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獲得產品認證并建立有效的質量認證體系,這種成本支出與最終獲得的收益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其需求也促使國際認證機構大量進駐國內市場,不論是強制性認證還是自愿性認證,國際認證機構均成為目前國內認證市場的主流。
2005年9月,作為中國建材行業最大的檢驗與認證機構,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簡稱,CTC認證中心)在這種殘酷市場環境下成立了。
2007年6月,CTC認證中心的客戶記錄上清晰地顯示出,到CTC認證中心進行認證的企業已經達到1300多家。在全國34個行政區域內,除西藏以外,包括中國臺灣在內均有在CTC認證中心進行認證的企業,其中僅江蘇省的認證企業就達136家。在知名度、品牌均處于下風的條件下,如何能在短短兩三年內迅速擴大影響,贏得國內建材企業的信賴,記者采訪了CTC認證中心副主任劉元新。
《進出口經理人》:目前CTC認證中心主要提供哪些認證服務?
劉元新:CTC認證中心的服務范圍分為兩大塊。
首先是提供合格評定服務。具體包括檢驗、鑒定、認證,檢驗是我們整個業務中最大的一部分,我們提供從房屋地基開始到整個工程驗收,所有涉及材料方面的檢測,包括墻體材料,屋頂材料、吊頂材料、門窗等。
在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CTC認證中心對三峽大壩建造所用水泥的檢測,在三峽大壩的建設過程中所用水泥是由專門的水泥廠提供的,CTC認證中心作為三峽大壩工程制定的認證機構,在這一過程中進駐水泥廠負責全程監控水泥質量。另外的像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CTC負責整個綠色奧運在建材方面的指導與監控。因此,CTC認證中心在建材檢驗方面在國內還是處于領先地位的。
在認證方面,我們首先承擔了國家對建材行業的強制性認證(CCC認證),同時,CTC認證中心還提供相關體系認證,如IS09000、IS014001。自愿性產品認證方面就是目前貫以CTC標識的各種認證,包括健康、節能、環保、質量、節水等。
鑒定部分,CTC認證中心可以為企業提供包括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在內的第三方成果鑒定。
《進出口經理人》:在自愿性認證領域,CTC認證中心如何與國際知名認證機構展開競爭?
劉元新:在自愿性認證領域,我們正在努力建立中國自己的第三方認證品牌。尤其是CTC認證的推出,事實上是我們與國際接軌的一種方式。這是一種主要涉及產品認證,同時也涉及體系認證的一種認證標志。
我們采取的方式是通過建材行業一個一個領域逐步推廣,讓國內、國際企業在某個領域先看到效果,然后在各個領域成熟之后再施行全面推廣。比如在木門領域,CTC認證中心聯合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木門委員會推出“建筑木門CTC標志產品認證”,通過對木門產品實物質量的現場抽樣檢測和質量體系審查,對木門產品質量進行專業的合格評價。
目前在北京居然之家及百安居等各大賣場,木門產品的CTC認證已成為其選擇進入的重要標準。正是通過這種各個領域的逐個擊破,目前CTC認證中心在鋁塑板、水泥等建材產品認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突破。
《進出口經理人》:CTC認證中心是如何看待國際認證合作的?
劉元新:國際認證合作事實上在目前全球資源整合下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就建材行業來說,如果所有的認證都在認證機構所在地或產品企業所在地進行測試,成本太大,合作已經不可避免。這不論對認證機構,還是對被認證企業來說都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例如,我們和西班牙的一家認證機構合作,它授權我們為國內建材企業出口歐盟做CE認證,這樣不論是對國內企業來說,還是對認證機構來說,不僅簡化了辦事效率,同時各項費用大量縮減,極大地節約了認證成本。CTC認證中心的目標是打造中國自有民族品牌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但我們并不排斥合作,相反它更有利于CTC品牌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