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講述的故事,對曾參加過境外展覽的中國企業來說并不陌生,甚至在展覽王國德國發生得更是司空見慣。但愿我們所持的態度和處理方式能引起大家共鳴
2008年3月,在德國科隆國際五金博覽會展出自己產品——高壓清洗機的浙江新昌別克躍電動工具有限公司被一群包括律師、法院工作人員及高壓清洗機巨頭Karcher工作人員的德國人強行撤出展館,理由是別克躍公司的黃顏色(國際107C色卡)侵犯了Karcher公司的黃顏色(RAL1018),現已被Karcher公司告上法庭。后據了解,有同樣遭遇的中國企業多達20多家。
別克躍公司被突如其來的強行撤展搞得莫名其妙,雖然都是黃顏色,但型號截然不同,如何構成“侵權”?即使存在侵權嫌疑,德國法院在既沒有通知別克躍應訴答辯,也沒有經過詳實調查的情況下,怎能擅自下達法律文書,隨意扣押他人物品,違背司法程序呢?
近幾年,國內高壓清洗機產品,不論在品質、外型、使用性能都有了質的提高,再加上國內的成本較低,高壓清洗機在歐洲國家的市場擴大了許多。以別克躍為例,2007年該公司的歐洲出口額就達到1.7億元人民幣,直接威脅到國際巨頭Karcher的市場份額。之前,別克躍也曾與Karcher有過一次“合作”,Karcher曾在寧波舉辦過一次招標測試,別克躍在測試中脫穎而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Karcher公司的項目出于各種借口,最后不了了之。這種跡象是否表明Karcher的“用心良苦”?
撤展當日,別克躍公司委托德國律師將Karcher告上法庭。那么,德方制造的“侵權事件”是否與“海鷗知識產權糾紛”及“毒餃子事件”如出一轍?這次中國企業頭上“侵權”的帽子帶來的又是怎樣的危害呢?
被無條件撤出展館,浪費了參展費用、精力和時間,帶來了無法計量的客源、訂單損失,造成了企業在德國、歐洲乃至整個國際上“侵權”、沒有誠信、缺乏商業道德的不良形象。試想有如此形象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如何被消費者認可并接受?不被消費者接受的品牌如何會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又如何在蕓蕓同行業中生存?更重要的是,投在國際上的每一個產品代表的是一個品牌、一個企業,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
被誣告“侵權”帶來的后果如此明確,可為何在德國科隆參展有著同樣遭遇的20多家企業中只有別克躍憤起申辯,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中國的民眾一向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傳統“美德”,而恰恰是這種隱忍的做法大大地膨脹了德方的肆無忌憚。德方在毫無依據的情況下,以“侵權”為借口名正言順地封鎖對德國企業有競爭力的中國企業進入德國乃至整個國際市場的通道。如此做法,是德方的地方保護還是德國企業的不正當競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紛紛借助國際參展的機會將產品送出海外,中國企業每年花在國際參展上的費用不計其數。但是,經濟雖然飛速發展,法制卻無法及時健全,參展商的意識也無法及時與國際接軌,企業更無法預測種種可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像海鷗、別克躍僅僅是眾多遭遇不測企業中憤起反抗的一小部分,而選擇默默退出的企業不知又有多少。在沒有硝煙的商業戰爭中,中國企業要不斷改進技術,確保產品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正規手段、正當途徑打開國際市場。只有樹立好的形象才能在不公平待遇中理直氣壯,憤起反抗,也只有在堅實的品牌基礎上,才能讓中國的企業在國際上越走越遠。企業要不斷提高自我防御意識,全面考慮,防范于未然。在防護措施正常實施的情況下,如仍然遭遇“侵權事件”,企業一定要像別克躍這樣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同時,中國企業間要團結,不亢不卑,用事實來證明中國經濟崛起的有條有序,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有軌有據。
事后,國家商務部法制司司長一行來到新昌別克躍電動工具有限公司,就企業境外參展知識產權保護進行專題調研。商務部領導對新昌“別克躍”的做法表示贊賞,并就如何進行海外維權作了指示。別克躍已將樣品寄往德國,作為法庭證據,維權行為在進一步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