年的12.2%大幅下降至6.3%的情況來看,由于同期職工工資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導致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顯然與股市大跌以及城鎮居民股票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降有關。以此為背景,增加居民收入的努力,應當將維護股市穩定的因素考慮在內。
另一方面,增加工資是在現有就業數量的基礎上增加居民收入的辦法。但是,由于城鎮隱形失業的問題較為嚴重,特別是國內農業剩余勞動力就業嚴重不足,其結果必然加劇居民收入的貧富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全體居民的收入,取決于就業增長。而增加就業機會,又取決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繼續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或者是僅僅增加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不增加固定資產貸款,固定資產投資就不可能實現增長,其結果便不會有效增加就業機會,進而無法有效增加全體居民的收入。
此外,擴大內需不能不涉及到鼓勵居民購買住宅,這是比汽車消費更大的需求。為此,清理各種不合理的房地產稅費政策是頗為必要的。只有在活躍二手房交易的前提下,才能拉動新建住宅的銷售,進而推動房地產市場的整體健康發展。
那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就可以擴大內需嗎?答案是非常否定的。考慮到緩解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局面、鼓勵居民增加消費支出與購買住宅以及在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的基礎上擴大就業等等,都需要貨幣政策的支持。因此,在如何擴大內需的問題上,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應當一起發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