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有著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美林銀行被賤賣、美國國際集團獲得政府資助、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市場動蕩,已經引起全球性的連鎖反應,由此引發的各類經濟問題都一一浮出水面。我國的主要國際貿易伙伴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國家與地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金融沖擊。在這種大形勢下,國際貿易結算方式引發我國進出口企業憂慮。我國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一般采用信用證、托收和T/T3種,對于出口商來說,在全球經濟如此動蕩的情勢下,收匯風險令人堪憂。
信用證結算方式占我國出口結算的50%~60%,被我國的進出口企業普遍使用,在他們眼中這是最安全的結算方式,因為銀行信用代替了商業信用。信用證是開證行對受益人的一個書面承諾,只要受益人做到相符交單,開證行就必須按照信用證規定的金額和期限付款。為保證其安全性,受益人首先要去甄別開證行的實力和信譽如何,這是至關重要甚至生死攸關的。但是如果連信用證的開證行和保兌行都面臨倒閉,信用證的受益人又該如何是好?
在沒有發生美國次貸危機前,我國的出口企業一般會對來自非洲、南美、東歐等地區的信用證倍加小心,對于來自美國、歐洲的信用證持歡迎態度,甚至連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也是把美國國家風險定位A2級,也就是風險很小。但是在遭遇了全球金融動蕩后,如果出口企業的合作者在美國,那你就必須關注那里的最新動態,關注你在美國的信用證開證行是否屬于問題銀行。
很多進口商由于本身資金緊縮、訂單量減少等問題,出于自保會把損失和風險轉嫁給出口商,拒絕提取信用證項下的貨物;有的開證行也是為了自保,會配合進口商在單據中提出無理的不符點從而達到拒付的目的。20世紀90年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很多東南亞銀行就采用這一做法以求自保。當時中國香港、新加坡的銀行信用證項下單據的首次拒付率高達80%以上。從理論上來說信用證結算是純單據買賣,但這些單據不是虛空的,是和貨物市場緊密相關的,銀行并不可能那么清高和免俗。因此,出口企業一定要睜大眼睛,保持清醒,用科學理智的態度面對金融危機時期國際貿易結算的新情況,保障自己安全收款。
出口采用托收結算方式,完全就是商業信用。出口企業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買家到底是什么樣的公司,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以及以前的信用記錄如何。有些出口企業還要更清楚地了解該進口商在與自己進行過的最后一次交易后,是否發生過什么有損利益的情況。
至于T/T支付方式,若出口企業在出貨之前已經100%收到T/T貨款,那即便外面如何血雨腥風都沒有關系。若出口企業很信任進口商,給進口企業放賬的話,那企業除了要有膽量外,還要有氣度。如果超過合同規定的付款期限還久久收不到貨款,出口企業可以走法律程序。但是使用法律程序需要對方國家有全面的法律體系,并且出口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和時間來應對各項法律程序。
在以A3種經常使用的出口結算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金融危機的波及時,企業不妨考慮新的一些不曾嘗試過的結算方式。如利用擔保公司等,畢竟中國在經受這場危機時銀行信用還有國家保障,值得企業信賴。另外,近些年在中國企業結算中逐漸興起的賒銷方式也可以進行嘗試,畢竟這些方法都是具有較高信用的第三方公司承擔相對大風險,在金融危機的浪潮中,能為企業遮風避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