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尤其是2008年以來,越南經濟運行出現動蕩,通貨膨脹率一路走高,貨幣大幅貶值,股市和房市暴跌,貿易赤字惡化,經濟增長放緩。2008年5月底,摩根斯坦利、惠譽等國際投資銀行和機構紛紛發布報告唱衰越南經濟,對越南的主權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到“負面”,警告說越南正走向類似于泰國1997年的貨幣危機,甚至會連累整個東南亞地區出現貨幣危機的情況。一時間,有關“越南出現金融危機”、“越南經濟衰退將引發地區金融危機”的報道充斥媒體,數年來一直被世界普遍看好的越南經濟仿佛一夜間褪去了耀眼的光環,未來發展的不確定因素陡然放大。
表現:經濟指標頻亮紅燈
越南經濟出現的動蕩集中體現在其各項經濟指標均出現異常:
首先是通貨膨脹愈演愈烈。CPI在2007年增長12.6%的基礎上,2008年前4個月同比增長17.6%,5月份增幅更高達25.2%,創16年來新高。物價飆升,其中5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3.63%。
其次是金融形勢急劇惡化。貨幣明顯貶值,越盾對美元官方匯率由2008年3月的15300:1跌至6月中旬的16600:1左右,非官方市場匯率更突破18500:1,海外市場預期,越盾在未來數月內將繼續貶值30%以上。股市暴跌,從2007年10月初近1200點跌至2008年6月的300多點,縮水60%。與此同時,房地產價格也出現跳水,胡志明市部分地區房價比年初下降了一半。
三是外貿逆差、外債規模、財政赤字持續擴大。外貿逆差2008年1-5月達創紀錄的144億美元,超過2007年全年的141億美元,同比增加2.4倍,約占2007年越南GDP的20%。外債規模據世行預測年內將達240億美元,占GDP的30.2%,接近越南2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規模;財政赤字預計2008年將達到占GDP5%的危險水平。
受急劇通貨膨脹的影響,越南經濟增長開始放緩。2007年越南GDP增長8.5%,而2008年一季度增速降至7.4%,低于2007年同期的7.8%。
經濟動蕩已經開始對越南普通民眾的生活和社會穩定造成影響,市場出現搶購風潮,謠言滋生擴散,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現象增加,企業工人罷工時有發生。而國際投資銀行機構的集中唱衰,更極大程度地影響了國際投資者和民眾對越南經濟的信心,給越南經濟運行和金融穩定帶來新的沖擊。
原因:內外因素共同作用
越南自1986年實行全面革新開放以來,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過去10年平均GDP增幅保持在7.5%以上,經濟總量不斷擴大,成為亞洲發展最蓬勃的經濟體之一。尤其是2006年入世后,對外開放和經濟增長加快。在一片大好形勢下卻出現經濟動蕩,其主要原因在于越南近年來經濟轉型過程中偏重速度,攤子鋪得太大,一定程度忽視了發展質量,經濟運行中存在不少隱患。
首先是吸引外資過于激進。越南自人世后就開始放開資本項目的外資直接投資。據越南計劃投資部統計,迄今越南已有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8600個外國直接投資項目,協議總金額為831億美元,到位400億美元。2007年外資在越南國民經濟中的份額已占社會總投資的15.8%,占出口額的19.8%。2008年前5個月越南吸引外資直接投資繼續增長,意向金額達150億美元。外資大量進入將外部購買力過多引入越南經濟體中,對越南國內經濟產生數倍的拉動效應,引發消費和建設熱潮,推高原材料和土地價格,推動產生通脹。而一旦越南經濟形勢惡化,各類外資大規模外撤,將加劇經濟動蕩。
其次是金融體系不夠健全,資本市場監管措施不足。越南政府為鼓勵本國企業與外資企業競爭,在發放貸款時控制不足,金融體系中存在大量爛賬壞賬,危及國家金融體系安全。同時,越南銀行業擴張過快,貨款發放過度,導致流動性泛濫、金融風險增加。在匯率機制上,越南一直實行自由浮動的匯率機制,缺乏相應的金融防火墻方面的制度安排,大量國外游資進出外匯市場,對匯率體系帶來沖擊。此外,越南對股市的監管也有不到位之處,市場投機盛行,催生泡沫。
第三是基礎建設不配套,經濟結構失衡。越南為傳統農業國,工業和服務業基礎薄弱。近年越南引進大量加工工業項目,但原料、零部件等配套產品均須大量進口,造成連年外貿逆差,加重國家財力負擔。同時,越南對外貿易依存度高,近期世界原材料價格高漲對越南傳導影響大,使越南進口產品成本增加,并推高生產和出口成本,助長通貨膨脹并造成巨額外貿逆差。
