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亞歐大陸的45位成員國領導人齊聚北京。本屆會議的主題為“對話合作、互利共贏”,而新近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會議的首要議題。的確,在這一問題上,國際間的協調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而峰會也就此達成了共識,通過《關于金融形勢的聲明》表達了亞歐攜手共同面對危機的共同愿望。《聲明》呼吁國際社會繼續加強協調合作,運用各種手段恢復市場信心,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并要求對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進行有效和全面的改革。
中國不僅因為是此次峰會的舉辦國,也因為其在世界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受到了各方關注,被寄予了很大希望,要求中國在解決金融危機中發揮作用、承擔責任的聲音也很多。對此,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做出了積極的回應。胡錦濤總書記在對峰會的致詞中表示: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做出積極努力,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護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
在危機面前,責任的問題再次被頻繁提起。中國從來不逃避責任,但也從來不會承擔超出自身能力的責任,責任從來都是要和能力相適應的。
首先,擁有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并不意味著擁有超強的經濟實力,也不意味著擁有獨自解決金融危機的能力,相反只能說明中國經濟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出口貿易,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在美國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需求萎縮的情況下,穩定中國金融市場,通過拉動內需、產業升級來改善自身經濟結構才是當務之急和長遠之計。
其次,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固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城鄉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仍相當嚴重,13億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要求中國去承擔過多超出自身能力、不切實際的所謂“責任”,是沒有依據、沒有道理的。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表明了中國未來要著力解決農村問題,改善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發展,這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態度——只有把內部問題解決好了,中國才有能力在國際社會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承擔更大的責任。
在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中,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中國也愿意在能力范圍內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而在危機中保證自身經濟的平穩發展是中國政府最大的責任。對此,溫家寶總理在峰會上明確表態:“中國政府將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堅決維護經濟穩定、金融穩定和資本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就是中國應對這場危機最必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最后,在這個時候追究危機的始作俑者也許有些不合時宜,但不得不說正是美國長期以來過度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為這次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埋下了隱患。缺少監管的過度金融創新,過分依賴虛擬經濟而忽視實體經濟,過多提前消費而不做儲蓄,這些結構性不合理直接導致了危機的爆發,危機又通過全球金融體系傳導到了全世界。作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國際政治霸主,美國應該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通過國際合作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更多地聽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也應該通過危機認識到,人類社會的進步應該以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來進行,各國之間應該開展多邊合作和對話,而不是一意孤行地推行自身價值觀。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欣喜地看到亞歐峰會上通過了《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各國表示要通過國際合作來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促進社會和諧。亞歐攜手解決全球性問題正是一種對自身和世界的負責任,國際社會也應該秉持這種通過對話、合作來應對共同問題的態度。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相信人類社會能夠通過不斷的自我認識和改變來自我完善、克服困難,走向更好的未來。