第四,近年越南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資源、環境、交通、公共衛生、貧富差距等各種問題和矛盾漸顯,原有經濟模式和管理體制中的弊端暴露,制約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效應初現。
第五,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全球性通貨膨脹蔓延、美國出現次貸危機,特別是原油和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對越南這樣的新興市場有較大的傳導作用。
此外,越南對2007年以來出現的通貨膨脹苗頭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未能及時遏制經濟過熱問題。在2008年通貨膨脹加劇后,調控措施又沒有完全到位,一些貨幣政策力度過猛或過于唐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反應恐慌。
應對:加強宏觀調控力度
隨著形勢出現惡化,越南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逐漸重視,從2008年3月以來對經濟發展策略進行了調整,將今年的GDP增長指標由8.5-9%下調到7%,確定新形勢下2008年社會經濟目標為控制通貨膨脹、穩定宏觀經濟、保障社會民生和可持續增長,提出2009年內消化通貨膨脹的目標。為此,越南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1、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大規模收縮銀根,提出在2008年底前壓縮信貸規模30%。提高商業銀行準備金率,連續大幅加息,基準利率5-6月間連續兩次共上調5,25個百分點,達到6月11日的14%,為亞洲最高,并允許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可圍繞基準利率150%上下浮動。貼現率和再融資利率亦分別調升了兩個百分點。
2、穩定匯率。加強對外匯市場的監控,嚴格執行官方匯率日漲跌幅不得超過1%的規定??刂仆鈪R買賣,6月6日規定各外匯兌換點只允許向個人買入、不得賣出外匯,且買入的外匯須于當日向有信譽的銀行出售,加大了打擊黑市交易的力度。同時,努力穩定市場對越盾的信心,越南總理阮晉勇公開表示“沒有理由讓越盾貶值”,越南政府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用以干預外匯市場、維持越盾的幣值穩定。
3、整頓投資建設管理,減少公共投資,嚴格控制國有企業投資,停建緩建數百個工程項目。
4、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迅速消除年初北部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和部分地區禽流感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促進糧食增產。
5、集中力量發展生產,保證國內供需平衡。減少糧食和基本原材料出口,將2008年大米出口計劃由450萬噸縮減為350萬噸,將原油、煤炭、礦產出口稅率提高至20%,以保障國內供應。刺激加工產品出口,控制進口,減少貿易逆差。
6、積極倡導生產和生活節約。將政府開支削減10%,努力減少預算赤字。
7、加強市場管理和價格執法,打擊成品油、鋼鐵、水泥、藥品和食品等生產生活必需品的投機和走私行為,嚴禁不具備食品經營資格的組織和個人出于投機目的購買稻谷和大米。
8、通過財政手段改善人民生活。落實各項社會民生政策,強化社會福利和保障,提高工資收入,加大對困難地區和人群的幫扶力度。
9、加強宣傳,穩定社會心理。越南高層領導人通過各種途徑展現越南經濟基本面穩定,指出當前出現的問題屬于“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強調穩定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10、加大有關措施的落實和檢查監督力度。要求有關中央機關、各地方和經濟集團、國有企業向財政部和計劃投資部提交各自反通貨膨脹具體措施和成效的報告。成立監察組,定期監察政府節約行為。
上述措施的成效初步顯現,雖離實現經濟平穩著陸尚需時日,但目前越南貨幣貶值速度已經趨緩,國內資產價格逐步回落,生活必需品供應趨于穩定,民眾擔憂情緒也
責任編輯 柳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